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開運,梁茂新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 110847)
利用《普濟方》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1],對一味中藥跨病種檢索,可得含此藥復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況,即配伍此藥復方用于所有病證的構(gòu)成、各病證配伍此藥頻數(shù),再與歷代本草學和《中國藥典》記載的功能主治相比較,經(jīng)過邏輯判斷和統(tǒng)計分析,便可反推此藥的基本功能,獲取對藥物傳承和潛在功用的整體認識[2]。采用此法全面挖掘厚樸的傳統(tǒng)功用,借以發(fā)現(xiàn)業(yè)已失傳的潛在功用,并通過論證擴大現(xiàn)實應用范圍,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厚樸藥用歷史悠久,《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中品,“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睹t(yī)別錄》所述:“主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背狻俺@”,均屬新增?!端幮哉摗费a充“主療積年冷氣,腹內(nèi)雷鳴虛吼,宿食不消,去結(jié)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溫胃氣,嘔吐酸水,主心腹?jié)M,病人虛而尿白”。《日華子本草》充實“健脾,主反胃霍亂,轉(zhuǎn)筋,冷熱氣,瀉膀胱,泄五臟一切氣,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腹臟不安,調(diào)關節(jié),殺腹臟蟲,明耳目”之用?!侗静菥V目》引王好古語“主肺氣脹滿,膨而喘咳”。至此,歷代本草學對厚樸功用的認識已臻完善。
明清以來,諸家本草多針對厚樸前述功能詳加闡釋,創(chuàng)新認識較少。
綜合諸家本草所述,厚樸功能大致概括為:1)祛風解表(中風、傷寒、寒熱、去留熱)。2)寧心安神(驚悸、除驚)。3)祛風濕(調(diào)關節(jié))。4)殺蟲(去三蟲、殺腹臟蟲)。5)溫補脾胃(溫中益氣、積年冷氣、腹內(nèi)雷鳴虛吼、胃中冷逆、大溫胃氣、健脾)。6)化痰止咳(消痰下氣、肺氣脹滿、膨而喘咳)。7)降逆止嘔(胸中嘔不止、反胃、嘔吐返酸)。8)消痞散滿(脹滿、宿食不消、止煩滿、泄五臟一切氣)。9)利水通淋(淋露、去結(jié)水、瀉膀胱)。10)活血消癥(氣血痹、死肌、破宿血)。11)聰耳明目(明耳目)。12)止泄(霍亂、泄痢、厚腸胃)。13)止痛(頭痛、止痛、腹痛)。共 13個方面。
歷代本草記載的厚樸功用與其配伍在古代方劑中的吻合情況,是考察兩者差異性和差異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失傳功用的重要手段?,F(xiàn)借助《普濟方》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確認含厚樸復方治療病癥的總體構(gòu)成和分布規(guī)律,借以提煉厚樸古代臨床應用的功能主治,再與歷代本草和2010版《中國藥典》一部相對照,深入考察這一問題。
2.1 含厚樸復方治療病癥分類 以厚樸為關鍵詞,在整個《普濟方》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檢索,將兩者檢索的結(jié)果合并,共得含厚樸復方2 295首,用于589種病癥。為便于對含厚樸復方所治病癥構(gòu)成進行分析,將含厚樸復方主治病癥相同或相近者分類歸納整理,保留配伍頻次≥2次者,得含厚樸復方2 047首,用于341種病癥。
具體歸類情況,將含厚樸復方用于冷痢、諸瀉、滯下膿血、疳痢、飧泄等歸于泄痢,脾胃虛弱包括脾虛冷、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胃虛冷、飲食勞倦等,而傷寒雜治、陰毒、風溫、風氣等統(tǒng)歸傷寒?;魜y包括霍亂吐利、霍亂心腹痛、霍亂心腹筑悸、霍亂煩渴、霍亂心下痞逆等。將胃反、惡阻、噯酸、嘔噦、氣嘔等歸屬嘔吐。痞滿包括一切氣,脾氣虛腹脹滿、三焦氣、厥逆氣。虛勞包括虛勞不思飲食、冷勞、脾勞、氣勞、谷勞、急勞等;將補益諸虛、虛羸、平補、補虛固精、補虛治風等歸于虛損。積聚包括痞氣、痃氣、息賁、伏梁、癥瘕等。將兼理脾胃、脾胃不和不能飲食、傷寒后脾胃氣不和、脾胃冷熱不和歸于脾胃不和。噎嗝包括五膈、膈氣宿食不消、咽喉中如有物妨悶、五噎、膈噎等;瘧疾包括諸瘧、山嵐瘴氣瘧、久瘧、癉瘧、瘧母等。