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羽
一、鹽類水解及其規(guī)律
1.定義
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產(chǎn)生的H+或OH-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的反應(yīng)。
2.實(shí)質(zhì)
鹽電離→弱酸的陰離子→結(jié)合H+
弱堿的陽離子→結(jié)合OH-→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堿性、酸性或中性。
3.特點(diǎn)
(1)可逆,水解反應(yīng)是可逆反應(yīng);
(2)吸熱,水解反應(yīng)是酸堿中和反應(yīng)的逆反應(yīng);
(3)微弱,水解反應(yīng)程度很微弱。
4.規(guī)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qiáng)顯誰性,同強(qiáng)顯中性。
5.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拓展應(yīng)用
(1)“誰弱誰水解,越弱越水解”。如酸性:HCN
(2)強(qiáng)酸的酸式鹽只電離,不水解,溶液顯酸性。如NaHSO4在水溶液中:
NaHSO4Na++H++SO2-4
(3)弱酸的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酸式酸根離子的電離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
例1NH4Cl溶液呈,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常溫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OH-)=,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
解析NH4Cl為強(qiáng)酸弱堿鹽,NH+4水解呈酸性;CH3COONa溶液中由于CH3COO-水解促進(jìn)水的電離,故pH=11的CH3COONa溶液中,c(OH-)水=1×10-3 mol·L-1 ,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的電離受到抑制,故c(H+)水=1×10-11 mol·L-1 。
答案:酸性NH+4+H2ONH3·H2O+H+ 1×10-3 mol·L-1 1×10-11 mol·L-1
例2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0.1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是③>②>①
B.若將三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pH變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別加入25 mL 0.1 mol·L-1 鹽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三種溶液的pH均為9,則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大小順序③>①>②
解析酸根離子越弱越易水解,因此三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應(yīng)是③>①>②。若將三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由于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隨著水的加入弱酸根離子會水解產(chǎn)生少量的OH-,因此pH變化最大的應(yīng)是③;選項D正確的順序應(yīng)為②>①>③。
答案:C。
二、水解離子方程式
1.一般來說,鹽類水解的程度不大,應(yīng)該用可逆號“”表示。鹽類水解一般不會產(chǎn)生沉淀和氣體,所以不用符號“↓”和“↑”表示水解產(chǎn)物。如:
NH+4+H2ONH3·H2O+H+
2.多元弱酸鹽的水解是分步進(jìn)行的,水解離子方程式要分步表示。如Na2CO3水解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CO2-3+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3.水解分別是酸性和堿性的離子組,并且由于相互促進(jìn)水解程度較大,書寫時要用“”、“↑”、“↓”等,如NaHCO3與AlCl3混合溶液的反應(yīng)離子方程式:
Al3++3HCO-3Al(OH)3↓+3CO2↑
例3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屬于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的是( )。
A.NH+4+2H2ONH3·H2O+H3O+
B.HCO-3+H2OH3O++CO2-3
C.HS-+H+H2S
D.Cl2+H2OH++Cl-+HClO
解析B項為電離方程式,C、D為化學(xué)反應(yīng),不是水解反應(yīng)。
答案:A。
三、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
1.內(nèi)因
酸或堿越弱,其對應(yīng)的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堿性或酸性越強(qiáng)。
2.外因
(1)溫度:溫度升高水解平衡右移。
(2)濃度:濃度增大或加水稀釋水解平衡都向右移動。
(3)外加酸:弱堿陽離子的水解程度減?。煌饧訅A:弱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減小。
例4在一定條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CO2-3+H2OHCO-3+OH-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稀釋溶液,水解平衡常數(shù)增大
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
C.升高溫度,c(HCO-3)c(CO2-3)減小
D.加入NaOH固體,溶液pH減小
解析平衡常數(shù)僅與溫度有關(guān),故稀釋時是不變的,A項錯;CO2通入水中,相當(dāng)于生成H2CO3,可以與OH-反應(yīng),而促進(jìn)平衡正向移動,B項正確;升溫,促進(jìn)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故表達(dá)式的結(jié)果是增大的,C項錯;D項,加入NaOH固體,堿性肯定增強(qiáng),pH增大,故錯。
答案:B。
例5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多選)( )。
A.反應(yīng)NH3(g)+HCl(g)NH4Cl(s)在室溫下可自發(fā)進(jìn)行,則該反應(yīng)的ΔH<0
B.電解法精煉銅時,以粗銅作陰極,純銅作陽極
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釋后,溶液中c(CH3COOH)c(CH3COO-)的值減小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體,CO2-3水解程度減小,溶液的pH減小
