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愛 沈淑紅
【摘要】目的:本課題主要研究阿斯匹林與氯吡格雷聯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利與弊。方法:采用實驗給藥治療及病例結果統計的方法,對120名冠心病患者分別給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及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統計并分析患者病情好轉情況及不良反應出現情況。結果:通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時間延長,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以及溶栓等中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但出現胃腸道出血、肝腎疾病、猝死等不良反應幾率增加:發(fā)生率比較(p=0.032<0.05)。結論: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在相比阿司匹林單治療在治療與預防急性冠心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引發(fā)不良反應幾率明顯上升。
【關鍵詞】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優(yōu)點及不良反應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圍內嚴重影響普通人群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他們各具優(yōu)勢與不足[2]。
本實驗旨在探討阿斯匹林與氯吡格雷聯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優(yōu)勢與不足,于2014年6月-12月采用來源于本院心內科120名冠心病患者,分別給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及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統計并分析患者1月、3月、6月病情好轉情況及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對指導心血管患者臨床用藥及預防等多方面具意義深重。
1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采用雙盲控制法處理并統計分析我院心內科120名不冠心病患者,年齡40±15歲,平均分成A、B兩組, 各組各60名,男女各半。
1.2? 方法;對120名冠心病患者分均分為A、B兩組,分別給于阿司匹林(首劑:300mg,維持劑量150-350mg,口服,每天一次)與氯吡格雷(首劑:300mg,維持劑量75-150mg,口服,每天一次)聯合治療及阿司匹林(首劑:300mg,維持劑量150-350mg,口服,qd)與安慰劑聯用,對120例患者1月、3月、6月詳細復查結果進行統計并分析患者病情好轉情況及不良反應出現情況,通過數據統計及分析得出阿斯匹林與氯吡格雷聯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利與弊。
1.3統計方法:根據正態(tài)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以及協方差的球形檢驗結果,以及采用SNK法多樣本率的比較分析。χ2 >3.84,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有統計均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20.0進行處理。
2 結果
不同組比較:通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等癥狀發(fā)生率分別為8.33(%),6.68(%),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發(fā)生率為15.00(%), 11.66(%)。A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出血13.33(%)、B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出血6.66(%)及肝腎臟疾病5.00(%),A、B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生率不同。且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出現情況及發(fā)生率也存在不同。不同組之間發(fā)生率比較存在差異(χ2=4.52,p=0.032<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心血管疾病情況的比較。
發(fā)生率
組別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
胃腸道出血(%)
肝腎疾?。?)
猝死(%)
其他(%)
A組
6.66(%)
8.33(%)
13.33(%)
3.33(%)
0.00(%)
28.33(%)
B組
11.66(%)
15.00(%)
20(%)
5.00(%)
1.66(%)
23.33(%)
合計
9.16(%)
11.66(%)
16.66(%)
4.16(%)
0.83(%)
25.83(%)
n=120?? χ2=4.52?? P=0.32
3討論
實驗表明:不同組比較:通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等癥狀發(fā)生率分別為8.33(%),6.66(%),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發(fā)生率為15.00(%), 11.66(%)。實驗組主要優(yōu)勢在于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方面具有極為顯著的預防及治療作用,但隨著藥物的使用,實驗組在胃腸道出血及肝腎疾病等并發(fā)癥方面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引發(fā)患者其他疾病風險顯著增加。統計學結果顯示:不同組之間發(fā)生率比較存在差異(χ2=4.52,p=0.032<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往資料顯示[3], 適量阿司匹林可以長期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且安全性最佳,尤其適用于雙重抗凝治療[4-5]。本實驗通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及阿司匹林與安慰劑聯用不同處理治療后1月、3月、6月冠心病治療效果和預后方面及出現不良反應的對比分析,研究結果對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和觀察指標的重視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具體作用機制將會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探討,但本實驗仍存在許多不足方面(如實驗樣本少等)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繼續(xù)完善。
參考文獻
[[1] 呂永成.??心血管疾病抗血栓治療的現況[J].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4(07)): 156-158.
[2] 孫福珍.??關于阿司匹林藥理作用的探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19):143.
[3] 黃江山,歐陽文波.??IMA、CTNI、hsCRP、CK-MB檢測在早期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的比較[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31) 202-203
[4]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ATT) Collaboration.??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 . 2009 (9678) 1849-1860
[5]朱甜甜.??氯吡格雷在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抗血小板效應、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D]. 南京醫(yī)科大學 2012(0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