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海玲
文化研究WENHUAYANJIU|
“半印半繪”的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
◎ 文/王海玲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是我國年畫的藝術瑰寶,其藝術風格與豐厚的文化內涵一起,為宗教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美學、考古學以及傳統(tǒng)繪畫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圖像資料,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和史料價值及研究價值。它遺存豐富,集中體現民俗文化的連續(xù)性,并因此有“民間大百科全書”之稱。
楊柳青木版年畫的造型方式和藝術風格繼承了我國工筆重彩畫和民間版畫藝術的特點,保留著我國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術。在眾多的民間年畫中,風格獨特,卓爾不群,楊柳青木版年畫以生動而有趣的題材,優(yōu)美而真實的形象以及富于裝飾趣味的構圖、艷麗的色彩,為歷代人們所喜愛,其內容突顯民族傳統(tǒng),把農耕社會的文明審美觀和生存體驗表達得淋漓盡致,寄托著人們的希望和向往,成為迎接新歲、納福履吉的重要載體。
年畫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土壤,是在我國民眾的審美趣味影響下,為了適應除舊迎新、納福履吉的風俗,由歷代技師創(chuàng)作的一個獨特畫種和藝術形式,因其在農歷新年時張貼,故而得名年畫。它長期植根于民間,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趣味,反映了廣大民眾的美好愿望。
1.年畫歷史悠久
據《禮記·喪服大記》(鄭玄注)記載:“君釋菜,禮門神也?!钡搅饲貪h時期,人們就有過年時在門上繪制門神以辟邪的習俗,可算是年畫的雛形。年畫的發(fā)展與印刷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早期的年畫多是畫師純手工繪制,價格自然不菲,普通百姓難以問津。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后雕版印刷術的發(fā)展與普及,為年畫的大規(guī)模印制提供了可能,然而此時的技術只能以墨線單色印刷,彩色部分仍需手工填涂。至明朝后期,木版套色印刷技術日臻成熟,開始應用于年畫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動了年畫藝術發(fā)展。清代(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年畫發(fā)展進入黃金時期,年畫的產地幾乎遍布大江南北,當時著名的年畫產地包括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四川的綿竹和山東濰坊的楊家埠等。而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因其歷史悠久,產量、質量較高,而藝術性又具典型意義,成為我國年畫藝術群星中最為璀璨的一顆。
2.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沿襲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天津的文化代表,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在世界版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對我國民俗文化的研究影響深刻。
(1)楊柳青木版年畫誕生于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44年),至今已經有400余年的歷史。它是在明代木版插畫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明代文學和版畫藝術呈現群芳爭秀的景象,幾乎是無書不插圖,無圖不精工。明代插畫不朽佳作迭出,刻工往往兼能自行擬稿,置繪刻于一技,促進了木版年畫形成的完美和成熟。楊柳青木版年畫源于天津楊柳青鎮(zhèn)而得名,楊柳青鎮(zhèn)古稱“柳口”,為京杭大運河上重要市鎮(zhèn),因交通便利、商埠林立,有“小蘇杭”之美譽。通過漕運輸入的南方優(yōu)質紙張、顏料,與楊柳青鎮(zhèn)外盛產的適于雕刻的杜梨木,為年畫作坊的興起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現在所知最早,也是最負盛名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作坊為戴廉增、齊健隆兩家,他們最初都是畫工,以人名代替店名。戴氏先人自明永樂年間從江南隨漕船北上,至楊柳青經營木版年畫,到民國時期戴廉增敬記畫店停業(yè),共傳19世,歷時500余年。同時期的齊健隆畫店規(guī)模雖稍遜于戴氏,然畫藝之精堪居首位。僅套色可達20多版,畫面色彩層次細膩,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此外,在楊柳青鎮(zhèn)和周邊的幾十個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年畫制作,所謂“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年畫已經成為當地百姓重要的謀生手段。所產年畫行銷全國各地,近者如東北、華北等北方各省,遠至新疆、內蒙古等地,楊柳青鎮(zhèn)遂成為我國木版年畫著名的產地。
