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處在臨終階段的晚期癌癥患者,意識到自己的病情已醫(yī)治無望,隨時都有告別親人、結束生命的可能,且心理和軀體的痛苦還將伴隨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殘酷的現(xiàn)實,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強烈的精神刺激,心理狀態(tài)會變得錯綜復雜,使他們產(chǎn)生消極、有害的心理因素,導致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給臨終護理工作帶來難題:患者感官失望,喪失生活的勇氣,不愿配合治療,護理難;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煩躁易怒,疏導難;患者要求特殊,甚至無理取鬧,滿足難;患者厭世輕生,不愿再忍受疾病的折磨,防范難。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掌握患者心理動態(tài),根據(jù)不同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護理。處理好臨終護理中的難題,有助于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護理水平及患者最后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晚期癌癥患者;臨終護理難題;護理方法
臨床觀察分析,從晚期癌癥患者年齡上觀察。在臨終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心理反應最為強烈的是中青年人,因不良心理因素給臨終護理帶來難題也多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1]。中青年時代正是人生旅途的黃金時代,也是為事業(yè)和生活拼搏的時代。青年人思想活躍,積極向上,情感豐富,興趣廣泛,對未來充滿希望。中年人興家立業(yè),養(yǎng)老育幼,不僅是家庭的棟梁,也是工作中的骨干。因此,中青年人若是失去健康,病魔將他們束縛在病榻上,而且生命不會太長久,這對他們是何等殘酷的打擊,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強烈的心理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我們針對的主要對象。老年患者大多認為自己年事已,或者是家里的負擔,面對死亡比較坦然。少數(shù)老人產(chǎn)生不良心理因素,因他們的晚年本來很幸福,兒孫滿堂,有享不盡的天倫之樂,可疾病剝奪了他們生存的權力。即使這樣,同中青年患者相比,在臨終護理中比較容易幫助相處。年幼兒童尚不理解死亡的含義,軀體的損害和治療的痛苦,使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疼愛、安撫和陪護??傊?,由于臨終患者的年齡、文化背景等不同,他們的心理行為反應也就不同。
1 臨終護理難題及護理方法
臨終是指人體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區(qū)域衰竭,生命活動趨向終結。臨終患者可被斷言在幾小時、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內(nèi)死亡。心腦血管病的急性發(fā)作,意外事故造成主要臟器嚴重損害,如腦干、心臟、肝脾破裂等,這些患者的臨終過程很短。而慢性病所致的臟器功能衰竭、腫瘤晚期,患者的臨終過程就可能曠日持久。醫(yī)務工作者有責任為那些毫無康復希望的絕癥晚期患者提供優(yōu)良的全身心的護理,提高他們尚存生命的生活質(zhì)量,維護其人格及生命尊嚴。下面就晚期癌癥患者在臨終護理中常遇到的難題談四點看法。
1.1當診斷已明確,患者得知自己確系癌癥晚期,猶如驚天霹靂,因而產(chǎn)生十分嚴重的恐懼反應,認為自己的生命很快就要完結,從此精神崩潰,悲觀失望,表現(xiàn)出埋怨、沮喪、憤怒、不思飲食、不睡覺、拒絕治療、要求出院等一系列癌癥患者的情緒應急反應。這是臨終護理中遇到的難題之一。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消除這些患者的恐懼,這需要有平時良好的護患關系基礎。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最多,只有以真摯慈愛、親切的態(tài)度和語言對待他們,進場與他們交談,成為他可信賴的交心人,才可真正了解到患者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以談心、暗示等心理療法,緩解與疏導患者病情情緒,減輕心理負擔,讓患者懂得不良因素心理只能加快病情惡化,只有配合治療,才能達到穩(wěn)定病情、延長生命、減少痛苦,提高他們尚存生命生活的質(zhì)量和價值。
1.2有些癌癥患者由于心理應急失控,自我價值感喪失,自信心降低,造成失助自憐的心理反應。隨著病情的惡化,給癌癥患者帶來的是煩惱與痛苦,焦慮恐懼反應逐漸增強,終日抑郁不樂,事事不興,處處寡歡,情緒木僵,麻木不仁。這些都給安慰工作帶來難題。此時,護士人員必須富有高度同情心和責任心,留心觀察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給與心理支持。有時,無言的撫慰,如握住患者的手,能起到和語言相同的作用。還可以向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良好的具體事例,或請這樣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以穩(wěn)定病情,樹立信心,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
1.3癌癥患者在彌留之際會感到孤單和凄涼,他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看看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獲得感情上的滿足,并想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慰藉,但又不想讓家人看到自己痛苦和憔悴的樣子,所以親戚朋友來了反而顯得很冷淡,不愿多說話,甚至煩躁不滿。這是他們心理狀態(tài)的復雜表現(xiàn)。他們的情緒反復無常,有時稍有不滿,就對平時熱情照顧的醫(yī)護人員大發(fā)脾氣,甚至罵人,或無故訓斥其家屬,摔杯摔碗,借以發(fā)泄對疾病的反抗和內(nèi)心的痛苦。還有個別患者要求特殊,甚至無理取鬧。這些都給護理人員在滿足患者要求上帶來難題。遇到此類患者,護理人員首先做到寬容大度,善于理解患者某些失常表現(xiàn),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一時難以滿足的應耐心做好解釋。同時,生活上應給予更加完美的照顧,如理發(fā)、剪指甲、洗澡擦身、喂水喂飯,病房要保持清潔、安靜、舒適、美觀,還可以擺放些有頑強生命力的長青綠葉植物和時令鮮花,讓患者感受大家真摯的愛,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
1.4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死亡的威脅步步逼近,患者對各種治療失去信心,對一切都不寄予希望,加上化療、放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使一些癌癥患者不愿繼續(xù)忍受疾病折磨,厭世輕生,產(chǎn)生絕望心理。這是護理臨終癌癥晚期患者時遇到的又一難題-防范難。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動態(tài),發(fā)現(xiàn)理智失控、有自殺念頭的患者,要及時給與心理支持,循循善誘,耐心疏堵,解除不良刺激。同時,要嚴格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各班查房,嚴格交接班手續(xù),注意檢查患者有無刀、剪、繩、帶等危險物品,如果發(fā)現(xiàn),應及時收回,妥善保管。這些都是避免意外事故發(fā)生的有效措施。
總之,護理人員要提高對臨床臨終護理工作的認識,加強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使晚期癌癥患者平靜安詳?shù)囟冗^人生最后階段,維護他們生命的尊嚴。
2 討論
臨終關懷是近代醫(yī)學領域中新興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涉及醫(yī)學、護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有獨特的倫理道德價值[2]。臨終患者最終要走向死亡,但如何走向死亡更能體現(xiàn)人的權利和尊嚴,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無論是安樂死還是臨終關懷,其共同點都體現(xiàn)了人道主義精神。有些患有不治之癥的人,很想采取安樂死的方式,來結束生命之痛苦,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但目前我國尚無安樂死的相關法律。晚期癌癥患者還需要用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高超的床邊護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療法,最大限度地減輕他們心理和軀體的痛苦,幫助他們在人生旅程最后階段,在充滿人性溫暖的氣氛中,充實、安詳、尊嚴地離開人間,使死者死而無憾、生者問心無愧。
參考文獻:
[1]葛朝榮.臨終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河北醫(yī)學,2001,(4):362-363.
[2]李淑君.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J].中外健康文摘:醫(yī)藥月刊, 2008,(7):621-62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