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疾病,其發(fā)病、療效及預后都受生物、心理和社會等眾多因素影響,心理輔助治療作用不可忽視。本文通過查閱和回顧精神分裂癥心理治療的相關國內(nèi)外文獻,按照不同治療技術對精神分裂癥的輔助治療作用進行分析和闡述,并對心理治療可能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有望對精神分裂癥的心理輔助治療應用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心理治療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疾病,其發(fā)病、療效及預后都受生物、心理和社會等眾多因素影響,且大多數(shù)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損害,易反復發(fā)作,明顯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等[1]。心理治療旨在激發(fā)和調(diào)動患者改善的動機和潛能,以消除和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和障礙,促進其人格的成熟和發(fā)展,它在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適當?shù)男睦磔o助治療,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促進心理社會功能恢復,降低復發(fā)率是當前精神科治療中所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當前精神分裂癥治療學研究的重點和方向之一[2]。本文旨在通過對精神分裂癥的心理治療作用回顧分析,為其進一步應用提供依據(jù)。
1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它的發(fā)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當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行為治療研究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社交技巧訓練、職業(yè)康復訓練、自信社區(qū)治療計劃等方面。有研究者[3]認為社會技能訓練只增進患者的社交技巧、職業(yè)康復計劃只提高競爭性就業(yè)機會,而對復發(fā)的預防均無明顯效果;自信社區(qū)治療技術也不能對社交或職業(yè)方面的康復發(fā)揮作用。而Granholm等[4]將社會技能訓練與認知行為治療相結合,治療老年慢性衰退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僅促進了患者的社交能力,同時還增加了患者對癥狀尤其是陽性癥狀的洞察力,較好的提升了患者的社會功能。
2認知行為治療
精神分裂癥的認知行為治療是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聯(lián)合藥物治療來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種方法[5],目的是避免患者產(chǎn)生新的沖突或問題,降低病情復發(fā)的危險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xiàn)在記憶、注意和執(zhí)行功能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影響患者的社交和職業(yè)能力,也與精神癥狀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較密切的關系。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妄想、幻聽、陰性癥狀等主要精神癥狀,克服單純藥物治療的不足。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6-8],在英國,藥物治療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已被認為是恰當?shù)闹委煼桨竅6]。國內(nèi)研究也表明[9-11],認知行為治療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癥狀,恢復自知力,提高社會功能,鞏固療效,減少復發(fā)效果明顯。黃芳[12]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研究表明,認知心理治療作為輔助性治療,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但經(jīng)系統(tǒng)認知心理治療的患者能認識到自己的疾病,主動服藥,延長院外維持治療時間,減少復發(fā),提高療效。
3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的基本方法,它的任務是要建立并保持一種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在感情上理解和接受患者,認真對待他們的主訴,對積極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勵,幫助指導患者渡過危機、應對困難、適應環(huán)境[13]。成平[14]等研究表明提示藥物基礎上的支持性心理治療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改善其社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為患者的徹底康復及回歸社會奠定基礎。鄒建華[15]等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研究表明,支持性心理治療,有利于患者病理觀念向正常方向轉(zhuǎn)化,打破病態(tài)意志行為的習慣性,使幻覺、妄想及行為障礙等癥狀逐步減輕以致消失。因此,支持性心理治療適合于所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包括慢性、難治性或重癥患者,但具體實施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
4繪畫藝術治療
是以繪畫活動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治療形式,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nèi)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xiàn)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其機理可能在于繪畫活動不僅對改善患者睡眠、精力、運動、感覺和性功能等軀體狀況有一定的作用;還能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輕焦慮、抑郁等負性情感,體驗生活愉悅等正性情感,提高生活滿意度。繪畫治療在西方國家以得到廣泛應用,而國內(nèi)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尚處于初級段[16]。張靜怡[17]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繪畫藝術治療后,在生活滿意度上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同期有明顯提高。然而繪畫藝術治療在國外應用廣泛,國內(nèi)相關的研究相對較少,對于國人精神分裂癥患者輔助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5內(nèi)觀療法
日本心理學家吉本伊信1937年創(chuàng)立,目前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領域。國內(nèi)學者[18]研究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內(nèi)觀療法,能有效促進其社會功能恢復。也有研究者[19]提出,對康復期出現(xiàn)阻抗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不應拘泥于內(nèi)觀療法的具體操作,應積極探索適宜當代中國人認知結構和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內(nèi)觀療法操作模式。
6家庭心理治療
