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瑩瑩
【摘 ? ?要】課堂交流是學生課堂學習、交往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交流 教學 信息 課堂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87
課堂語言交流中,教學信息的發(fā)送與接收主要通過語言,聲音、身體或情境等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的方式來完成。有效的課堂言語交流能促進完美師生關系的形成,能有力的推進課堂的教學進程,對強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交流是學生課堂學習、交往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交流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學生在充滿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條件下,參與課堂交流討論,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后,學生的情感和內在的思維被真正地激活,師生之間產生深層次的交流和碰撞。這樣有效的課堂交流會避免課堂教學過程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真正有效使課堂教學建立在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是思維的碰撞,經驗的提升和情感的溝通,學生在有效的課堂交流中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高,還有智慧的生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機制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民主、平等是有效課堂交流的前提。課堂上那些權威式的講解和處處牽制學生的一問一答,不可能與學生真正地展開交流,形成的只能是學生被動的思維方式或是心靈的封閉以及思維的封鎖與禁錮,最終只能培養(yǎng)出配合和服從的學生,這也就是古老的“填鴨式教育”給學生造成的思維封鎖障礙。有效的課堂交流是真正的對話在民主與平等的前提下,師生雙方精神敞開后的互動交流,有效的交流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氛圍。
下面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31課 《給予樹》的課堂教學對話,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來充分的了解有效的語文課堂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推動作用。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了媽媽由擔心——生氣——激動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都體現了她對子女深深的愛,這種母愛是任何事物所無法取代的。
下面我們再來一起感受金吉婭的關懷之愛。
親愛的圣誕節(jié)老人啊!圣誕節(jié)快到了,我多么希望擁有一個穿著美麗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讓她有媽媽疼,我愿意做她的媽媽,我一定要好好保護她,不會讓她和我一樣成為孤兒。
可憐的愛麗絲
師:看了這張卡片后,金吉婭會想到什么,會怎么做呢?
生:金吉婭會想,這個小女孩兒太可憐了,我要幫助她。
生:她會很想幫助這個小女孩兒,但如果給她買了洋娃娃,哥哥姐姐就不會有很好的禮物了,這個問題真難!
師:這個問題是很難,但善良而又聰明的金吉婭把這個難題解決得完美無缺。請在課文中找出金吉婭是如何做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金吉婭為小愛麗絲買了一個洋娃娃,為哥哥姐姐只買了一點棒棒糖,禮物雖然很小,但是她知道與哥哥姐姐相比,小愛麗絲更需要關懷,所以我希望哥哥姐姐能理解她。
生:我從中感受到了金吉婭美好的心靈和高貴的品質。
生:我要向金吉婭學習,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師:多么善良的金吉婭呀,當小愛麗絲收到金吉婭的禮物時又會怎么想呢?如果你是小愛麗絲,你會怎么想?沒有收到很貴的禮物哥哥姐會怎么想?當他們知道真相后,又會對金吉婭說什么?請大家再一次細讀課文,回答這些問題。
生:當小愛麗絲收到禮物時一定會驚喜萬分,愛不釋手。
師:很棒,你這兩個成語用得恰到好處。
生:如果我是小愛麗絲,我想對金吉婭說,“謝謝你,我會好好珍惜這個洋娃娃的,我要把所有的愛與關懷都給她,就像你給我的那樣多。
師:你是個懂事的孩子,金吉婭會為你驕傲的。
生:如果我是金吉婭的哥哥,在剛收到棒棒糖時可能會不喜歡,但當我得知了真相后,我要對金吉婭說:“你送給我的棒棒糖是我今年圣誕節(jié)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它不僅僅是甜蜜,還包裹著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p>
師:你們說得太好了,下面請大家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一下“給予樹”到底給了人們什么?
生:“給予樹”給了人們愛與關懷。
生:“給予樹”是一座傳遞善良與愛心的橋梁。
生:“給予樹”把溫暖帶給大家……
師:一顆小小的“給予樹”竟然孕育著如此豐碩的果實,那么就讓這顆愛的種子在我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結出香甜的碩果吧!
本案例是對課文后半部分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深入有效、親切明了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節(jié)中,再運用蘇格拉底引導式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在猜想與自悟的嘗試過程中對課文有了逐漸的深入的了解,不但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還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課堂激勵語言是對學生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關愛,這份特別的愛會讓學生失敗時、受挫時在心里為自己升起一縷希望,這份愛會讓學生懂得“放下才能承擔”的道理,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敢于懷疑,敢于異想天開,有新奇想法的孩子才是有創(chuàng)意的孩子。
總之,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交流,最終是為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多地去傾向“交流”而不是“一個人的精彩”,更多的去關注“有效的過程”而不是“無效的結果”,更多的去在意“教學的實質”而不是“流于形式”,有效的語文課堂交流不但可以將教師心中這枚“愛”的種子深埋于每個學生心中,還可以讓每個學生在愛的包圍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