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課堂”推行之初,因慣性思維影響,我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怎樣教、怎樣銜接過渡,課堂上常常遭遇冷場。
教學《角的度量》時,我根據(jù)導學案的步驟環(huán)環(huán)推進。然而,在匯報“度量角應注意些什么?”時,課堂沉默下來。我急忙根據(jù)預設引導,效果仍不理想。無奈之下,我只好越俎代庖,又一次當起了“講師”。課后交流時,聽課老師指出:課堂之所以“冷場”,一是放手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二是教師預設的引導方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三是設計的問題過于抽象,如果將“度量角應注意些什么?”改為“在度量角時遇到什么問題,請記錄下來”,問題指向明確且有針對性,學生就不會冷場了。
在另一個班再教學這一內(nèi)容時,我根據(jù)大家的建議修改了導學案,調(diào)整了教學方式。課堂上,學生合作探究十分活躍,匯報展示有的放矢,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來鳳縣民族小學 張少艾)
三年級上學期,兒子每天回家都有做不完的作業(yè)??粗粲艄褮g的樣子,我既心痛,又無奈。
下學期,發(fā)現(xiàn)兒子作業(yè)少了,笑容多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兒子交際能力增強了。以往在人多的場合,他很少說話,勉強擠出兩句,也是吞吞吐吐,面紅耳赤。那天在他外公的生日宴上,他落落大方地說出一大段祝福語,讓在座的親朋好友刮目相看。什么原因讓兒子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帶著疑問到學校了解情況,老師邀請我到課堂上親身感受一下。短短40分鐘,我徹底震撼了:簡短導入后,老師把“舞臺”交給了學生。學生拿出導學案,8人一組,相互討論,相互質(zhì)疑。大約10分鐘后,各小組紛紛亮起了“紅燈”。老師及時組織學生展示。這一組話音剛落,那一組立即進行點評或補充。課堂氣氛十分熱烈,重難點在學生的交流、討論、點評中得到了突破。
課后與老師交流才知道,這就是學校正在打造的和樂課堂。和樂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泥淖中解放出來,促使其全面發(fā)展。我為和樂課堂點贊!
(來鳳縣民族小學604班鐘凱家長 鐘昌義)
那次語文課,田老師拿著一沓“試卷”走進教室。又要考試?大家莫名地緊張起來。
“試卷”發(fā)下來了,標題上卻寫著“《蝙蝠和雷達》導學案”幾個字。往下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達標檢測”,每個小標題下不僅列出了二至三道題目,還寫明了學習要求和方法。哦,原來不是考試!我的心放松下來,卻猜不透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蝙蝠和雷達》,請大家看導學案,按要求先自主學習,然后小組討論,一會兒分小組匯報展示。比一比,哪一組學得好?!碧锢蠋熅従彽卣f。教室里一片寂靜,聽得見大家的翻書聲和寫字聲??赡苡X得今天的語文課與以往不一樣吧,大家都很投入。
過了十幾分鐘,小組內(nèi)開始有交流的聲音,教室里逐漸熱鬧起來。我也連忙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圈出的問題。全班展示時,老師讓我們組匯報“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我想,組長應該身先士卒,于是鼓起勇氣站起來。組員們見我匯報得好,也都大膽地開始講。
下課鈴響了,我們還沉浸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
(來鳳縣民族小學601班 田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