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診治的8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42例予以雷尼替丁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研究組42例予以疏和降逆湯治療,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癥狀改善效果與胃功能恢復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各項癥狀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GERDQ評分各項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藥證相符,調節(jié)患者脾胃升降,效果顯著,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疏和降逆湯;反流性胃炎;胃功能
反流性胃炎是胃腸道手術常見嚴重并發(fā)癥,臨床治療不及時容易演變成胃潰瘍、胃穿孔,拖延時間過長則可能發(fā)展成胃癌,嚴重影響患者患病后生活質量[1]?;诖耍狙芯窟x取8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分析中醫(yī)療法與西醫(yī)療法對患者癥狀改善、胃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診治的8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研究組42例,男女比例24:18,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5.31±7.58)歲;對照組42例,男女比例23:19,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5.32±7.6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雷尼替丁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餐前服用150mf雷尼替丁(鹽酸雷尼替丁膠囊,廣州市花城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496),2次/d,10mg多潘立酮(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3次/d。研究組患者予以疏和降逆湯治療,基本藥方為30g金錢草,15g代赭石、蒲公英,12g郁金、白芍、茯苓、枳殼、延胡索,10g柴胡、旋覆花、姜半夏,加減方:嘈雜者加吳茱萸、黃連,反酸者加螵蛸、象貝,食滯者加炙雞內金、萊菔子,便秘者加望江南、瓜蔞仁。1劑/d,水煎二汁混合分為2次于飯后服用。兩組患者治療方案均以4w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
1.3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效果(基本治愈:癥狀消失且無膽汁反流與黏膜異常情況;明顯改善:癥狀明顯好轉,黏膜充血、水腫、膽汁反流明顯緩解;治療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或惡化);采用GERDQ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后胃功能恢復情況(陽性癥狀、陽性影響分值與功能恢復情況成反比,陰性癥狀分值與功能恢復情況成正比);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8.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各項癥狀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的患者共42例,對照組治療有效的患者共37例,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對比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χ2=5.3165,P=0.021,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后GERDQ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GERDQ評分各項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同對照組患者在GERDQ評分表中的各項結果對比均有著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χ2<0.05),研究組患者在評分表各項數(shù)據(jù)上的表現(xiàn)更為優(yōu)異,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3討論
反流性胃炎主要指由膽汁、腸液混合逆流至胃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而形成的炎癥,在進行胃部分切除術或胃空腸吻合術的患者中發(fā)病率更高,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胃脹、胃燒心、咽下困難、胃食管反流等,伴隨惡心、嘔吐等一般反應,影響患者患病后生活質量[3]。本研究資料選取患者均出現(xiàn)反流性胃炎常見癥狀,經胃鏡檢查、胃吸出物測定等詳細檢驗確診為反流性胃炎,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制定的反流性胃炎診斷標準。由此,本研究分析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的效果。
我國傳統(tǒng)式中醫(yī),主要把反流性胃炎歸類在\"痞證\"、\"胃脘痛\"以及\"嘈雜\"等類型中。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觀念來看,肝主疏泄,故如果肝臟的正常疏泄功能失衡,則會導致膽汁出現(xiàn)不規(guī)律分泌和排泄問題,進一步使得出現(xiàn)胃氣失和等癥狀,最終引起反流性胃炎。本次研究當中選擇的84例患者,其主要患病原因是因肝胃不和引起的膽汁性反流性胃炎。具體觀察研究患者的發(fā)病機制可知,肝膽橫逆反胃、胃失和降等是導致發(fā)病的最主要原因。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還顯示出疏和降逆湯在治療反流性胃炎時擁有較為良好的臨床效果,結果與王立春等人的研究文獻[1]內容基本保持一致,說明該藥在治療反流性胃炎時,疏肝利膽與降逆和胃效果較為顯著。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全部患者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其中29例(69.05%)患者基本治愈,癥狀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疏和降逆湯在反流性胃炎中治療效果更佳。GERDQ是評價反流性胃炎的標準量表,可有效評價患者癥狀頻率與炎癥因子情況,判斷患者胃功能恢復情況。研究組患者治療后GERDQ評分明顯由于對照組患者,表明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相關情況,而且可以促進患者胃功能恢復,減少復發(fā)幾率,效果顯著。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患者中,還需配以適當營養(yǎng)支持,補充患者機體營養(yǎng)需求,促進腸胃消化與功能恢復,并將其作為臨床進一步研討方向。
綜上所述,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藥證相符,調節(jié)患者脾胃升降,效果顯著,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薪景,王立春.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5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5(06):877-878.
[2]丁少榮.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275-276.
[3]趙宗凱.疏和降逆湯治療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08):1754,189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