閆瑋娟 崔嚴文 韓清波 孫靜娜 陳杰
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腦卒中抑郁患者ADL的療效觀察
閆瑋娟 崔嚴文 韓清波 孫靜娜 陳杰
目的 觀察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對腦卒中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療效。方法 將122例腦卒中抑郁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干預組增加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ADL量表進行療效評定。結果 實施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后,干預組患者HAMD及ADL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能夠改善腦卒中抑郁,加快和促進ADL功能的恢復。
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腦卒中抑郁
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或稱為急性腦血管病事件[1]。腦卒中存活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抑郁情緒,甚至達到抑郁障礙的程度,臨床上稱之為腦卒中后抑郁(PSD),是腦卒中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2]。薩提亞模式是一種以積極正向為目標,通過轉化性改變而邁向成長的人本主義治療模式[3]1-74,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讓患者樂觀面對病情,主動參加康復治療,更加自信的面對生活。我康復中心運用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治療腦卒中抑郁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1 對象 回顧分析2010-07—2014-07在我康復中心住院的122例急性腦卒中抑郁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62例;年齡35~75歲;其中出血性卒中患者7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44例;無明顯失語、聽力障礙、意識障礙、智能障礙,能配合完成量表評定,排除其他非腦卒中原因所致抑郁。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1例,兩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我康復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①坐位、站位平衡訓練及軀干功能訓練。②Bobath技術。③Brunstorm技術。④PNF技術。⑤Rood技術。⑥橋式運動。⑦股四頭肌訓練儀。每次康復訓練持續(xù)約0.5 h,2次/d,5 d/周,連續(xù)治療4周。干預組在以上訓練的基礎上加用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每次康復訓練持續(xù)約0.5 h,2次/d,5 d/周,連續(xù)治療4周,由專業(yè)心理治療師執(zhí)行,干預措施:依據(jù)薩提亞家庭治療基本內(nèi)核:“我自己”,內(nèi)在和諧、做自己的主人;“我”與“另一個人”,關系和睦;“我”所處的人際系統(tǒng)(家庭或組織),社會和諧、家庭或組織成員之間和諧、協(xié)作、有凝聚力等。
1.3 療效評定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分(HAMD),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評分標準[4]:總分<7分為無抑郁;總分>7分可以被認定為存在抑郁;7~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采用ADL量表[5]對患者的ADL進行測評。
1.4 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包,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MD、AD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HAMD、ADL評分均提高(P<0.05),并且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1~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22.45±4.21 16.38±3.22干預組 61 22.52±4.33 6.89±1.85 χ2 — 3.223 8.923P值 — <0.01 <0.0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能力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能力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57.78±5.68 66.77±8.03干預組 61 57.44±5.55 77.32±9.11 χ2 — 3.441 3.776P值 — <0.01 <0.01
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又稱人性驗證過程模型(Human Validation Process Model),是一種以經(jīng)驗人本為取向的健康治療模式。該模式認為心理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提升當事人的自我價值整合其內(nèi)外資源,幫助其做出選擇。提高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實現(xiàn)表里一致的溝通,從家庭規(guī)則和父母的限制中培養(yǎng)個性化以及學習管理情緒,最終達到“身心整合,內(nèi)外一致”[6]。陳春媛等[7]將薩提亞式治療方法應用于抑郁情緒咨詢案例中取得了預期效果,薩提亞模式就是利用團體互動,讓患者真正放下過去,轉化創(chuàng)傷,面向未來,重塑一個獨立的充滿愛的更健康的自己,干預的重點放在人們對于彼此接近的渴望和企盼、關懷和親密關系,以及未被滿足的愿望帶來的失望和傷害上,在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也是比較積極、樂觀、包容,在團體中傳遞正能量,讓患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互相信任、互相鼓勵。
團體心理干預具有改善人際溝通、增強凝聚力、構建社會支持體系等特性,這種治療形式開始被各國心理治療師采用[8]。有報道心理干預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9]?;颊咔榫w得到改善,能夠配合康復治療師的治療,ADL能力也會顯著提高。ADL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精神抑郁的改善[10]。薩提亞有關改變和學習的觀點認為有意識的變化是一個轉變和退縮的過程[3]3,7-9,57,60,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資源時,他們就會愿意改變,并且積極尋求能夠促進健康成長的新知識和新情境,舊的方式會萎縮和過時。我們在團體心理治療過程中,反復強化他們的優(yōu)點,欣賞每個人的每一點進步,以建立良好的行為應對模式,回避他們的缺點和不足,讓他們的不足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的萎縮,讓他們的優(yōu)點自信漸漸成長。
人們傾向于否認自己認為不能接收的部分,并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部分,對于那些標記為消極的部分個體不得不消耗能量去否認和掩飾它們,所以會表現(xiàn)痛苦的甚至是毀滅性的身心癥狀,而薩提亞“個性部分舞會”就可以通過內(nèi)部資源進行整合,學會讓它們通過協(xié)作而不是競爭的方式更有效地運作,幫助個體更坦然地接受和面對真實的自我,從而進行個體的轉化。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康復的一大要素,吳燕霞等[11]也認為薩提亞模式就是利用團體互動,利用人類共同的情感,重視內(nèi)在資源探索,通過各種治療技術提高團體成員的自尊水平,改善他們的情緒和人際關系。原始家庭重塑技術讓患者畫出自己的家庭結構圖,用褒義詞形容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從而喚醒家庭成員的愛的偉大,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愛的潛能和自信心,從以上表1~2結果也可以證實,薩提亞模式的確對患者的情緒、ADL能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種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賈建平.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
[2]錢文茹,李森龍,錢滿芹,等.自我效能理論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2):1439-1440.
[3]約翰·貝曼.薩提亞轉化式系統(tǒng)治療[M].鐘谷蘭,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4]孫順杰.腦卒中后抑郁對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06,5(1):26-27.
[5]周維金,孫啟良.癱瘓康復評定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21-122.
[6]John Banmen.薩提亞冥想[M].鐘谷蘭,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171.
[7]陳春媛,李輝.一例抑郁情緒咨詢案例報告——基于薩提亞式治療方法[J].社會心理科學,2010,25(3):103-106.
[8]余詩詩,郭麗.團體心理治療效果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5):472-474.
[9]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文件匯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3.
[10]季堅,張華,耿青.老年抑郁狀態(tài)與日常生活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1):1031-1032.
[11]吳燕霞,王強.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對大學生自尊的影響和追蹤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7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Satir Model group intervention against ADL in depression sufferers of stroke.Methods 122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of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additional Satir Model group intervention.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score were adopted to conduct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Results After the Satir Model group intervention,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scor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Satir Model group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ADL function.
Satir Model;Group intervention;Post-stroke depression
2014-07-18)
1005-619X(2015)02-0171-02
10.13517/j.cnki.ccm.2015.02.028
266071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全軍神經(jīng)疾病診療康復中心
濟南軍區(qū)后勤科研立項課題(JN13W062)
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