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
【摘 要】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導式教學方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能夠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閱讀教學為例,探討了學導式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學導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23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語言,而語言的教學不外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從語言的實際運用角度來看,聽說讀寫四方面最為注重的是聽、說這兩方面,而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英語的教學依舊更加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讀和寫的能力,這與知識考察形式有著必不可分的關系。不可否認,隨著素質教育體制的推廣我國的英語教學逐漸向實用性方面靠攏,尤其是高中教育階段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但我國固有的以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使得學校教育不得不側重于答題型教學。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依舊不能忽視英語的閱讀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能夠順利跨越高考這道升學難關。
新時期,隨著素質教育體制的推廣,學校教育教學理念也順應時代的潮流而不斷革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在此種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個性的激發(fā)和引導,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圍繞學生的需要進行不斷地革新,學導式教學就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影響下的產(chǎn)物。學導式教學從根本上來說屬于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本著科學性、主體性、發(fā)展性的教學原則,注重學與導的結合,追求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yōu)化。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導式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所展現(xiàn)的教學效果最為顯著,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發(fā)揮著意料之外的作用。
一、自學為先,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說學習是一個漫長但水到渠成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進行單詞和語法的累積。并且對于中國人來說英語是一門外語,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英語的教與學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英語閱讀過程中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單詞和語法,還包括語言的運用習慣和相對應的文化背景等,因此要想上好英語課教師與學生都要提前做好課堂準備工作。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來說知識結構較穩(wěn)定性、程式性較強,只要掌握了音標,大部分單詞、語法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學完成,而英語文章同漢語一樣都由單詞和和語法結合而成,因此,英語文章的閱讀學生基本能夠自主進行。但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學習上的惰性心理,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方面,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和漢語在構詞和語法使用方面可謂天差地別,因此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總是存在不適應感,甚至單詞都能成為學生頭疼的部分,所以在成段成篇的文章面前,逃避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在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將預習作為課下作業(yè)的一部分讓學生當作任務進行完成,這種做法雖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但可以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課前預習,進而對其產(chǎn)生重視的態(tài)度,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也能夠獨立完成文章的預習工作。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事先了解文章中所出現(xiàn)的陌生單詞和語法,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查閱資料主動學習,預習之后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對于文章中所體現(xiàn)的內容進行二次學習,掌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大大加強,進而提高英語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二、變教為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學導式教學的中心理念就是將教學中心由教逐步轉移到學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而學生的自理能力不斷增強。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學就好似糧食的加工過程,教師過多的干預容易使得知識加工過過細,外表光鮮但營養(yǎng)價值卻大打折扣,反之,“糙米”外形簡陋但營養(yǎng)價值卻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利用自身豐富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引導學生親身投入到課本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而不是僅僅將加工過的知識教授給學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快適應自身的新位置,扮演好知識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主動探索。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所積累的經(jīng)驗表明英語閱讀的引導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的閱讀角度。不同的文章創(chuàng)作的知識背景不同,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和一些語言的使用習慣都會帶有相應時代的印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差別,引導學生找到文章切入點,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所在。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的閱讀技巧。對于高中生來說,做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英語高考成績的好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容的文體,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如英語議論文中要關注文章中作者以自己口吻表達的觀點或者是引用的觀點,其中往往隱藏著作者的真實意圖。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做題效率和準確度,在考試過程中盡量少的浪費時間,為其他部分的答題留出富余。
三、重點精講,進行知識的補充性講解
現(xiàn)階段,雖然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導作用逐漸得到削弱,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但教師仍舊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否認,對于高中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自學能力,但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方面與教師還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英語文章閱讀理解方面,文章的閱讀不僅僅關乎單詞、語法,還與英語的文化背景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難題,這些難點光靠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是解決不了的,依舊需要教師進行點播和講解。這就需要教師要做好“修理工”的角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掌握,并且通過課堂互動進行學生學習信息的收集,明確學生閱讀弱點所在,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準確的定位,做好點撥工作,另外,對學生自學過程中遺漏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學導式教學法是近幾年來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不僅僅適用于英語閱讀教學方面,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也得到普遍應用,以上是我站在英語教師的角度對學導式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的幾點分析,希望對其他英語教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一些靈感和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