(2)近代以來,由于石印年畫的沖擊等歷史原因,木版年畫曾一度衰落,尤其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搶奪和燒毀年畫雕版,木版年畫瀕臨絕境。加之自然災害頻發(fā),楊柳青年畫飽受戰(zhàn)火涂炭。1949年天津解放后,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于1953年由天津文化局組織老藝人成立了“楊柳青年畫生產互助組”,恢復了生產。1958年,專門成立天津楊柳青畫社,致力于保護和發(fā)展這一民間藝術。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重要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楊柳青木版年畫以頑強的生命力在新時期重新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3)新中國成立后,掀起了一個“改造舊年畫,創(chuàng)立新年畫”的運動。楊柳青年畫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天津楊柳青畫社完整傳承了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勾、刻、印、繪的傳統(tǒng)工藝;以潘忠義、張興澤為代表的技藝精湛、碩果僅存的傳承人在畫社退養(yǎng),并涌現出如杜滋齡、沈大慈、邵文錦、那啟明、何國華等一批優(yōu)秀的新年畫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楊柳青年畫,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他們在表現手法上,敢于破除俗套,賦予新意,既注重民間年畫特點,又有新的發(fā)展和突破。《全心全意》、《淀上漁歌》、《高原晨曲》等優(yōu)秀作品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風貌。
■ 天仙送子 天津楊柳青畫社/供圖
早期的楊柳青年畫屬于過稿畫,工藝比較簡單,即畫師完成線稿后用薄粉紙摹拓多份,然后填敷色彩。后來因無法滿足需求量的激增,就利用木版印刷手段,繪刻墨線圖,印出線版坯子,再以幾塊色版套印主要色彩,最后涂染人物手臉、衣飾等細部。
正是因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這種“半印半繪”的多色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制作工藝,其工序繁多,繪制精細,視覺效果毫不亞于用筆工整嚴謹,敷色層層渲染的我國工筆繪畫作品,因此形成了既有遒勁工麗的木刻韻味,又不失民族傳統(tǒng)繪畫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所獨有的風格,從而明顯有別于其他地域的年畫。同時,楊柳青年畫人物造型生動、人景結合巧妙、構圖講究、透視合理、色彩豐富、和諧雅致,尤其是“開手臉”畫法的運用,使人物面部和手部的染色效果極佳,增強了年畫的繪畫性。楊柳青年畫還喜用諧音和象征的手法,表達出吉祥喜慶的寓意。
除了在藝術形式上的獨特之處外,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內容同樣值得稱道。它的取材極為廣泛,舉凡世俗生活、民間信仰、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小說、文學典故、風景名勝、花鳥魚蟲、吉祥寓意、社會新聞等,無所不包。
楊柳青年畫的巨大成功,與當地畫師的精湛技藝密不可分,先后涌現了張俊庭、王潤柏、戴立山、張耀林、陳玉舫、閻玉桐、張白府、閻文華等一批優(yōu)秀畫師,其中尤以高桐軒最為著名。
在楊柳青年畫的發(fā)展過程中,歷代畫師還總結出了包括人物畫訣、樓臺畫訣、鳥獸畫訣、山水畫訣、色彩畫訣等在內的各種畫訣,成為創(chuàng)作楊柳青年畫的理論和范本。
楊柳青木版年畫正是基于上述藝術成就,被公推為我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首,成為歷史的“活化石”和反映時代風貌的“百科全書”。它自誕生以來,產生了難以計數的作品,贏得了國人的喜愛,有著深遠的影響。
■ 楊柳青畫工藝:勾、刻、印、繪
1.勾描
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語言,指以簡練的筆墨表現畫面圖案、塑造人物形象。楊柳青年畫的勾描,除了講究筆鋒的頓、挫、轉、折等筆法,勾出的線條靈活多變、見筆力外,還要具有適宜刻制的木版味道。因此,大多由熟悉各式人物粉本、具有一定繪畫功力的畫家完成。
2.刻版
創(chuàng)作出畫樣之后,就要在杜梨木上刻版??贪媸且豁椉夹g性很強且極為復雜的工作,是年畫創(chuàng)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坦ひ缘洞P,刻制出生動細膩的線條。
3.水印
是楊柳青年畫制作的第三道工序,在水印過程中,對光線和濕度都有較高要求,使印紙保持一定的平整度,不會產生縮漲現象,以利于套準版面,施色印刷。
4.彩繪
是楊柳青年畫獨一無二的工藝,如果說一般的年畫是印出來的,那么一張正宗的楊柳青年畫,可說是畫師一筆一筆描繪的結晶。
至此,一幅楊柳青年畫就制作完成了。如有需要還可以加以裝裱,便于收藏和觀賞。
■ 編輯:云霞
作者單位:(天津楊柳青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