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平
【摘要】生活中學生對干電池、蓄電池、鋰電池 等化學電源有所了解。在《化學2》已學習原電池原理和常見的化學電源,在《化學反應原理》專題1中學習了原電池的構造特點和工作原理,并已經會判斷、設計簡單的原電池,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具備一定的討論分析、實驗探究能力。但學生對于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存在著不足。本文筆者力求以“電池的發(fā)展史”為線索,讓學生知道化學電源的反應原理,了解化學電源的發(fā)展與環(huán)境污染,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關鍵詞】化學電源 反應原理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49-02
教學目標:
1.知道常見化學電源,能根據已知的電池反應方程式正確判斷電池的正負極。
2.知道銀鋅紐扣電池、鉛蓄電池、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價值。
3.通過對各類電池的學習,感受化學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進步。通過了解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實驗準備:
音樂卡片(無電池)、鋅片(2片)、銅片(2片)、1.0mol/L硫酸、乙醇、導線、250mL燒杯。
教學過程:
動手實踐:學生設計方案:如何使沒有電池的音樂卡片唱歌,并畫圖。教師點撥、引導。讓一位同學根據所畫實驗裝置圖上講臺組裝實驗裝置。
師:該同學的實驗很成功,但教室比較大,坐在后面的同學聽不清。請該同學拿著這套原電池裝置繞教室走一圈,讓坐在后面的同學也能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學生:老師,我一個人不好拿。
師:那就讓你的同桌幫忙吧。
學生活動:學生甲一手拿音樂卡片,一手拿燒杯。學生乙兩只手扶著兩個電極。從講臺往教室后面移動。他們小心翼翼,走得速度很慢。當從教室后面再回到講臺邊的時候,音樂卡片的聲音越來越輕了,最后消失了。
學生疑惑……
師:如大家所見。我們用這套裝置,把化學能轉變成了電能,讓音樂卡片唱起歌來。如果生活中用這套裝置來給我們提供電能,那會怎么樣呢?
學生:太不方便,電池的放電時間太短。
圖片展示:在電池的發(fā)展史上,伏打受到“伽伐尼青蛙實驗”的啟發(fā)而發(fā)明了電池,即兩種不同的金屬中間以導電的物質隔開,再以導線連結,就會產生電流。1800年,他用銅、錫、食鹽水為材料成功地制造了伏打電池。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的鋅-銅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但以上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伏打和丹尼爾。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思考如何對改進“丹尼爾電池”呢?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歸納:液體電解質攜帶不方便,可以改成便于攜帶的固體電解質,如干電池。
師:正如大家所言,以上問題一直困擾著當時的科學家。直到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還發(fā)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負極棒和正極棒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被稱為濕電池。直到1880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電解液變?yōu)楹隣疃且后w,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普通鋅錳干電池是最早進入市場的實用電池,其構造如書本圖1-12所示。普通鋅錳干電池制作簡單、價格便宜,但存在存放時間短、放電后電壓下降較快等缺點。堿性鋅錳電池比普通鋅錳干電池性能優(yōu)越,它的比能量大,能提供大電流并連續(xù)放電。如書本圖1-13所示,其電池反應方程式為:2MnO2+Zn+2H2O=2MnOOH+Zn(OH)2。我們根據總反應,寫出它的電極反應式。
學生活動:負極:Zn - 2e- + 2OH- = Zn(OH)2
正極:2MnO2 + 2e- + 2H2O = 2MnOOH + 2OH-
師:當發(fā)明了干電池后,較好解決了攜帶不方便的問題,為了適應各種需要,干電池也被制成不同形狀。如紐扣電池。但它們也存在著缺陷,隨著電池的使用,反應物不斷的減少,就不能再使用。19世紀60年代左右,法國的普朗泰發(fā)明用鉛做電極的電池。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即蓄電池。
鉛酸電池的發(fā)展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放電原理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放電
PbO2+Pb+2H2SO4=2PbSO4+2H2O(原電池)
充電
放電:負極:Pb + SO42-- 2e- === PbSO4
正極:PbO2 + 4H + + SO42- + 2e-=== PbSO4 + 2H2O
充電:陽極: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 SO42-
陰極:PbSO4 + 2e-=== Pb + SO42-
展示:干電池和鉛蓄電池實物。并結合PPT,分別講述這兩種電池的構造和用途。目前已開發(fā)出的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銀鋅電池、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新型二次電池。
這些電池反應物均儲存在電池內部,而燃料電池則由外部設備提供燃料和氧化劑等,同時將電極產物不斷排出電池。由于這種結構的改變,燃料電池能連續(xù)不斷地提供電能。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干電池以及蓄電池中的一些重金屬如鎘、鉛、汞等會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被人所重視。數據表明,1節(jié)1號電池能使1m2的土地永久失效,因此我們在處理廢電池時要分類回收。而燃料電池被稱為電池發(fā)展史中的新旗幟。
師:閱讀書本P16頁“燃料電池”。并分析圖1-16中電池的正負極,電子移動方向。
學生:電池反應:H2 + 1/2O2 = H2O
因電解質是堿性環(huán)境,正極:1/2O2 +2e-+H2O = 2OH-,負極:H2+2e-+2OH-= 2H2O
電子從負極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正極,陽離子移向負極。
師:除氫氣外,甲烷、甲醇、肼、氨等都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遠高于普通燃料燃燒的能量轉換效率,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我們將電池300多年的發(fā)展史作為主線,介紹了各種化學電源。各種技術的需求推動著電池呈現出并駕齊驅、交錯發(fā)展的景象,各種電池的性能也各有優(yōu)劣。展望未來,人類社會面對環(huán)境惡化和能源短缺2大危機,電池也一定會朝著更加環(huán)保、更高能量、更加實用的方向發(fā)展,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反思評價:
本節(jié)課引入,開門見山,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選擇儀器、設計實驗。同時在實驗中設疑,將電池發(fā)展史上遇到的兩個重要問題在課堂中再現,展示在大家面前。同學的思維產生激烈碰撞。聯系生活實際,去尋找解決的方法。自然的將電池的發(fā)展史與本節(jié)課的內容“化學電源”聯系起來。本節(jié)課以實驗事實設疑,又以實驗事實釋疑。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及環(huán)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