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才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隨時隨地都會接觸到網絡,網絡是增長知識的好幫手。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也會使他們接觸到不良的信息和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網絡應用意識和能力,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思考和解決。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 信息素養(yǎng) 培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時代每一位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養(yǎng)有助于提高人們進行有效的決策、交流、問題求解和研究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隨時隨地都會接觸到網絡,網絡是增長知識的好幫手。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也會使他們接觸到不良的信息和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網絡應用意識和能力,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嘗試和實踐,就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密切相關,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全面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知識,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首先應做好課堂設計,并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講授“計算機病毒的危害”這一課時,我們不能簡單地就教材中的內容,給學生談計算機病毒的特征、種類,而應通過網絡,搜集一些影像資料或通過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病毒發(fā)作時的主要表現(xiàn)及危害,從而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認識。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軟件和互聯(lián)網資源進行備課,并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完成教學目標;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運用自己的信息技能進行自身的建構學習。
二、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
“網絡改變了這個時代”。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就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的從網絡上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階段,心理還沒完全成熟,自我判斷能力還欠缺,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曾風靡一時的QQ游戲中的偷菜游戲,在我身邊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因在網吧玩了通宵的偷菜游戲,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一戶人家種的水果已成熟,就上前動手摘了起來,完全不顧主人家投來的異樣眼光,因為,在這少年的眼里,“偷”是正常的,這個虛擬的網絡游戲,嚴重影響了他的價值觀。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可以針對由網絡造成的各類事件,跟同學們展開討論,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心中的見解及觀點。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從中懂得判斷網絡信息的利弊,過濾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對于黃色的網站、暴力的游戲,我們要學會分析和鑒別,學會篩選信息,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
三、家校攜手,共創(chuàng)網絡道德新景觀
學生在校接觸網絡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都時不時有老師監(jiān)督。但學生一但離開校園,接觸網絡的空間就很大很大了,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缺失了監(jiān)管。學生沉迷于網絡和網絡游戲,絕大部分是來自家庭或社會。根據對學生的一個調查,我校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外出打工,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有的孩子就鉆這個空子沉迷于網絡。通過走訪了解到:有的家長,明知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網絡不好,苦于對電腦一竅不通,不知如何是好;也有的家長,因自己不好的上網習慣,潛移默化影響到了孩子。
為了能真正讓學生獲取有益的信息,幫助學習的提高,筆者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家庭的力量,讓更多的家庭都參與到學生的網絡教育中,每期不定期的開展 “幸福的一家人”網絡作品大賽,以家庭為單位,發(fā)揮家長和孩子的力量,在網絡中搜集素材和將平時家庭中的一些幸福元素融入電腦作品中,最后對獲獎家庭給予獎勵。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融洽了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同時也提升了家長、學生的電腦網絡應用水平。
四、以課外網絡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外網絡活動,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未來的信息社會應是一個健康和諧的文明社會,這就需要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較高信息道德素養(yǎng)的合格公民。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評價能力。如在講授“制作一個反映安居古城新貌” 的演示文稿過程中,學生通過上機操作,不僅掌握了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網頁保存等技能,還提升了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豐富了課外網絡活動。
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將為之不懈努力,使之自始至終滲透于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技術教育》
[2]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
[3] 中國教育報《保護孩子上網的幾點建議》
[4]《初中信息技術》教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