咳嗽包括肺虛、上氣、痰嗽、喘促、肺痿等。將雜病、月水不調(diào)、諸疾、月水來腹痛等歸于月水不調(diào)。虛寒包括三焦虛寒、冷氣、痼冷、心中寒及中寒等。將虛勞食不消、傷寒后宿食不消、留飲宿食、時氣宿食不消等歸于食積。癰疽包括諸癰疽、發(fā)背、濕陰瘡,癰內(nèi)虛等。痹病包括中濕、腰痛、身體疼痛、脾痹、周痹等;將腸痹、血氣心腹疼痛、產(chǎn)后惡露不禁腹痛等歸于腹痛。痰飲包括寒痰、痰逆不下食、風痰、傷寒胸膈痰滯等。安胎包括惡阻、養(yǎng)胎胎教等。便秘包括大便秘澀不通、傷寒大便不通、大便不通等。中風包括諸風雜治、胃中風、中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等。腳氣包括腳氣緩弱、腳氣腫滿、腳氣沖心、腳氣心腹脹滿等。另有諸痔,熱病,中暑,疝氣,胤嗣,痘瘡,水腫,墮胎,疳疾,痙病,諸蟲,出血,消渴,傷折,胸痹,小便不利及驚悸等。
至于一切氣、五膈、心腹痛、雜病、諸蟲、黃疸、胃寒腸熱及小便多等,因含厚樸復方或數(shù)量較小,或具體病癥、病因不詳,故不再歸類。含厚樸復方所治病癥總計歸納出41類,可以看出,厚樸配伍應用非常廣泛,主治病癥繁多。
2.2 含厚樸復方治療病癥分類構(gòu)成分析 現(xiàn)將含厚樸復方≥20首的主治病癥予以列表。由表1可知,厚樸配伍在復方中,側(cè)重治療脾胃相關疾病,包括泄痢、脾胃虛弱、霍亂、嘔吐、痞滿、脾胃不和、噎膈、食積、腹痛和便秘等。用于傷寒、虛證(虛損、虛勞及虛寒)、積聚的方劑,也占較大比重。此外,還用于咳嗽和痰飲等的治療。
3.1 厚樸功用古今相同部分考察分析 《名醫(yī)別錄》確認厚樸“主溫中益氣,消痰下氣”后,后世本草充實主治霍亂、腹痛脹滿、嘔逆不止、肺氣脹滿、膨而喘咳,古代含厚樸復方用治泄痢、霍亂、嘔吐、痞滿、噎嗝、咳嗽、痰飲、便秘等?!端幮哉摗反_認“主宿食不消”功能后,古代含厚樸復方廣泛用于食積、積聚等所致宿食不消。不難看出,2010版《中國藥典》確定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基本繼承了古代本草方劑的上述功用,可以反映厚樸功用古今記載大體相同的一面。
表1 古代含厚樸復方治療病癥分類表
3.2 厚樸功用古今差異部分考察分析
3.2.1 祛風解表 《本草經(jīng)》首載“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古代含厚樸復方用于傷寒者118首,提示厚樸可能有祛風解表之功。而《中國藥典》未予認同。
3.2.2 祛風濕止痛 《本草經(jīng)》首載厚樸主“頭痛”,《本草經(jīng)集注》則“治腹痛”,《藥性論》泛稱“止痛”,《日華子本草》云:“主調(diào)關節(jié)?!惫糯駱銖头街委煴圆?5首,治療各種疼痛34首,提示厚樸有祛風濕止痛之功。而《中國藥典》尚未認可這一功能。
3.2.3 活血消癥 《本草經(jīng)》首載厚樸主“主氣血痹,死肌”,《藥性論》則用以“破宿血”,古代含厚樸復方治療積聚86首,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44首,提示厚樸可能有活血消癥功能。《中國藥典》同樣未予收錄。
3.2.4 寧心安神 《本草經(jīng)》首載厚樸“主驚悸”,《名醫(yī)別錄》用以“除驚”。古代含厚樸復方雖僅有7首用于霍亂心煩、心虛、虛勞驚悸,但已體現(xiàn)出本草所記與方劑所用彼此呼應。對此,《中國藥典》則不曾顧及。
3.2.5 殺蟲 《本草經(jīng)》首載厚樸“去三蟲”,《日華子本》則“殺腹臟蟲”,《景岳全書》強調(diào)“殺腸臟諸蟲”。古代含厚樸復方有10首用于諸蟲。厚樸是否具有殺蟲之效,有待確認。
3.3 厚樸潛在功能現(xiàn)代研究和應用考察 現(xiàn)已明確,厚樸古今功用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古代本草、方劑中比較廣泛使用的功能,《中國藥典》棄之不收者比較突出。從歷代本草記載和古代方劑應用,可以提煉出厚樸祛風解表、祛風濕止痛、活血消癥、寧心安神及殺蟲等潛在功能。深入考察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功能已得到當今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證實。
3.3.1 厚樸“祛風解表”的實驗研究 用K-B紙片擴散法,100%厚樸浸出液濾紙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2]。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黃連香薷飲全方及拆方組合進行給藥治療。結(jié)果表明,香薷單味藥、黃連—厚樸藥對和黃連香薷飲全方均具有顯著的抗H1N1的作用[3]。
香樸感冒軟膠囊(香薷、厚樸、黃芩等)為新研制的6類新藥,適用于暑天暑濕感冒及胃腸型感冒[4]。
