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競之
[摘要] 線損是供電企業(yè)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它直接影響著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及其他各項電能質量的高低,歷來是供電企業(yè)探討的熱點問題。本文針對我國中小供電企業(yè)現狀,從線損分析入手,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進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 供電企業(yè);功率因數;標準電壓;線損;電能損耗;分級管理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24.067
1 在抓好功率因數時應著重注意的問題
(1) 每月抄報日應及時核算當月功率因數是否在0.9以上,不足時應考慮采用高壓補償,對大用戶還應裝置帶分時計費的無功電能表,進行高峰功率因素考核。所用計費有功電能表應選用1.O級,無功表2.O級,有條件時優(yōu)先采用0.5級全功能帶分時計費電子電能表(有功/無功/分時一塊表即可),電流1.5A,4~6倍量程。
(2) 用于考核功率因數用的無功電能表應為雙向計費寬量程(4~6倍)2.0級,以免在功率因數自動控制器故障和人為手動過補時,無功電能表出現倒轉的虛假高功率因數現象。
(3) 使用專用變壓器和專線計費的用戶應進行計量裝置啟動靈敏度校驗,如不能滿足啟動功率要求應考慮采用S型高動熱穩(wěn)定寬量程0.2級S型電流互感器(比如LAZBJ型)。電能表按月用電量根據規(guī)程選用0.5級,1.O級,1.5A(4~6倍寬量程電能表),以免在夜間用電量減少及變壓器空載時丟失電量造成損失,儀表啟動功率靈敏度按下式:(條件許可時優(yōu)先選用普通型0.5~1.O級三相有功電子電能表)。
(4) 配電變壓器損耗對線損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它包括變壓器的負載損耗和變壓器的空載損耗兩個方面,對電力系統(tǒng)的配電變壓器而言,其負載損耗更為重要,因此應積極采用性能優(yōu)良的高效節(jié)能變壓器來取代高損耗變壓器,以用一臺S9 lOOOkVA高效節(jié)能變壓器來替換一臺SJlOOOkVA高損耗變壓器為例,高效節(jié)能變壓器比高損耗變壓器身節(jié)能達50%。
(5) 用于功率因數補償的控制器應選用具有自動跟蹤補償的功率因數自動補償控制器,具有這種功能的補償控制器能跟蹤電網及負荷變化和功率因數情況,自動工作,指定目標功率因數一經確定就能很好地、可靠地長期工作,有些型號甚至連續(xù)工作數年,均無須重新調整,象BLR-MC型等,有效地消除了欠補及過補現象,功率因數自動控制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是務必按產品要求的相序提供信號電流和極性,其工作靈敏度應符合下式(可參閱產品使用說明書,控制器靈敏度一般指標為50mA):
(6) 對大型商場及住宅區(qū),生活用電應給以關注。隨著近幾年來電梯、日光燈、空調、二次抽水、冰箱、彩電的大量使用,這類生活用電的功率因數情況較過去單純照明用電時對比,功率因數有所下降,因此,檢查中一經發(fā)現應及時加裝電容補償裝置。
(7) 對二次壓降,負載過大的用戶應進行TV壓降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如大于0.25V應裝設相應的電壓補償器,或者采用更換二次導線截面,降低TV二次負荷,檢查回路中接點部分是否良好可靠等措施來滿足壓降要求。對于TA應著重注意選用精度較高的一組用于計量,并不得和測量及保護裝置共用同一回路。TV的二次接線應根據實際情況,將負載控制在TV額定負荷內,當條件不能滿足時應考慮更改裝置地點和更換導線。TA回路中有連接端子等,應確保接線牢固可靠,接觸電阻要小,無氧化、生銹、松動等現象。特別應注意二次回路阻抗增大而影響計量的準確性。
2 在電網運行狀況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1) 保持在額定電壓和頻率狀態(tài)下運行,努力提高電壓合格率,能有效降低可變線損。電網在輸送功率不變時,例如某lOkV線路實際運行電壓僅9kV,提高到額定電壓lOkV時,其降損效果如下表所示。
