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和個性培養(yǎng)也越來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我們的教學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因此,興趣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的第一動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所以,本文將從教師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生活化教學內容四個方面對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優(yōu)質課堂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教學 優(yōu)質課堂 興趣
一、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趣味
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小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容易,不免覺得枯燥難懂,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要學會挖掘數學知識中的趣味性,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感染學生,把學生從枯燥的數學學習中解脫出來。尤其是在新課的導入階段,更要積極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刺激他們的學習欲望,為正式進入教材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大數的認識”這一課的開始,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500萬年前,有一塊重1000噸的巨石,在這塊巨石里孕育著一只神猴。一天,一道炸雷響過,神猴出世了。它下到2500米深的海底,取得了一個可大可小的神棍,又習得了一個筋斗10萬8000里的功夫,但最后卻因為大鬧天宮被壓在了五指山下,這一壓就是500年?!惫适陆Y束,教師問:“同學們知道這只神猴是誰嗎?”得到的一致的答案是:“孫悟空”,但是教師接著問:“那同學們還記得故事里提到的幾個數字嗎?它們分別是多少?”相信大部分學生都不記得了,這時教師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大數的教學了。這樣用趣味故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通過問題情景的設置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實現趣味教學的目標。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像定理、公式、運算方法等比較抽象的知識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將生活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選取學生身邊合適的場景,以學生對熟悉事物的親近感帶動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舉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引導學生逐漸提高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趣味
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是強大的,它集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于一身,對活化課堂氣氛,調動起學生的多重感官進行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有顯著的優(yōu)勢。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進一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探索多媒體技術和數字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嘗試制作有效的趣味化教學課件。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飛機、船只等的位移,以直觀的動畫的形式把抽象的位置和方向及其變化過程都清楚地表現出來,并配以音效輔助,這樣不僅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也平添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同時,多媒體的演示也縮短了教師解釋和講解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看到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大功效,多多在課堂中引進合適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畫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進而實現學生思維由抽象向具體的飛躍。
三、開展合作探究,添加趣味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所獲得的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會更深。因而數學教師要善于發(fā)動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多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新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與梯形”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把這堂課變成一堂手工課。在分別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性質特征之后,讓學生通過剪、拼、移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比如,“最少用幾個全等的梯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平行四邊形最多可以剪出幾個全等的梯形?”“比較自己與同桌在操作方法上的不同”等。這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互相的交流與合作中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討,挖掘自身學習潛力?;蛘咴凇敖堑亩攘俊币徽n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兩一組,一個先用作圖工具作出確定角度的角,但不告訴另一個組員該角的度數,讓另一組員用量角器進行測量。各小組之間比賽,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準。在競爭中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合作探究的模式對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數學思考能力方面也有非常不錯的效果,有助于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生活化教學,感受趣味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它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因素,將生活的氣息帶入課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學以致用。
例如,教授“統(tǒng)計”這一課時,數學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內容與小學生可接觸到的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對身邊經常接觸的事件情況做一個統(tǒng)計。如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每天花在吃、穿、用上的數額;一星期內班級的遲到人數;每天有幾門課程的家庭作業(yè);自己吃每頓飯所花費的時間;回家途中的巴士在每個站的上下客情況等。將枯燥的統(tǒng)計工作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不僅增加了統(tǒng)計工作的趣味性,而且能拉近統(tǒng)計學與學生的距離,降低學生理解統(tǒng)計知識的難度。又如在“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把一道道算式看作是一個個購物清單,算式中的數字便是自己所購買物品的價格,思考用怎樣的方法來計算總價更方便快捷,而且出錯少。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對生活中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運用所學到的運算定律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思維從抽象到具體的轉換是很好的鍛煉。
五、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階段特點,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不斷總結經驗,使每名學生都能以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數學,打造高效、優(yōu)質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霍秀文.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有效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
[2]陸美姣.構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方法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3(10).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