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余穎
[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涉及的生命活動往往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自主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借助概念圖來組織教學能夠以知識可視化的方式助推初中生物的教與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理論 概念圖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30107
一、理論背景
概念圖是一種知識可視化的工具,建構概念圖和自主學習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強調知識的建構是通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開始的。
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概念圖教學設計是學生利用概念圖這一教學工具,以前概念為學習起點,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概念圖進行生物動態(tài)學習,進而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
二、案例:《血液循環(huán)》教學設計
1.呈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核心概念,探知前概念
游戲導入:教師提供給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一組卡片,上面寫有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核心概念。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完成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組成的概念圖。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得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小組討論問題:心臟的四個腔分別與什么血管相連?為什么?
“氣宇軒昂”組:發(fā)現(xiàn)“心房與靜脈相連,心室與動脈相連”這一規(guī)律,但很難區(qū)分左心室、右心室以及主動脈、肺動脈之間的連接關系。
“逐墨飛揚”組:發(fā)現(xiàn)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并提出左心室的心室壁最厚,這樣的結構適合承擔較大的血壓,可以將血液輸送到較遠的身體各處組織細胞,而主動脈將血液運輸?shù)饺砀魈?,因此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
“花開彼岸”組:發(fā)現(xiàn)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因為肺與心臟距離近,而右心室的心室壁較薄,這樣的心室承受的血壓相對較小,猜想應該與肺動脈相連。
3.利用前概念,因勢利導,得出新概念
教師設疑1:下面請各小組利用平板電腦觀察血液循環(huán)動畫演示,了解人的血液循環(huán)途徑。先觀察體循環(huán),說出體循環(huán)的起點、終點及大致路徑。在體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
“揚帆逐夢”組:體循環(huán)將血液運輸?shù)饺砀魈帲獕狠^大,起點是壁最厚的左心室,終點是右心房,大致路徑經過了主動脈、全身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全身靜脈、上下腔靜脈。
“極地陽光”組:因為體細胞要消耗氧氣,所以經過體循環(huán),含氧量較高的動脈血變成含氧量低的靜脈血。
教師設疑2:再繼續(xù)觀察肺循環(huán),說出肺循環(huán)的起點、終點及大致路徑。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
“清風竹影”組:肺循環(huán)將血液運輸?shù)椒尾?,血壓較小,故起點是壁較薄的右心室,終點是左心房,大致路徑經過了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
“青冥高巔”組:因為肺泡處進行了氣體交換,氧氣從肺泡內進入肺部毛細血管,二氧化碳從肺部毛細血管擴散到肺泡內,所以經過肺循環(huán),含氧量較低的靜脈血變成含氧量較高的動脈血。
4.引導學生繪制概念圖
在學習血液循環(huán)微視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血液循環(huán)相關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再小組合作嘗試構建概念圖。其中繪制較好的李振業(yè)小組
用雙色筆來表示不同結構。該組用紅色筆繪制含有動脈血的結構,用藍色筆繪制含有靜脈血的結構,不僅美觀,還直觀地表示出心臟內部和血管內的血液類型。通過繪制概念圖,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同時啟迪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教學反思
概念圖教學不僅從理論上使知識可視化、以腦圖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習者,使學習者有意義地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還從學習策略上,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等諸多能力,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但是概念圖的構建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對于初一學生而言,繪制概念圖較為困難。因此,進行概念圖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等諸多因素。
[ 參 考 文 獻 ]
[1]黃玉珍.生物概念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以“分離定律”概念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5(2).
[2]王文麗.運用概念圖策略組織生物課堂教學實踐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7(7).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