家庭心理教育是影響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最主要的因素,家庭心理治療是一種教會家庭成員向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和鼓勵的方法。目前采用較多的是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療。大量的研究支持了各種家庭干預治療措施的有效性,尤其是對早期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干預[20]Smith等[21]研究提示家庭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與社會康復的主要場所,照料者的生活質(zhì)量既受疾病與治療的影響,反過來也影響患者疾病的康復與生活質(zhì)量。龍栩慧[22]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療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在影響精神分裂癥發(fā)生、發(fā)展、復發(fā)的有關因素中,既有軀體的生物學因素,又有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因素。心理治療能幫助不同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減輕心理障礙,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降低復發(fā)率,使他們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工作和生活[23,24]。因此,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25],合理用藥同時,還要重視心理治療,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個性化選擇心理輔助治療方法,使患者充分發(fā)揮心理防御機制作用,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改善與社會不協(xié)調(diào)的行為,消除病理狀態(tài),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增加效益。
參考文獻:
[1]沈漁郵.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03-517.
[2]鄧秋雁,黃祖歷,謝仲英.綜合性早期干預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效果的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18(9):796-797.
[3]李征.精神分裂癥相關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臨床醫(yī)藥研究雜志,2006,17(2):35-36.
[4]Granholm E,Ben-Zeev D,Link PC.Social disinterest attitudes and 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09,35(5):874-883.
[5]Tarrier N.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Psychotic Disorder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Clinical Psychology,2005,12:51-56.
[6]Li C,He Y.Morita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Schizophr Bull[J].2008,34(6):1021-1023.
[7]沈峰,楊彥春,鄧紅,等.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療效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2007(2):18-19.
[8]Klingberg S,Wittorf A,Herrlich J,et al.Cognitive behavioural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study design of the TONES study,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reatment[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9,259(2):S149-154.
[9]楊小曲,熊宇.認知心理治療對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學,2012(5):18-20
[10]鄧美仙,闕加粼.認知心理治療對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療效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1,24(6):3397.
[11]李艷,許俊亭,張曉南,等.認知行為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17):2128-2129.
[12]黃芳.認知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1):1441-1442.
[13]曾文星,徐靜.心理治療:原則和方法[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118-127.
[14]成平,劉和祥,王惠梅,等.支持性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分析[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28(1):70-71.
[15]鄒建華,盧艷霞,趙波.支持性心理治療在慢性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中的效果[J].中國臨床康復,2002,6(6):1573-1574.
[16]楊祥英,蒙華慶,胡華.繪畫在團體心理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2(1):64-65.
[17]張靜怡,張學暉,徐搖超,等.繪畫藝術干預對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1,33(10):1003-1004.
[18]王敏,陳俊,王祖承.內(nèi)觀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1):58-59.
[19]Xie Qian, Chen Xiep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Naikan therapy in psychotherapy in China[J].CHlNESE GENERAL NURSING March,2011,9(3B):734-735.
[20]謝紅濤,陶梅芳,章暉.綜合康復治療對社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3年隨訪[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2):74-77.
[21]Smith MJ,Greenberg JS.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quality of sibling relationships for adul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 Serv,2008,59(1):57-62.
[22]龍栩慧,蔣陸平,劉星星,等.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與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療[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7):3505-3506.
[23]郭珍,陸崢,張潔,等.綜合治療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的作用[J].臨床技術醫(yī)學雜志,2009,19(6):367.
[24]方芳.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4):493.
[25]粱文石.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新進展[J].右江醫(yī)學,2011,39(2):213-215.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