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攻擊性行為是指兒童有意針對他人直接(或間接)所做的包括身體(或語言)傷害方面的行為。本文以SIP模型為視角,以H市某幼兒園小班兒童多多為研究對象,嘗試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探究其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機制。
【關(guān)鍵詞】兒童 攻擊性行為 SIP模型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13-01
一、兒童攻擊性行為與SIP模型:
關(guān)于兒童攻擊性行為學界尚無統(tǒng)一定義。在本文中兒童攻擊性行為是指兒童有意針對他人直接(或間接)所做的包括身體(或語言)傷害方面的行為。
Dodge等研究者于20世紀末提出了一個反映社會交互作用即時加工的社會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鄄processing model,以下簡稱SIP模型)。他們將兒童社會行為的發(fā)生分為六個實時加工階段:線索編碼階段、線索解釋階段、目標澄清階段、反應(yīng)評估階段和決策階段。由個體原有經(jīng)驗所組成的潛在知識系統(tǒng)(數(shù)據(jù)信息庫)會影響上面每一個信息加工階段。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在個體啟動行為之后就終止了而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影響的模型。
二、情景重現(xiàn):
多多是H市某幼兒園小班的一個男孩,身體強壯,脾氣暴躁,在班里是有名的“小霸王”。在他身上,經(jīng)常性會發(fā)生一些攻擊性的行為,有時是因為別人跟他鬧著玩、有時是因為爭搶玩具等。據(jù)了解,多多爸爸以前當過兵,在家里也是經(jīng)常用武力解決問題,如果多多在家犯錯誤,多多爸爸也經(jīng)常會采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他。
情景1:戶外活動時間,秋秋跟多多開玩笑,把多多的帽子搶走了,秋秋說:“我要把你的帽子扔到草堆里?!闭f著秋秋做了一個假扔的動作。多多:“給我,給我”。秋秋跳著笑著說:“就不給你,哈哈”。秋秋慢慢跑開想讓多多追著自己玩。秋秋:“來呀來呀,嘿嘿”。多多生氣的看著秋秋,跑過去一把搶回帽子并狠狠地打了秋秋幾拳。秋秋哭著向老師告狀:“我跟多多鬧著玩,可他打我”多多氣憤地說:“老師,他是故意的,他是壞人!”老師:“多多,老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打人是不對的?!倍喽啵骸按蛉擞惺裁搓P(guān)系,做錯就是該打,哼!”
情景2:晨練時,涵涵一不小心將毽子踢飛砸到了多多頭上,多多很生氣,還沒等涵涵說對不起,多多撿起地上的毽子狠狠地朝涵涵身上砸了過去。
三、個案分析:
我們可以嘗試用SIP模型來解釋多多的行為。在情景1中,多多先是將“秋秋把他帽子搶走”這一情景信息輸入到大腦中。然后對這一線索進行了譯碼解釋,多多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領(lǐng)會秋秋跟他游戲的暗示,在多多看來秋秋是故意戲弄自己且是有敵意的。于是多多選擇了預定的目標,要報復秋秋。在預定了這個目標后,多多便在自己的記憶庫中搜索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行為。這時,多多很有可能想到自己在家的時候如果做錯了事爸爸會打自己。在多多看來打人并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經(jīng)過這番思量之后,多多啟動了自己的行為,上去搶回帽子并打了秋秋。對行為結(jié)果的認知直接決定兒童是否選擇要啟動預定的攻擊性行為。在多多看來打人并不是一件后果十分嚴重的事,正是在這樣的行為結(jié)果認知指導下他才肆無忌憚的啟動了自己的攻擊性行為。
每個孩子對于線索的歸因是不一致的,一些行為在普通孩子眼里是正常的,但是在具有高攻擊性的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在觀察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多多對于日常事件或者突發(fā)事件的解讀,也具有敵意性歸因的傾向。倘若個體總是曲解線索信息,如習慣性的對中性或模棱兩可的信息做出敵意歸因,就會制定出敵對性的目標。在情景2中,涵涵不小心將毽子踢飛到了多多身上,這本來是一個無意的舉動,可是多多卻對這樣一個情景信息做出了敵意的歸因,認為涵涵是有意要冒犯自己的。于是他決定要回擊涵涵。根據(jù)多多一貫的作風,他認為打人沒什么了不起的,于是就又發(fā)動了自己的攻擊行為。
參考文獻:
[1]Dodge K A, Rabiner D L. Returning to roots: On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oral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2004, 75(4):1003~1008
[2]Crick N R, Dodge K A. A review and reformul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鄄processing mechanisms in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 115(1): 74-101
[3]寇彧,譚晨,馬艷,攻擊性兒童與親社會兒童社會信息加工特點比較及研究展望.心理科學進展.2005(1):59-65
作者簡介:
張穎(1988.10-),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杭州市文鼎苑幼兒園,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學前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