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采用外周留置管輸液的老年患者后的療效分析此次研究選取90例于我院近2年來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的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方法 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管理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常規(guī)的留置針輸液護理應用于對照組,管理組采用對風險的評估以及處理的方法即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風險發(fā)生情況。結果 管理組的總風險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明顯要低,兩組總風險率分別為12.0%以及40.0%,以P<0.05,具有統(tǒng)計意義。結論 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采用外周留置管輸液的老年患者,發(fā)生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療效確切,值得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外周靜脈留置針;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輸液
臨床上常見的輸液方式是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靜脈留置針在患者的血管內留置時間較長,對血管的刺激小,操作簡單。由于老年人血管條件較差,身體機體老化,因此靜脈穿刺的難度較大,容易反復穿刺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留置針的使用能夠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有利于搶救動作的展開,方便患者活動,能夠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使其輕松的工作,并能更有效率的工作。然而在留置針在使用過程中常會有堵管、感染、滲漏、栓塞、靜脈炎等風險[1]。有研究表明,對采用留置針輸液的老年患者實施風險評估、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也就是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高療效,達到科學化的管理[2]。本文對90例采用置針輸液的老年患者進行探討,旨在深入研究在老年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運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詳見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90例于我院近1年來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的老年病科老年患者,患者的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均不小于72h。所有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5.3±5.3)歲。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管理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管理組45例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65.4±6.3)歲。對照組45例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5±4.3)歲。所有老年病科被研究患者的非主觀資料例如性別、年齡等無太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對其進行科學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護理采用常規(guī)的留置針輸液護理即:留置針脫落護理以及留置針堵塞護理等基礎護理。而管理組采用對風險的評估以及處理的方法即風險管理,具體方法有:護理人員應對在輸液過程的風險進行評估,并給與針對性的處理,評估結果大概有靜脈炎、液體滲漏、留置針脫落、留置針堵塞、針頭回血凝聚、血腫等。并根據(jù)這風險做出相應的對策。①靜脈炎的護理,引起患者發(fā)生靜脈炎的因素有輸入藥物時間較長、刺激性藥物濃度較高、局部用藥速度較快、以及老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等。此外還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為保證血液的稀釋,護士應選回流通常以及粗大的靜脈。同時為提高患者抵抗力,應給予加強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②液體滲漏護理,為避免這種情況,護士應選擇適當型號的留置管。同時,應熟練掌握固定方法以及穿刺手法。③留置管堵塞護理,輸液的種類、速度、用量以及不徹底的沖洗導管都會引起留置針的堵塞。此外患者特殊的凝血機制也會造成留置管的堵塞。為防止穿刺部位受壓,在留置針輸液期間,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并加強預防措施,避免能夠引起留置針堵塞的因素,同時正確的進行封針。④留置管脫出的護理,由于老年人的皮膚松弛,很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導致留置針脫出。護士應使用3M敷貼將針梗2\3處以及穿刺部位完全覆蓋住,并用膠帶固定于針柄以及穿刺口。并做好留置針脫落的以防措施。⑤針頭回血凝聚護理,老年患者常會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想象。在護理時,應對及時采取措施,一般是采用回抽小血栓進行處理。⑥血腫的護理,大多數(shù)是護士將血管壁刺破而形成的。因此應加強對護士針刺的訓練,同時應避免反復針刺同一部位。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發(fā)生靜脈炎、液體滲漏、留置針脫落、留置針堵塞、針頭回血凝聚、血腫等情況進行觀察。
1.4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11.0軟件處理以及分析本文中所得數(shù)據(jù)。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結果
管理組的總風險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具有統(tǒng)計意義,見表1。
3結論
靜脈留置針輸液在目前臨床使用較多,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條件較差,使用留置針能夠避免對其血管反復穿刺,較少患者痛苦,其對血管的刺激較小,操作也比較簡單[3,4]。然而子啊使用留置針的過程中常會有一些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風險因素例如堵管、感染、滲漏、栓塞、靜脈炎等[5]。因此為減少這些風險的發(fā)生,應在風險發(fā)生前,對其進行認識以及評估。其要點是:靜脈炎的護理、液體滲漏護理、留置管堵塞護理、留置管脫出的護理、針頭回血凝聚護理、血腫的護理。護理風險管理要分析輸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對護士的穿刺技術加以提高,使風險降到最低[6]。
本文中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管理組并與采用留置針輸液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管理組的總風險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具有統(tǒng)計意義。因此,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采用外周留置管輸液的老年患者,發(fā)生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療效確切,值得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蓓,全鈺平.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2:1724-1725.
[2]劉仁蓮,嚴雪診,梁錦娣.護理風險管理在患兒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2012,24:152-154.
[3]楊海艷.小兒外周靜脈留置針使用中的風險管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09:1102-1104.
[4]王亞敏,楊桂芝,黃曉梅.循證護理在外周靜脈留置針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17:51-52.
[5]蔣美琴.延長外周靜脈留置針使用時間的技巧[J].吉林醫(yī)學,2014,11:2459-2460.
[6]王影,吳玲玲.外周靜脈留置針規(guī)范化培訓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16:136-13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