(2) 受電端在標準電壓、頻率下運行,對用戶受電端電壓變動幅度35kV為額定電壓的±5%,lOkV和低壓電力用戶為額定電壓±7%,低壓照明用戶為額定電壓的±5%~10%,頻率為±0.5 Hz,對電壓、頻率變動超范圍的線路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否則將危及電網和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
(3) 合理選擇供電范圍,減少迂回供電線路來降低線損,對運行中配電變壓器在三相四線制供電中,應注意其供電范圍應接近負荷中心,供電距離不宜超過500m,運行中三相負荷應調整為平衡最好,以減少中性線電流造成的損失。
(4) 配電變壓器應根據實際負荷的70%~80%選擇,對容量偏大的應及時更換,以消除負荷不足時的空載損耗過大,功率因數偏低現象。
(5) 功率因數應保持在0.85以上,經過2~3級變壓的應保持在0.9~0.95,經過3—4級變壓的應保持在0.95~0.98。不足時應考慮裝設高壓補償電容器和調相機組進行自動補償。
(6) 根據負荷選擇電動機,消除大馬拉小車現象。積極推廣使用高效節(jié)能Y系列電動機,淘汰JO系列高損耗電動機。
(7) 農網低壓供電中常出現白天粉碎機、碾米機、抽水機、青飼料切割機等電機用電,功率因數很低的情況,而用戶又未進行功率因數考核和安裝補償設備,可考慮在線路末端安裝補償電容器來提高線路功率因數。其補償容量,可通過計算得出:
測試中的秒表應具有l(wèi)/lOs以上刻度,最好選用數字秒表,讀數選用5~7次的平均值,負荷盡量選擇在相對平穩(wěn)的時段內進行,以保證測試準確度。
3 在生產經營管理方面可以實行線損分級管理的方法來降低電能損耗
分級管理就是將線損管理工作層層分解、層層落實。指標分解到相應部門和小組、線路和臺區(qū),明確管理范圍、權力和責任,并與部門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實施有效的技術措施、組織措施和管理措施,實現降損節(jié)電。
實行線損分級管理辦法時需重點明確下列內容:
(1) 根據所屬電網結構將全局的線損分為網絡線損(即送變電線損)和售電線損(即配電線損)兩級進行管理。網絡線損具體是指全局購電關口表(除小水電外)至各變電所lOkV、35kV、llOkV直饋線供電關口表之間輸電網產生的線損,即中壓網損;售電線損是指各變電所lOkV、35kV、llOkV直饋線供電關口表、上網小水電與售電量之間產生的線損。而全局的線損電量就是網絡線損電量、售電線損電量之和。
(2) 在售電環(huán)節(jié)上,推行分線、分變、分解協作工作模式,將售電環(huán)節(jié)的售電量、售電單價、電費回收、線損指標進一步分解落實到線路、臺區(qū),然后將所有指標分解給用電監(jiān)察、抄表、收費、裝表接電、線路運行協作工作小組及各崗位人員,進一步深化線損分級管理。
(3) 采取線損指標動態(tài)管理,強化指標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4) 將各部門職責具體化、明確化,并依據各部門在網絡環(huán)節(jié)和售電環(huán)節(jié)中不同分工職責、不同工作重點而確定其在線損分級管理中的地位,用責、權、利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責任感,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5) 通過實行分級管理,不僅能增強指標管理的嚴密性,使線損統(tǒng)計工作更細致、分析更深入,還克服了可能出現的問題,諸如變電所母線電量平衡在網絡線損統(tǒng)計不完善狀態(tài)下,為了不受考核,在電量本身不平衡的情況下人為地把母線電量做平衡,而將實質性問題掩埋起來,使部門統(tǒng)計數據失去真實性,分析也失去了意義的情況。線損分級管理同時也增強了部門間的協作意識和員工的責任感,使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上了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