3.3.2 厚樸“祛風濕止痛”的實驗研究 采用甩尾法、醋酸扭體法觀察不同姜制厚樸的鎮(zhèn)痛作用,通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和冰醋酸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研究來探討各樣品的抗炎作用。結(jié)果表明,厚樸各劑量組、各炮制品均表現(xiàn)有顯著或極顯著性延長小鼠甩尾潛伏期、減少醋酸扭體反應次數(shù)及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管通透性增加作用,生厚樸及不同姜制厚樸各劑量組均能顯著或極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厚樸生品和不同姜制厚樸均表現(xiàn)出抗炎鎮(zhèn)痛作用[5]。
采用小鼠甩尾實驗和熱板實驗測定不同提取工藝條件下厚樸提取液的鎮(zhèn)痛作用,結(jié)果表明,3種厚樸提取物均能延長小鼠的甩尾痛閾和熱板痛閾[6]。
3.3.3 厚樸“活血消癥”的實驗研究 對厚樸抗血栓及抗凝作用的研究發(fā)現(xiàn),厚樸3 g/kg組及10 g/kg組的血栓形成時間分別為(527±237)s和(607±179)s,與對照組(358±138)s比較,10 g/kg組明顯延長大鼠體內(nèi)血栓形成時間[7]。
對小鼠的背部皮下或右后足跖部移植腫瘤細胞,分別定時腹腔內(nèi)給予各種劑量的厚樸酚,在背部皮下移植腫瘤8 d后以及足跖部移植21 d后切除腫瘤。結(jié)果表明,厚樸酚對背部皮下移植及右后足跖移植均有抑制腫瘤增殖的作用,新生血管數(shù)也明顯減少[8]。
3.3.4 厚樸“寧心安神”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采用懸尾實驗、強迫游泳實驗、開野實驗、糖水偏好實驗,研究厚樸酚對慢性溫和刺激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結(jié)果表明,厚樸酚具有顯著的抗抑郁作用[9]。采用高架十字迷宮法研究厚樸活性成分和厚樸酚的5個衍生物的抗焦慮作用,得到了2個明顯抗焦慮活性的化合物,為發(fā)現(xiàn)新型抗焦慮先導化合物奠定基礎[10]。
將192例產(chǎn)后抑郁癥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用半夏厚樸湯合并西酞普蘭系統(tǒng)治療)和對照組(單用西酞普蘭系統(tǒng)治療),共治療4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不良反應量表評定療效。結(jié)果:半夏厚樸湯合并西酞普蘭可有效、快速治療產(chǎn)后抑郁癥患者的抑郁及焦慮癥狀,療效優(yōu)于單用西酞普蘭[11]。
此外,《本草經(jīng)》首載厚樸“去三蟲”,而中醫(yī)之“蟲”多指腸道寄生蟲及引起皮膚瘙癢之病原微生物,現(xiàn)代藥理及臨床研究中均未見,卻發(fā)現(xiàn)厚樸可抑制致齲菌的生長和代謝,用于治療牙痛。如馮瑾等[12]發(fā)現(xiàn)厚樸中的厚樸酚與和厚樸酚對5種口腔浮游細菌及生物膜細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對實驗所采用的細菌的產(chǎn)酸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隨著藥物濃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強。薛鵬光等[13]以厚樸根水溶液,每日早晚含漱,并予以厚樸片口嚼,每日4次以上,每次保持5 min以上。嚼后口苦可用溫水漱口。治療40例齲齒患者均獲滿意效果,對10例無癥狀淺齲復查未見齲洞發(fā)展,未發(fā)生新的齲洞;對已有冷熱刺激敏感的骨髓齲洞,不但有阻止發(fā)展的功效且能使其形成洞底鈣化層,冷熱刺激癥狀明顯改善。綜上所述,厚樸是否具有殺蟲之效,殺“蟲”的范圍均有待確認。
通過對本草學、古代含厚樸復方和《中國藥典》所記功用的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厚樸有多種潛在功能。本研究團隊已經(jīng)挖掘出葛根[14]、五味子[15]、黃芩[16]、黃芪[17]、龍膽草[18]、秦艽[19]等十幾味中藥的潛在功能,其中一部分得到藥效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證實[20],尚有部分潛在功能有待驗證。鑒此,建立一種由古代方劑數(shù)據(jù)庫檢索含某藥方劑的病證分布的分析、藥物功能的提煉、實驗驗證和臨床療效評價的方法學體系,不斷挖掘藥物的潛在功能,通過系統(tǒng)論證使之成為確定的新功能,有利于中藥應用范圍的擴大和臨床療效的提高。
