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敏
【摘 要】目的:探討總結頸部開放性外傷的救治經(jīng)驗。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43例,對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予以分析總結。結果: 41例預后良好;1例出現(xiàn)喉狹窄,已經(jīng)轉入上級醫(yī)院,進行喉氣管成形術,喉狹窄解除之后給予拔管處理,目前的恢復狀態(tài)比較好;1例死亡,是由于失血性休克和呼吸道阻塞導致的。結論:在對頸部的開放性外傷進行處理時,對于并發(fā)癥、喉軟骨、神經(jīng)、咽喉粘膜及頸部大血管要特別注意,處理時爭取一步到位修復好;預后良好的關鍵在于能夠及時地救治、準確地診斷和給予科學的護理。
【關鍵詞】頸部外傷;開放性;手術治療
近年來,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不斷增加,它屬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急診,具有危重性。很多重要器官都聚集在頸部,開放性外傷經(jīng)常連累到神經(jīng)、氣管、咽喉、大血管、食管,伴有復合外傷的出現(xiàn),情況比較復雜,如果沒有及時診斷和處理,會導致多種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嚴重者會危及生命?,F(xiàn)選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43例給予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齡范圍18~82歲,平均年齡為(42.6±5.3)歲。其中車禍撞傷患者21例,刎頸患者14例,刀刺患者4例,由玻璃、鐵皮等銳器所傷的患者有4例。傷后就診的時間范圍為0.5~39小時,大多數(shù)是在4小時以內(nèi)來就診的,39小時后來就診的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送入我院后,傷口已經(jīng)感染并且有異味。
1.2 方法
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對其生命體征予以觀察,對頸前、口等傷口器官割傷處予以局部麻醉,或是切開氣管使用插管給予全身麻醉,將呼吸道內(nèi)的淤血和分泌物全部吸盡,氣囊充氣后,可以有效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對于活動性出血者,不要在不清楚的情況下急于清理傷口,要給予壓迫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效防止大血管再次出血,危及生命;對靜脈通道予以抗休克予以治療時,要采用輸血的方式[1]。
在對傷口嚴格消毒后,要對傷口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止血必須嚴格執(zhí)行,對于復合外傷患者,要在相關外科的協(xié)助下進行治療。有5例被診斷為單純皮膚肌肉損傷的患者,只需要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術;有11例傷情比較嚴重,要進行氣管切開術,在術后給予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再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術;在氣管切開術之后,使用插管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給予清創(chuàng)縫合術的有27例,在進行手術時,要對傷口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沒有異物存在,明確是否有黏膜會厭損傷等情況,食管壁是否損傷,對于各種血管損傷和甲狀腺損傷要進行比較徹底的縫扎,達到止血的作用;對受損的喉氣管軟骨、食管進行修復時,如果情況嚴重,一期要進行喉氣管成形術,手術后予以引流、抗感染、鼻飼、止血治療[2]。
2 結果
經(jīng)過搶救治療后,43例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存活的有42例,并且預后良好。傷口愈合后拔管出院的有38例,有3例出院后仍帶有器官套管,根據(jù)觀察情況,1~2月后可以拔管;出現(xiàn)喉狹窄的有1例,已經(jīng)轉入上級醫(yī)院,進行喉氣管成形術,喉狹窄解除之后給予拔管處理,目前的恢復狀態(tài)比較好;死亡1例,是由于失血性休克和呼吸道阻塞導致的。
3 討論
對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進行治療時,要將挽救患者的生命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及時進行救治,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喉功能,防止其他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對于多處復合外傷的患者,各科醫(yī)生必須全面合作來對病人進行治療。
3.1 抗休克、止血治療
由于頸部具有較多的大血管,手術治療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大出血,致使病人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進而導致死亡,因而在急救措施中,抗休克、止血治療是非常關鍵的。在急救過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在此基礎上進行壓迫或填塞止血,快速進行輸血,補充血量,抗休克,使患者的生命體征趨于穩(wěn)定和正常。在本次調(diào)查中有高血壓病史的為3例老年患者,在手術中,監(jiān)測顯示血壓高于正常值,在術后要給予降壓治療[3]。
3.2 保持呼吸暢通
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由于創(chuàng)口比較大,出血較多,致使氣道中有口腔分泌物、凝血塊進入,損傷的黏膜出現(xiàn)水腫,造成破碎的異物、軟骨、咽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或是出現(xiàn)頸部紅腫、軟骨塌陷等,上述各種情況都會阻塞呼吸道,嚴重情況下會使患者窒息而死。所以,在對頸部開放性外傷患者實施治療時,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4]。應急情況下,可以從傷口直接插入插管,盡快吸出患者氣道內(nèi)的凝血塊、分泌物、血液,盡量延長搶救時間,在呼吸道暢通之后,立即進行低位氣管切開,接著插入帶氣囊的器官套管,這樣有利于防止喉氣管狹窄。氣管切開術的優(yōu)勢:①有利于術后進行護理及管理下呼吸道;②在插入喉內(nèi)擴張管時,方便進行固定;③延長喉部休息的時間,有利于傷口盡快恢復;④保持上呼吸道的暢通;⑤有效防止分泌物、血液等進入氣管[5]。
3.3 傷口處理
在患者呼吸順暢的情況下,對傷口給予清創(chuàng)處理。在對傷口進行處理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對于已經(jīng)化膿感染的傷口,要對其進行細菌培養(yǎng),再加上藥物,進行敏感試驗;②對喉部進行解剖時,要熟悉操作過程,要將損傷、移位的喉軟骨進行準確復位,保護喉部軟骨和咽喉黏膜不被破壞,有效防止再次出血的發(fā)生,將感染壞死的組織清除出去;③對于患者的縱隔氣腫、氣胸等情況,要在胸外科的幫助下進行處理。
綜上所述,頸部的血管比較多,也比較粗,也沒有組織對其進行保護,在暴力情況下頸部大血管、咽喉、神經(jīng)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嚴重情況下還伴有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因此及時、準確的救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對保護喉功能也十分關鍵。
參考文獻
[1]張運東,蔡奇山,何純會,等.頸部開放性外傷43例救治經(jīng)驗[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3(5):191-193.
[2]孔勇剛,余姣榮,劉公漢.頸部開放性外傷28例的救治[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2,69(5):1921-1923.
[3]黃家英,張抗美,馮益進,等.頸部開放性外傷的臨床救治[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79(5):731-734.
[4]鄭炳行,師天雄,譚煥東.頸部外傷治療現(xiàn)況[J].臨床醫(yī)學,2011,36(3):293-296.
[5]楊立,林石發(fā),胡志勇.頸部開放性外傷10例的救治[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90(3):132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