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要】在中小學階段,孩子們都是非常喜歡唱歌、跳舞的,可是往往我們在學校中發(fā)現喜歡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并不喜歡音樂課;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并不喜歡參加學校的音樂活動;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常常倍感學習音樂的艱辛……這些問題不能不使我們引起深思,為什么孩子們不喜歡這些呢?我認為一個好的學習音樂的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關鍵詞】音樂教育 ?感受音樂的美 ?興趣愛好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力手段,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有著其不可忽視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要向學生進行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教學和基礎技能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生興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礎上,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逐步形成,它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它是推動學生學習有效活力,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
心理學家拉扎勒斯曾在語文課教學中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學生分成2個實驗組,一個智能組一個興趣組,智能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20,但是對語文不是很感興趣,興趣組的學生平均智商為107,但是喜歡閱讀和寫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同步學習后,2個組接受同樣的測試,結果興趣組的語文成績明顯要優(yōu)于智能組的學生。如此看來,教師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興趣放在工作中的重點中去。
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痹谥行W階段,孩子們都是非常喜歡唱歌、跳舞的,可是往往我們在學校中發(fā)現喜歡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并不喜歡音樂課;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并不喜歡參加學校的音樂活動;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常常倍感學習音樂的艱辛……這些問題不能不使我們引起深思,為什么孩子們不喜歡這些呢?當然其中的原因是眾多的,但是我想我們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去改變和改善這一個現象。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不斷的探索實踐,我認為一個好的學習音樂的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一、在充滿音樂的地方學習,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
1.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基本上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叫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就是這種舊的教育觀念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有責任將這種束縛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舊觀念改變掉,重新創(chuàng)設一個活躍的、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2.組織學生,裝扮教室
好的環(huán)境能使人有一份好的心情,生活如此,學習亦如此,音樂教室是孩子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場所,把這里當做自己的家來愛護,學生必然會對它更有感情。在開學的時候。組織一些學生代表共同裝扮音樂教室,自己刷墻,自己畫板報,自己做壁畫等,學生興致勃勃的參加美化音樂教室的活動,并且都把這里當做自己的小天地,來到音樂教室上課也比以前更講衛(wèi)生。
3.創(chuàng)新環(huán)境,讓座位藝術化
音樂教室的座位如果千篇一律也和教室的布置一樣,學生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也會倍感枯燥和無味。學習興趣不高自然學習效率也就不高,教師如果能認識到這種情況并且有意識的改變,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改變一個座位的排列,其實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效果很好。我們可以按學習的興趣去分小組排列,按課程的內容分形狀排列(圓形、正方形等),學生看到這些變化有別于上文化課,他們就會有輕松的感覺。
二、在充滿音樂的地方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
1.組織音樂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
音樂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舞蹈、合唱、樂器等不同的興趣小組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音樂的場所,更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現了人才。
2.組建學校管弦樂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組建一支管樂隊,不僅可以為學校的活動做安排,更重要的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隊員在演奏的時候必須要同時啟動眼、口、手等多種器官,并且還要記譜、以及訓練和其他隊員的協(xié)調性。這些訓練我覺得即鍛煉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準、速度的把握,又鍛煉了她們的膽識,培養(yǎng)了她們的合作精神。
3.經常組織文藝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常組織大型或小型的文藝演出,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有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又沒有什么特長,在學校的生活中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過了,他們不去表現自己,他們自卑而又膽小。因此每年一次班級合唱比賽中,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參加,這樣一來,班級的學習音樂的興致高了,一些平時不愛唱歌的學生為了班級榮譽也會去努力的學習,生怕拖了班級的后腿。每年的元旦晚會,班級學生自己編排節(jié)目,自己去設計舞美道具,自己聯系化妝,這些活動可以說即鍛煉了孩子的膽識又培養(yǎng)了她們的能力。
4.通過校園廣播站,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
校園廣播站的開展,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音樂,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和經典的民歌作為每周一歌來播放,讓學生在聽的同時,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演唱。而且學校的廣播站開設的“點歌臺”節(jié)目。很是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通過點歌臺選擇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祝福,送給老師和同學,即增加了友誼,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希望每一個學校都能有濃郁的音樂氣氛,讓學生時刻都沐浴在音樂的陽光中,接受音樂帶來的溫暖和樂趣。
參考文獻:
[1]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
[2]王昌逵《音樂審美教育理論與方法》氣象出版社1996年
[3]黃小明《音樂教育理論與學科教學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