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情景構建與實踐在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根據(jù)眼科特色,編寫相應人文關懷情景建構資料,制定相應教學安排,選擇量表,進行人文關懷理論知識培訓,情景建構的模擬場景的考核,人文關懷情景示范,人文關懷能力評分等。結果 人文關懷情景建構干預后,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評分(196.49±8.03)分,其中理解維度評分為(77.14±6.72)分,勇氣維度評分為(61.97±5.88)分,耐心維度評分為(61.07±7.11)分,均高于同期未進行人文關懷情景建構干預的新護士。結論 人文關懷情景建構的干預方式對新護士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關懷能力;情景建構;眼科
人文關懷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個體在環(huán)境和教育的促進下,通過自身認識和實踐逐漸形成與發(fā)展得來的[1]。卞龍艷[2]認為我國的人文關懷教育起步時間晚,發(fā)展緩慢。學校教育不重視、環(huán)境限制以及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導致護生人文關懷能力不盡人意。而新護士,正是護生轉變而來,雖然已經(jīng)完成醫(yī)院實習,但關懷知識應用較少。建構主義認為[3],知識主要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诖?,我們在規(guī)范化培訓階段,運用建構主義的方法對新護士進行人文關懷的能力培養(yǎng),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眼科4層樓每層樓均有年資不滿1年的新護士,2013年7月~2014年7月止,女性應屆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一旦確定在眼科就職則自動入選。就職后6個月內完成實驗。1.2分組 以每樓層的新護士為1個單位,每組2個單位。第1、2層為實驗組,規(guī)范化培訓的同時給予人文關懷情景建構培訓;第3、4層為對照組,僅給予規(guī)范化培訓。
1.3方法
1.3.1準備階段
1.3.1.1師資準備 理念構建階段。我科共有5名帶教老師,其中有1名臨床專職帶教老師,每層樓分別固定配備了1名帶教組長。在開展學習活動前,由專職帶教老師對4名帶教組長進行建構主義的系統(tǒng)知識、總體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進行集中培訓,直到每位帶教組長熟練掌握人文關懷情境建構的具體操作方法與評價方法。
1.3.1.2學習資料準備 人文美景圖片展示;與臨床護理密切相關的倫理知識的多媒體;護士禮儀規(guī)范錄像(包括儀容、儀態(tài)、儀表禮儀,體態(tài)、言談、舉止禮儀等等);相關護理安全事件以供討論的臨床案例;病房發(fā)生的真實的人文關懷故事分享材料;臨床常見問題的護理案例情景模擬場景,如\"當護士看到有焦急等待的患者時,應該怎么做?\",\"患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應該怎么做?\",\"如果我失明了或如果我患有視網(wǎng)膜脫離需要長期面向下體位\"等10個場景。
1.3.1.3量表的選用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由美國護理學教授Nkongho原編,再由許娟等漢化處理的關懷能力評價量表[4](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量表共分3個維度:理解、鼓勵、耐心,37個條目,其中有13條需反向評分,總分由3個維度分數(shù)相加而得,分數(shù)越高關懷能力越強。
1.3.2實施階段
1.3.2.1課題負責人發(fā)放CAI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新護士進行關懷能力評測,評測結果輸入SAS8.0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看兩組人文關懷能力在干預前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1.3.2.2避開對照組,課題負責人對實驗組的帶教組長和新護士進行動員工作;向實驗組介紹該培訓的內容,包括人文關懷知識學習部分、建構人文關懷情景考核部分、建構人文關懷情景示范部分;向實驗組新護士介紹學習的具體方法、時間安排、關懷能力成長檔案的建立等。
1.3.2.3主體實施階段僅針對實驗組帶教組長和新護士展開實施。
1.3.2.3.1人文關懷知識學習部分就準備好的學習資料展開充分學習,一共5個學時的內容。學習期間,由兩位帶教組長密切關注新護士學習期間所遇到的問題,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科室專職帶教老師處共同解決,為新護士提供人文關懷學習的支持體系,保證每位護士都有好的學習效果。
1.3.2.3.2建構人文關懷情景考核部分一共有10個模擬場景,其中有8個讓新護士站在護士角度進行體驗,有2個模擬場景讓新護士站在患者角度進行體驗。
1.3.2.3.3建構人文關懷情景示范部分由帶教組長為實驗組新護士演示以上10個場景中護士如何展開人文關懷。并讓實驗組帶教組長帶動新護士進行討論。
1.3.2.4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新護士再次使用關懷能力量表進行關懷能力評測,并在關懷能力成長檔案中對各項評分及相關信息進行詳盡的記錄。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AS 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人口學資料 本次調查新護士共17人,均為應屆畢業(yè)生,性別均為女性,年齡21.6±2.7歲。實驗組9人,獨生子女6人,對照組8人,獨生子女5人。
2.2新護士關懷能力情況
2.2.1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人文關懷能力評分差異性 對三個分量表及總量表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分別與國外常模5比較情況,見表1。
結果顯示對照組干預前后CAI三個維度及總分均處于國外常模的低值;實驗組干預前CAI三個維度及總分均處于國外常模的低值;實驗組干預后CAI理解維度、耐心維度均處于國外常模的中值,勇氣維度屬于國外常模的低值。
2.2.2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人文關懷能力評分差異性,見表2。q檢驗結果顯示,干預前實驗組、對照組三個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三個維度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3.1我科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 我科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在進行人文關懷情景建構的干預后,理解、勇氣、耐心三個方面均得到明顯提高,但與Nkongho教授建立的國外常模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新護士入職第一年,為護生到護士的重要轉型階段,人文關懷能力也需依照醫(yī)院具體環(huán)境要求,進行培訓而得以提高。
3.2我科經(jīng)歷人文關懷情景建構及規(guī)范化培訓的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高于僅經(jīng)歷規(guī)范化培訓的護士。醫(yī)院規(guī)范化培訓在人文關懷能力訓練方面較為欠缺。護士在科室工作環(huán)境中缺乏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培訓,可能導致新護士人文關懷體系不完善。所以我科人文關懷情景建構實驗在新護士培訓的過程中值得推廣。
3.3此次實驗干預存在的問題 科室新護士較少,樣本較小,此結果的普遍性有所局限。
參考文獻:
[1]馮曉芬,何劍,花霞,等.護理教學中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管理,2011,25(8):41-42,45.
[2]卞龍艷.護理教學中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0,8(8):2234-2235.
[3]周文琴,孫秋子,陸巍,等.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護生人文關懷理念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6(26):1702-1703.
[4]黃行芝.劉義蘭.楊春.關懷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