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三種不同麻醉方法在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90例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硬膜外麻醉組、腰麻組、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各30例;對三組孕婦麻醉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麻醉效果均優(yōu)于硬膜外麻醉組與腰麻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結合了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優(yōu)點,同時避免了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缺陷,不但使孕婦低血壓發(fā)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而且還提高了臨床麻醉效果。
關鍵詞:瘢痕子宮;腰-硬膜外聯合麻醉;麻醉效果
在臨床婦科中,瘢痕子宮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主要致病機制包括反復多次剖宮產及人工流產等[1]。瘢痕子宮在盆腔粘連的影響下,使剖宮產手術難度大大增加,同時手術時間過長。因此,在麻醉應用方面便有著更高的要求。本組抽取了90例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探究三種不同麻醉方法在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90例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產婦,通過相關檢測標準,無水腫、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病癥,另外也無椎管內麻醉禁忌證[2]。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0.8±2.1)歲;體重48~89kg,平均體重(66.9±6.8)kg。分為硬膜外麻醉組、腰麻組、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各30例,三組產婦在性別、年齡及癥狀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前處理 在進行剖宮手術之前,對產婦行常規(guī)檢測,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凝血及心電圖等情況的檢查[3]。進而以檢查結果為依據,對產婦使用相關鎮(zhèn)靜藥物,同時給予糾正電解質等治療。
1.2.2麻醉方法 進入手術室后,產婦取平臥位,監(jiān)測血壓、心電,并采取吸氧措施,開通靜脈,使用復方氯化鈉行靜脈滴注。①硬膜外麻醉組:使用L2-3間隙進針,在穿刺完成后,向頭側置管3cm,使用2%利多卡因3ml,并對產婦情況進行觀察,若產婦沒有腰麻情況發(fā)生,添加5~8ml的利多卡因。并且,將麻醉平面控制在小于T6水平范圍內;②腰麻組:使用L3-4間隙進針,穿刺完成之后,向頭端進行置管。等回吸無血液及腦脊液之后,為產婦去平臥位,使用2%利多卡因4ml,并對產婦情況進行觀察,5min后行麻醉平面測試,添加2%利多卡因,直到平面滿意,且控制面≤T8為止;③腰-硬聯合麻醉:產婦行左側臥位,使用18號硬膜外針從L3-4間隙穿刺成功之后,把筆尖腰穿針從硬膜外針孔向蛛網膜下腔刺入,使用0.75%布比卡因2.0ml加腦脊液1.0ml共3.0ml注入,將筆尖腰穿針快速拔出,進而置入硬膜外導管,并將其固定,行仰臥位20°~30°,讓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在手術時,以產婦實際狀況給予多巴胺、利尿、硝酸甘油及擴血管藥物進行治療。
1.3判定標準 判定指標包括:麻醉效果、手術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4]。其中,麻醉效果分為:①I級:肌肉松弛程度良好,無疼痛狀況發(fā)生;②II級:肌肉松弛較好,有輕微疼痛感覺,可忍受;③III級:肌肉緊、疼痛感強烈,需使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完成手術;④IV級:無麻醉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硬膜外麻醉組、腰麻組、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手術時間分別為:(17.86±8.52)min、(37.21±2.64)min、(16.65±8.39)min;新生兒評分分別為(9.40±0.44)分、(9.39±0.42)分、(9.47±0.34)分,新生兒評分三組均無差異性(P>0.05)。另外,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麻醉效果均優(yōu)于硬膜外麻醉組與腰麻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在剖宮產率上升的趨勢下,瘢痕子宮妊娠的發(fā)生率也呈現了上升的勢態(tài)[5]。目前,該婦科病癥以及成為剖宮產術后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引發(fā)瘢痕子宮妊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原因:①反復多次剖宮產;②人工流產。另外,瘢痕子宮在盆腔粘連的影響下,使剖宮產手術難度大大增加,同時手術時間過長。因此,在麻醉應用方面便有著更高的要求。
本組抽取了90例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硬膜外麻醉組、腰麻組、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各30例;研究結果表明:硬膜外麻醉組、腰麻組、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手術時間分別為:(17.86±8.52)min、(37.21±2.64)min、(16.65±8.39)min;新生兒評分分別為(9.40±0.44)分、(9.39±0.42)分、(9.47±0.34)分,新生兒評分三組均無差異性(P>0.05)。另外,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組麻醉效果均優(yōu)于硬膜外麻醉組與腰麻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腰-硬膜外聯合麻醉結合了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優(yōu)點,同時避免了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缺陷,不但使孕婦低血壓發(fā)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而且還提高了臨床麻醉效果。因此,腰-硬膜外聯合麻醉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翟利平.徐公元.腰-硬聯合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08:38-39.
[2]張成敏.高俊奇.李華鋒.腰麻、腰硬聯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06:15-16.
[3]曾凡乙,熊高釗.腰硬聯合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06:111-112.
[4]程峰,鄭立東,李家寬.腰-硬聯合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術中應用效果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07:27-29.
[5]楊翠花.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05:62-6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