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
【摘 要】 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小學音樂欣賞課中,以學生“獨賞”或者學生“聽賞”為主。無論哪種形式,對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都是無益的。為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欣賞教學方式,引進伙伴式學習,引領(lǐng)小學音樂欣賞課走向高效。
【關(guān)鍵詞】 小學音樂;欣賞課;伙伴式學習;走向高效
伙伴式學習,它是相對于個體學習的一個概念,就是把學生有機組合起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的學習方式,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將伙伴式學習運用到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有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引活音樂欣賞課堂等。那么,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實施伙伴式學習呢?
一、組建伙伴團隊,開展音樂學習
實施伙伴式學習中,伙伴團隊的組建非常關(guān)鍵。為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小伙伴,每一個伙伴團隊人數(shù)以3到6人為宜?;锇閳F隊的組建可以是音樂互補型的,如有人擅長歌唱,但不擅長舞蹈;有人擅長舞蹈,但不擅長鋼琴等,以形成互助學習團體;伙伴團隊的組建也可以是興趣愛好相同的,如伙伴團隊都喜歡流行音樂的,伙伴團隊都喜歡民族音樂的等等?;锇閳F隊組建完成后,教師要引導每一個小伙伴團隊都要選出一名小組長,以組長為指揮中心。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組長”的角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輪流”擔任。緊接著,按照組建好的伙伴團隊,教師在展開音樂欣賞學習。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三年級音樂《牧童短笛》這一課時,教師設(shè)計導入任務(wù),讓小伙伴們一起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赌镣痰选愤@首歌曲分為三段,三部曲式,節(jié)奏主題,展現(xiàn)的內(nèi)容都不一樣。為此,教師讓學生以伙伴式學習,一起聆聽與欣賞這三段。任務(wù)明確,教師利用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牧童短笛》,讓小伙伴們一起欣賞學習,聆聽感受。
二、創(chuàng)設(shè)視聽情境,誘發(fā)欣賞興趣
有時,音樂就如一幅畫,美得讓人陶醉。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為主,為了讓學生有更強的欣賞興趣,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視聽情境。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視聽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的視覺受到刺激,從而激發(fā)想象,誘發(fā)深層次的欣賞興趣,帶動伙伴一起學習,一起欣賞,體會音樂中畫面的美妙。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四年級音樂《踏雪尋梅》這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設(shè)視聽情境,帶領(lǐng)學生一起入境聽賞,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踏雪尋梅》這首歌的歌詞與意境都很美,教師邊播放歌曲,邊利用幻燈片出示對應(yīng)歌詞的圖片,如: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每一句歌詞,對應(yīng)一幅圖片,讓學生深深感受歌詞的畫面美。為了帶動伙伴一起學習,教師再設(shè)計任務(wù),引導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分享:通過這個視聽情境,你感受到了什么?這首歌的演唱形式與其它演唱有什么不同?圍繞著任務(wù),各個伙伴團隊開始合作學習起來,氛圍非常好。有了前面的視聽做鋪墊,學生已經(jīng)基本了解歌曲《踏雪尋梅》。此時,小伙伴們只需再靜下心欣賞,品悟歌曲,從而得出更深的感悟。在伙伴團隊中,學生交流分享,得出不一樣的感受,學生也能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歌曲,提高音樂欣賞效果。
三、搭建活動平臺,實施伙伴學習
(一)欣賞感悟,伙伴一起律動
律動是兒童隨著音樂節(jié)拍,進行有節(jié)奏動作的一種活動。在音樂課上,引導學生律動可以讓學生借助身體來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得出更深的音樂感悟。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律動還可以營造活潑的音樂課堂,讓音樂欣賞課在學生律動中走向高效。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五年級音樂《快樂的嚓嚓嚓》這一課時,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起欣賞感悟歌曲后,讓小伙伴們以合作形式一起律動,比一比哪一組的律動更貼合音樂風格與內(nèi)容,更能襯托出音樂中的情緒。這個“比一比”活動將小伙伴們的激情徹底點燃,小伙伴們一起互動欣賞著,一起交流著如何律動,如何才能整齊地律動,如何才能用律動襯托出快樂的歌曲情緒。在欣賞與感悟中,小伙伴們基本都明確了《快樂的嚓嚓嚓》的基本動作基本由兩個踏步組成。根據(jù)感悟,小伙伴們配合著音樂,一起律動。在這個案例中,為了最大化調(diào)動伙伴團隊的激情,教師還可以組建“評審隊”,從各個伙伴團隊中抽取一名代表擔當,并評分,利用激勵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律動任務(wù),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最終促進音樂欣賞課走向高效。
(二)欣賞感悟,伙伴一起敲擊
為音樂擊打伴奏是音樂學習的一種全新的方式。中規(guī)中矩的音樂欣賞學習只會起到“催眠”效果。要想讓音樂欣賞課變得不一樣,變得繽紛多彩,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從學生視角設(shè)計欣賞教學,融入不同的音樂活動。其中,在學生對音樂欣賞感悟后,教師可以帶領(lǐng)小伙伴們一起以獨特的方式為音樂敲擊、伴奏,讓音樂更具感染力。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三年級音樂《木瓜恰恰恰》這一課時,教師引導各組小伙伴們一起為音樂添加元素,利用敲擊的方式配樂,讓音樂更獨特。《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曲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恰恰恰”,教師主要引導各組小伙伴們在“恰恰恰”出進行敲擊,以配出不同的音樂效果。在練習階段,學生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物體敲擊配樂。有學生利用空礦泉水瓶;有學生直接敲打桌面;有學生利用手掌配樂;有學生利用凳子底部與底板發(fā)出聲音等。為了追求和諧程度,教師給予各伙伴小組充分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敲擊,敲出美妙的音樂,讓音樂更和諧。在成果展現(xiàn)時,教師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伙伴學習團隊,因為各伙伴團隊都能根據(jù)小組成員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利用不同的敲擊方式配樂,從而讓音樂課堂精彩紛呈,樂此不疲。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走出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學方式,讓音樂欣賞課煥然一新。在實施伙伴式學習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意愿,設(shè)計不同的欣賞活動,引領(lǐng)音樂欣賞課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婷婷.淺談小學音樂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J].音樂天地.2010(11)
[2]王春雷.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6)
[3]錢鵬.將音樂的耳朵“喚醒”——音樂課堂如何培養(yǎng)傾聽的藝術(shù)[J].新課程研究(基礎(chǔ)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