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實施胃十二指腸的穿孔修補手術中的臨床療效對比。方法 選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腸穿孔患者82例,分成開腹手術組38例(對照組)與腹腔鏡手術組44例(研究組),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jīng)過對比本組82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手術切口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比對照組低;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與膈下膿腫等并發(fā)癥情況比對照組少;且在出院后隨訪患者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全身狀況恢復較快。兩組對比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 胃十二指腸穿孔是普外科中常見的一種急腹癥。早期發(fā)現(xiàn)、明確診斷,并選擇更為適當?shù)闹委煼椒ǎ瑢τ行е委熚甘改c穿孔及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開腹手術;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
胃十二指腸潰瘍會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深部侵蝕,如潰瘍穿透漿肌層,將造成胃十二指腸穿孔,使得胃腸道內容物流入腹腔造成彌漫性腹膜炎,形成急腹癥。該病在中青年的男性中比較多見,且病情嚴重、進展快,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救治,嚴重者甚至形成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隨著當前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發(fā)展與成熟,對于胃十二指腸穿孔采用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廣泛,且取得良好的療效。本文對我院在2008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穿孔的82例患者。實施不同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分析及探討有效的手術方法對患者療效的比較,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病例82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21~74歲,平均年齡(42.1±3.8)歲。患者從穿孔到接受治療的時間約為2~25h,平均是(11.32±7.9)h?;颊呔忻黠@上腹部的劇烈疼痛史,并有彌漫性腹膜炎體征,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本組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可用于本組研究對比當中。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的檢查,明確診斷,評估手術風險。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及手術的必要性,簽署手術的同意書。在行氣管插管全麻,常規(guī)消毒鋪巾,開腹組實施傳統(tǒng)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并于文氏孔及盆腔各放置引流管,于術后1~2d拔除。腹腔鏡組取患者臍上緣切一10mm小切口,穿刺針穿入后成功建立氣腹。插入10mm trocar置入腹腔鏡,探查無損傷。再于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左側2cm處,切一10mm小切口,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置入10mm trocar作為主操作孔。再于右鎖骨中線肋緣下2cm 處同上法,置入5mm trocar作為輔助操作孔。必要時于患者右側腋前線肋下2cm 處同上法,置入5mm trocar作為第二輔助操作孔。吸引器吸凈腹腔滲出液,明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并暴露穿孔的部位。沿胃腸縱軸垂直方向用7號絲線全層間斷縫合穿孔,用大網(wǎng)膜將其覆蓋并固定。給予大量溫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于文氏孔及盆腔各放置引流管,于右側輔助孔或者另行戳孔引出與固定,于手術1~2d后拔除引流管。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并觀察兩組患者的感染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運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jīng)過對本組82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手術切口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比對照組低;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與膈下膿腫等并發(fā)癥情況比對照組少;并在出院后2w、1個月及2個月各隨訪患者一次,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全身狀況恢復較快。兩組對比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表2。
3討論
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兩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②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康復快且住院時間短。這是因為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對腹腔內的干擾小于開腹手術。這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③腹腔鏡組術后所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少,經(jīng)研究腹腔鏡組里術后發(fā)生腸梗阻只有1例,其治療效果比開腹手術更加突出[3]。④腔鏡組術后腹腔殘余感染率低,因腹腔鏡手術方便探查與沖洗;開腹手術不能直視下進行沖洗、擦拭等,腹腔鏡手術則可以較大限度的探查腹腔,并反復沖洗。⑤在必要時可同時行膽囊切除與闌尾切除以及婦科手術等。⑥該手術的腹部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出血量少;術后疤痕隱蔽,具有美容效果。⑦腹腔鏡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以被廣泛應用,可結合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進行,當然這也存在著選擇性[4]。綜上所說,腹腔鏡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前者的效果更佳,但即使有上訴優(yōu)點亦不能完全代替開腹手術。
研究指出,在以下情況下應該選擇實施開腹手術:①患者的穿孔直徑超過1.5cm或者后壁穿孔,所以這種穿孔的類型比較難以實施單純的修補;②患者有穿孔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情況;③患者有惡性腫瘤并穿孔的情況;④患者有感染性休克或者病情危重手術條件差者;⑤患者合并有其他的疾病,無法耐受氣腹及存在其它腹腔鏡手術禁忌癥等[5]。
本組研究當中,對兩組胃十二指腸穿孔的82例患者分別實施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手術切口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比對照組低;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與膈下膿腫等并發(fā)癥情況比對照組少;出院后隨訪患者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全身狀況恢復較快??梢妼τ谖甘改c穿孔采用腹腔鏡治療療效更佳。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韓玲.開腹與腹腔鏡上消化道潰瘍穿孔修補術療效比較[J].臨床醫(yī)學,2011,12(04):547-548.
[2]寧良樹,王新,尹傳華,等.腹腔鏡與開腹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06(04):635-636.
[3]蔡宇,鄧思寒.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73例隨訪報告[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1,08(02):857-859.
[4]劉強,羅海平,楊興龍,等.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15(14):220-221.
[5]嚴春中,陳潮洪,楊照,等.腹腔鏡與傳統(tǒng)開腹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比較研究[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28(01):235-237.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