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wèi)東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不會不知該讓學生寫些什么及不知道作文該怎么指導等困惑。在新課改背景下,當另辟新徑,創(chuàng)新教法與學法起碼做到“三宜”,即有系統(tǒng)性;宜方式多樣化;宜借新聞大事討論。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困惑;新徑探索
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而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從高試卷來看作文的權(quán)重分值占五分之一,高考對教學總是客觀地起著導向作用,由此,足見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高中作文教學,我們曾經(jīng)走過困惑之路,在深化課程改革的當今,我們必須另辟新徑,銳意改革,探索分析。
一、曾經(jīng)走過的困惑之路
1、不知該讓學生寫些什么,臨陣隨便定一個題目讓學生寫。
平時總是覺得沒有話題可供學生寫,因為選個學生感興趣又能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真的很難,即使選了一個覺得不錯的話題給學生寫,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又不合己意。快到寫作課了,對寫作的內(nèi)容,沒有預想的系統(tǒng)的構(gòu)思,“臨上轎了現(xiàn)包腳”,匆忙找?guī)讉€話題,上網(wǎng)查查,有沒有例文范文,有的話就用,沒有的話就放棄另找。因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立意怎么寫,所以就借助于網(wǎng)絡,網(wǎng)絡上怎么說的自己也跟著怎么立意、怎么講評。
2、不知道作文該怎么指導。
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給學生一個話題接著就讓學生寫,而且因為按照課標要求,高中生45分鐘要寫600字,高考對作文的要求則是800字左右,所以學生每次正規(guī)作文練筆大約要60分鐘。我上作文一般是兩節(jié)連堂,這樣帶上課間一共是100分鐘。全給學生覺得有些浪費,所以就在一開始的半個小時里進行點其他內(nèi)容,然后再給學生六七十分鐘的時間去寫作,要求當堂上交??上攵斕蒙辖坏耐挥猩贁?shù)。
這樣的寫作課,讓我很疲憊,讓學生很厭倦。我覺得對不起學生,也對不起自己。想一想,老師疲于應付的課,學生又怎么會感興趣呢?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學生感興趣呢?于是一直想改變這種寫作的窘態(tài)。
二、當前另辟新徑的探索
1、宜有系統(tǒng)性。
臨時才確定話題的方式,使得學生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循,老師在講解時也缺少連貫性與層次性,效果可想而知。其實,寫作是需要打好基礎、逐步提高的。比如我們高一一般會先訓練學生寫記敘文,那我們不能一開始就讓學生寫“母親”、“老師”、“同學”等等,分層次引導,學生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我在實際教學時,在第一階段會先讓學生進行人物外貌的刻畫,提前讓學生細致全面地觀察自己要寫的人物,做好準備后再進行課堂限時練筆。這樣學生課前有了一定的準備,課堂上也就不會再愁眉苦臉了,而且有了目標性,他們的作文寫得也的確不錯。接下來,我依次訓練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的刻畫。學生逐步把握了刻畫人物的方法與技巧后,我再統(tǒng)一確定話題,讓他們運用學過的所有方法來全方位刻畫一個人物。就實際效果來看,比隨意給個話題就讓學生寫要好很多。
2、宜方式多樣化。
新課改后我們語文一周才四節(jié)課,我們一般兩周(有時還會更久)才上一次兩節(jié)連堂的大作文課,僅僅依賴于此,作文是很難提高的,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要堅持隨時隨地練筆。學生們每天的生活可謂大同小異,可人是一個有情感的主體,每天的所思所想是不同的,而且有些奇思妙想會稍縱即逝,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及時地把這些“靈感”寫下來。寫的多了,思的多了,寫作水平必有提高。鑒于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要求他們每周的周記必須寫,而日記則可靈活處理。而且我對他們的這些隨筆不做統(tǒng)一要求,字數(shù)、體裁都不限。可能有些老師會質(zhì)疑:字數(shù)不限,那學生豈不偷懶,能少寫就少寫嗎?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發(fā)自內(nèi)心、經(jīng)過精心潤色的一句話,也勝似搜腸刮肚、硬生生地湊起來的一篇文章。在這方面,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學生的日記、周記,老師要定期批閱,并給出貼切的評價與修改意見,這是對學生比較有效的認可鼓勵措施。
3、宜借新聞大事討論。
語文的課堂是需要激情的,作文課尤其如此。雖然我們的訓練是系統(tǒng)性的,但偶爾我們也不妨變換方式,吊吊學生的胃口?,F(xiàn)實生活中有利于我們語文學習的媒介其實很多,我們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課本上的固定內(nèi)容與要求。學生們每天只能在校園內(nèi)過著比較封閉單一的生活,他們還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外界每天都在發(fā)生劇烈的變化,其中的一些有價值的新聞大事,其實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課堂上拿出點時間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學生只有有了說的沖動,才會訴諸筆端,寫出更好的文章。記得前段時間馬來西亞發(fā)生客機失聯(lián)事件時,我便搜集了一些資料,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就這一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一開始,有些學生還有所顧忌,在幾個學生的帶領下,大家都放開了膽量,暢所欲言。結(jié)果本來準備用時十分鐘的,到了二十分鐘,學生的情緒依然高漲。于是,我臨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趁熱打鐵,讓學生把自己說過的話寫成文字,進一步表達自己的觀點,體裁不限,字數(shù)不限。大多數(shù)學生當堂就把文章寫完了,而且寫作水平都高于平常的一般練筆。在這方面,也必須明確一點,口頭的表達必須與筆頭的落實相結(jié)合,效果才能顯現(xiàn)。
人民教育任重道遠,課程改革方興未艾。寫作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作文教學不能模式化、死板化,我們要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學生的需要尋覓新點子,開辟新路子,不斷探索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