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云
【摘要】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探索精神。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資源的共享,音樂這門藝術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相聯(lián),這就決定了自然現(xiàn)象、社會生活、娛樂都能為音樂自主學習提供豐富而有效的主題來源,它將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自主學習 現(xiàn)代信息技術 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43-02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xiàn)在我們的任務已不是如何使學生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校內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網和因特網等已普遍使用,為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條件。由傳統(tǒng)課程的學習者接受性學習知識技能轉變?yōu)檎n程為學習者服務和促進其終生發(fā)展的生成性學習。本文以信息技術為媒,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把聽、唱融為一體,不僅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沃土,還是學生合作交流的樂園。因為這種融合為學生自主學唱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聽唱習慣,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能主動地去學習、自主地去學習,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讓學生 “自主”學習更真實。
【教材分析】
《地球的孩子》為帶尾聲的單段體結構?!啊钡墓?jié)奏貫穿始終,多用附點及切分節(jié)奏,較為緊密,尾聲部分節(jié)奏拉寬,一字一音,顯得很肯定。整首歌曲旋律起伏不大,像是在娓娓述說。歌曲表達了人們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諧、親密關系的美好愿望。歌曲帶有明顯的通俗風格,學生學習這類歌曲,用聽唱的方法更好。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愉快、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運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豐富性的特點,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音樂“審美”愉悅感,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鏡頭】
1.揭題,學唱歌曲
師:老師今天就給大家?guī)砹诉@樣一首歌曲,歌名叫《地球的孩子》,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首歌唱出了少先隊員什么樣的心聲?
(點擊“歌曲欣賞”環(huán)節(jié))
師生交流。(呼吁保護地球媽媽的心聲。)
師:我們先來看看歌曲的演唱順序。(三段+尾聲)
1)學唱第一段
A、聽琴聲用“l(fā)a”輕聲模唱歌曲第一段的旋律
B、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的歌詞。
師:剛剛我們只是哼唱了歌曲的旋律,那歌詞究竟唱了什么呢?讓我們親切的娓娓道來……
C、連貫演唱第一段歌詞(師彈琴)
D、及時糾正學生演唱的不足之處。
師:你覺得哪一句有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呢?
E、完整演唱第一段。
【設計意圖】在歌曲的教學中利用交互按鈕,讓學生更明確歌曲結構,理清歌曲演唱順序。采用聽唱法,學唱第一段。讓學生在多次反復欣賞、演唱中體會歌曲情緒、內涵。
2)學唱第二段(自主學習)
3)學唱第三段(自主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搭建自主學習型網站來為學生提供一種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資源。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探究思考】
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要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要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需為之。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探索精神。音樂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tài),包括自主性學習習慣、自主性學習興趣、自主性學習思維、自主性學習方法、自主性學習能力等因素。構建自主學習理論是自主學習的堅強后盾,其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通過自主學習,學生以親身實踐獲得真實體驗,養(yǎng)成主動、獨立思維的習慣,掌握基本的音樂學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音樂審美。目前,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資源的共享,音樂這門藝術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相聯(lián),這就決定了自然現(xiàn)象、社會生活、娛樂都能為音樂自主學習提供豐富而有效的主題來源,它將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巧妙運用網絡資源,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生動的情境,當生動、新穎的教學情境呈現(xiàn)后,不僅全面增強了音樂的時空效應,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更增強了師生互動。在鏡頭一中,大多是教師教,學生被主動參與;而在鏡頭二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段歌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習得知識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寬松環(huán)境和氛圍,引導學生,并運用自主合作學習策略去感悟、去探索、去思考、去表現(xiàn)、去創(chuàng)造音樂美,豐富內心世界,促進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開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去幫助和指導學生制訂目標,提供服務,并對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評價和提示。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做好指導、協(xié)調、服務工作。在鏡頭二中,利用專題網站的形式,讓學生能真正自主的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他所感興趣的。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第一段歌詞后,自己利用現(xiàn)代手段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自己不會的樂句難點,以及其它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反復聆聽中學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評價、交流和反思。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認識到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的無限生機,提供了飛翔的翅膀,新的課程標準帶給我們有力的理論指導。使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便或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擴大了信息,充實了容量,加快了節(jié)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形象化,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感受音樂的內涵,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