解析該反應(yīng)的ΔS<0,在室溫下能自發(fā)進(jìn)行,則有ΔH-TΔS<0,那么ΔH<0,A項對。電解精煉銅時,應(yīng)用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含Cu2+的電解質(zhì)溶液作為電解液,B錯。CH3COOH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
CH3COOHCH3COO-+H+
加水稀釋時,平衡正向移動,溶液中c(CH3COOH)/c(CH3COO-)減小,C對。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2-3+H2OHCO-3+OH-
加入少量Ca(OH)2固體,Ca2+與CO2-3生成CaCO3沉淀,同時溶液中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動,CO2-3的水解程度減小,但溶液的堿性增強(qiáng),pH增大,D錯。
答案:AC。
四、鹽類水解的應(yīng)用
應(yīng)用舉例
判斷溶液的酸堿性Fe
Cl3溶液顯酸性,原因是Fe3++3H2OFe(OH)3+3H+
判斷酸性強(qiáng)弱NaX、NaY、NaZ三種鹽pH分別為8、9、10,則酸性HX>HY>HZ
配制或貯存易水解的鹽溶液配制CuSO4溶液時,加入少量H2SO4,防止Cu2+水解;配制FeCl3溶液,加入少量鹽酸
膠體的制取制取Fe(OH)3膠體的離子反應(yīng):Fe3++3H2O△Fe(OH)3(膠體)+3H+
物質(zhì)的提純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加入MgO、鎂粉、Mg(OH)2或MgCO3
泡沫滅火器原理成分為NaHCO3與Al2(SO4)3,發(fā)生反應(yīng)為Al3++3HCO-3Al(OH)3↓+3CO2↑
作凈水劑明礬作凈水劑,原理為Al3++3H2OAl(OH)3(膠體)+3H+
化肥的使用銨態(tài)氮肥與草木灰不得混用
例6下列有關(guān)問題,與鹽的水解有關(guān)的是( )。
①NH4Cl與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屬時的除銹劑;
②用NaHCO3與Al2(SO4)3兩種溶液可作泡沫滅火劑;
③草木灰與銨態(tài)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實(shí)驗(yàn)室盛放Na2CO3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中NH4Cl與ZnCl2溶液水解均顯酸性,可以除去金屬表面的銹;②HCO-3與Al3+兩種離子水解相互促進(jìn),產(chǎn)生二氧化碳,可作滅火劑;③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水解顯堿性,而銨態(tài)氮肥水解顯酸性,因而不能混合施用;④碳酸鈉溶液水解顯堿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會與堿反應(yīng)生成硅酸鈉將瓶塞與瓶口黏合而打不開,因此實(shí)驗(yàn)室盛放碳酸鈉的試劑瓶應(yīng)用橡膠塞;⑤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lCl3+3H2OAl(OH)3+3HCl
加熱時,HCl揮發(fā)使平衡不斷右移,最終得到Al(OH)3固體(如果灼燒,會得到Al2O3固體)。答案:D。
例7用酒精燈加熱下列溶液,蒸干后灼燒,所得固體質(zhì)量最大的是( )。
A.20 mL 2 mol·L-1 FeCl3溶液
B.40 mL 1 mol·L-1 NaHCO3溶液
C.20 mL 1 mol·L-1 Na2SO3溶液
D.40 mL 2 mol·L-1 NH4HCO3溶液
解析選項A,20 mL 2 mol·L-1 FeCl3溶液蒸干后灼燒得到0.02 mol Fe2O3,其質(zhì)量為3.2 g。選項B,40 mL 1 mol·L-1 NaHCO3溶液蒸干后灼燒得到0.02 mol Na2CO3,其質(zhì)量為2.12 g。選項C,20 mL 1 mol·L-1 Na2SO3溶液蒸干后灼燒得到0.02 mol Na2SO4,其質(zhì)量為2.84 g。選項D,NH4HCO3溶液蒸干后灼燒,導(dǎo)致NH4HCO3全部分解生成NH3、CO2、H2O氣體而不殘留固體,其質(zhì)量為0。答案:A。
五、水解除雜
利用水解除雜無論在化學(xué)工業(yè)還是化學(xué)實(shí)驗(yàn)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原理是根據(jù)鹽的水解程度的不同,通過調(diào)節(jié)溶液pH使部分離子轉(zhuǎn)化為沉淀而除去。如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雜質(zhì),因Fe3+水解程度比Mg2+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Mg(OH)2或MgCO3等,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使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動,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注意不能加NaOH、NH3·H2O等可溶性堿,因加這些物質(zhì)pH升高太迅速,且堿過量不易覺察,Mg2+也可能轉(zhuǎn)化為Mg(OH)2沉淀,還會引入NH+4、Na+等雜質(zhì)。
例8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熱攪拌的條件下加入一種試劑,該試劑是()。
A.NaOH B.Na2CO3 C.氨水 D.MgO
解析利用了MgO消耗FeCl3水解生成的HCl,促使FeCl3水解成Fe(OH)3,同時MgO轉(zhuǎn)化成MgCl2,即使MgO過量,它不溶于水也不會引入新雜質(zhì)。答案:D。
六、離子共存要考慮水解
首先判斷離子反應(yīng)中是否有發(fā)生相互促進(jìn)水解的離子,若有則不能大量共存。
熟記下列因雙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合:
(1)Al3+與HCO-3、CO2-3、AlO-2、SiO2-3、HS-、S2-、ClO-。
(2)Fe3+與HCO-3、CO2-3、AlO-2、SiO2-3、ClO-。
(3)NH+4與SiO2-3、AlO-2。特別提醒:NH+4與CH3COO-、HCO-3雖能發(fā)生雙水解反應(yīng),但能大量共存。
例9下列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pH=1的溶液中:NH+4、Na+、Fe3+、SO2-4
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a+、K+、HCO-3、NO-3
C.中性溶液中:K+、Al3+、Cl-、SO2-4
D.Na2S溶液中:SO2-4、K+、Cu2+、Cl-
解析A項,酸性條件下,H+抑制NH+4、Fe3+的水解,能大量共存;B項,AlO-2與HCO-3發(fā)生雙水解反應(yīng)
不能大量共存;C項,Al3+水解呈酸性,因而在中性溶液中不存在;D項,Cu2+與S2-生成CuS沉淀,不能大量共存。答案:A。
(收稿日期: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