[1]梁茂新,黃會生.《普濟方》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軟著登字第0002781號)[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quán)局,1998.
[2]王志強,紕 偉,劉現(xiàn)兵,等.厚樸體外抑菌作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11):276.
[3]吳巧鳳,宓嘉琪.黃連香薷飲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拆方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4,32(9):2057-2059.
[4]韓 亮,馮毅凡,李衛(wèi)民,等.香樸感冒軟膠囊質(zhì)量標準研究[J].中成藥,2006,28(1):41-44.
[5]鐘凌云,霍慧君,祝 婧,等.不同姜制厚樸抗炎鎮(zhèn)痛作用實驗研究[J].中藥材,2012,10(10):1576-1579.
[6]張慧敏,任 虹,何 瑤,等.厚樸不同提取工藝對小鼠鎮(zhèn)痛作用的影響[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2(3):235-237.
[7]朱自平,張明發(fā),沈雅琴,等.厚樸、桑白皮的抗血栓及抗凝作用[J].西北藥學雜志,1997,12(增刊):32.
[8]池田浩治.厚樸酚抑制腫瘤細胞增殖[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2,24(4):248.
[9]傅 強,馬占強,楊 文,等.厚樸酚對慢性溫和刺激所致抑郁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2):47-51.
[10]崔 帥,張 劍,黃建梅,等.和厚樸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焦慮活性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15,30(3):279-282.
[11]洪麗霞,陳 麟,張 艷,等.半夏厚樸湯合并西酞普蘭對產(chǎn)后抑郁癥療效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1):45-47.
[12]馮 瑾,李繼遙,周學東.厚樸活性成分對致齲菌生長和產(chǎn)酸影響的體外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38(3):456-458.
[13]薛鵬光,李 剛.厚樸防齲齒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4,20(2):26.
[14]姜開運,梁茂新.葛根傳統(tǒng)和潛在功用考察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shù)—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5,17(1):209-213.
[15]張麗艷,梁茂新.五味子傳統(tǒng)和潛在功用的考察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8):2267-2269.
[16]張麗艷,梁茂新.黃芩功能的文獻考察及計量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9):1030-1032.
[17]鄭曙琴,梁茂新,高天舒.黃芪潛在功用的文獻考察與邏輯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6):520-521.
[18]張 林,梁茂新.龍膽草潛在功用的發(fā)掘與利用[J].世界科學技術(shù)—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5,17(3):675-678.
[19]張紅梅,梁茂新,范 穎,等.秦艽潛在功用的考察與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shù)—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5,17(5):1031-1035.
[20]鄭曙琴,梁茂新,安 然.黃芪潛在功能的藥效學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9):151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