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英
[摘要]新時期的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廣博的學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還應當具有愛心、親和力,懂得尊重學生。
[關(guān)鍵詞]愛心尊重引領(lǐng)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50096
教育是一個塑造靈魂的事業(yè),是一片云涌起另一片云,一朵浪花推動另一朵浪花,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作為有著“人類靈魂工程師”之譽的教師,應該清醒地、理性地認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一群有血有肉、天資稟賦迥然、性格愛好有差異、鮮活的生命。那么,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安然成人、快樂成才?
一、教師要有愛心
教育需要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每個人都希望被關(guān)懷被愛護,學生尤其如此,師生間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順利實施。我們應該充滿人情味,不要整日板著面孔,傳統(tǒng)教育里所倡導的師道尊嚴早應被打破,我們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能夠敲開學生心扉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因為他們能夠跟學生進行無障礙的交流,真正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而能夠住進學生心里的教師就是一個有愛心的教師,因為他用一顆心溫暖了另一顆心。
有愛心還表現(xiàn)在教師要有親和力。親和力本質(zhì)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發(fā)自肺腑地去愛學生,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guān)心學生,也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追求。只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才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話語權(quán),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
二、教師要懂得尊重
面對個性愛好各不同、稟賦環(huán)境有差別的學生,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的社會繽紛多姿,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樣。尊重學生的個性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張揚他們的個性,就是要去除應試教育加在他們身上的桎梏,把他們從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不再是書本的奴隸,而是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就要告別“唯分是從”,不用能考高分、上名牌學校這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是否成才,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會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千人千面”的教育。
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學會“一碗水端平”。沒有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愛護就會變成粗暴的傷害;沒有愛護的尊重就成了漠不關(guān)心,沒有了嚴格要求,尊重就成了對學生行為的放縱。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能動不動就當眾給學生貼標簽式地下定義。事實上,我們有時會聽到“你簡直笨死了”“我怎么這么倒霉,攤上了你們這些沒出息的學生”這樣的話,也許是教師“恨鐵不成鋼”吧,不過在當時,的確對學生造成了傷害,至少挫傷了其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要做言行的標桿
韓愈《師說》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由此可見為人師者首要“傳道”,就是教他們?nèi)绾巫鋈?,然后才是“授業(yè)、解惑”,教給知識。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淵博的學識吸引學生也與此同。
知識是無窮盡的,也是不斷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學生可受用一輩子。教師不能只是圍繞手中的教材轉(zhuǎn),不能只滿足于當一個教書匠。而應當向創(chuàng)新性、研究性學者教師的方向發(fā)展。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的要求顯然不能適應現(xiàn)在知識更新日益迅速的形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地學習,經(jīng)常地“吸氧”,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地注入“源頭活水”,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知識傳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需要。“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身作則,善于抓住時機,引導、教育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師德傳遞正能量,引領(lǐng)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知識,還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質(zhì)疑問難的勇氣。“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差教師和好教師的區(qū)別在于差教師向?qū)W生奉送真理,好教師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為“貴在引導,重在轉(zhuǎn)化,妙在開竅”。美國教育家尼爾普斯特曼說:“學生進入學校時像個問號,而離開學校時像個句號?!边@是學校教育的悲哀,更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