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尿管持續(xù)開放引流尿液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科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術前臨床分期為Ib1~ IIa1宮頸癌患者113例,手術方式均為廣泛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將113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尿管定時開放引流尿液;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尿管持續(xù)開放引流尿液,比較兩組術后膀胱殘余尿量和尿管留置時間。結(jié)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結(jié)果上無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 宮頸癌廣泛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術后尿管持續(xù)引流與定時開放相比更方便于患者操作和生活,也有利于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宮頸癌;尿管;持續(xù)開放;定時;膀胱殘余尿量;留置導尿時間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女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以根治性手術為主,根據(jù)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FIGO 2009]的分期標準,Ⅰb1~Ⅱa2手術方式為子宮廣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結(jié)切除,切除范圍包括全子宮、子宮周圍韌帶、子宮頸旁和陰道組織附件及3cm~4cm的陰道壁、腹膜外盆腔淋巴結(jié)。因手術范圍大,支配膀胱的神經(jīng)損傷恢復較慢,術后尿儲留病發(fā)率較高,國內(nèi)報道為2.6%~44.9%[1],國外報道宮頸癌根治術后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高達72%[2]?;颊咝g后尿管留置時間長,加強尿管留置期間的護理和減少尿潴留發(fā)生是研究的重點。因排尿反射依賴神經(jīng)支配功能的恢復,所以傳統(tǒng)方式均采用尿管定時開放以鍛煉膀胱功能。宮頸癌術后主要是膀胱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我們對65例患者采用尿管持續(xù)開放方式觀察膀胱功能的恢復情況,與傳統(tǒng)采用尿管定時開放相比,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復取得更好效果?,F(xiàn)將方法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113例,年齡 25~70歲,平均年齡49.89,術前宮頸活組織檢查經(jīng)病理診斷均為宮頸癌,其中鱗癌95 例、 腺癌15例、腺鱗癌1例、透明細胞癌2例。兩組患者均處于Ib1~IIa1,分別為Ib1,92 例,Ib2,2例,IIa1,19 例,均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為子宮廣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結(jié)切除的標準術式,術后病理均證實為宮頸癌。術前尿常規(guī)化驗無異常,隨機分為對照組 48例,平均年齡47.35;觀察組 65例平均年齡,51.78。兩組病例在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guī)護理措施 包括心理疏導,尿管護理,盆底肌功能鍛煉等護理干預,對照組術后留置尿管長期開放7d后給予定時開放,夾閉尿管,白天2~4h開放一次,尿意感明顯時開放一次,夜間持續(xù)引流尿液保證患者休息。觀察組尿管給予持續(xù)引流尿液,不給予定時開放?,F(xiàn)報告如下,宮頸癌患者術后的尿管在留置期間不給予夾閉,使膀胱長期處于空虛狀態(tài),至止拔除尿管。
1.2.1.1心理疏導 宮頸癌患者確診后易出現(xiàn)焦慮和恐懼,年輕患者擔心手術風險,疾病預后,及子宮切除術后性功能減退,影響夫妻生活。年老患者擔心病程長,給子女造成負擔,因此責任護士有針對性的與患者積極主動溝通,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了解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淺顯易懂的介紹有關醫(yī)學知識,疾病的治療及預后,并強調(diào)術后留置尿管的原因及重要性,留置時間,注意事項和拔除尿管的指征,取得患者的信任,解決其心理癥結(jié),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2.1.2盆底肌鍛煉 宮頸癌患者行盆底肌練習,可同時有效鍛煉了腹壁肌肉和盆底肌肉,有利于膀胱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還可阻止膀胱肌肉萎縮和加強尿道括約肌的作用。術前3d責任護士對患者和家屬溝通交流,講解盆底肌鍛煉的必要性。在護理人員的引導下使患者配合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練,患者可取站、坐、臥3種體位,囑患者先收縮肛門,再收縮陰道尿道,產(chǎn)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并且在收縮肛門、尿道、陰道肌肉時大腿及腹部肌肉的放松,每次持續(xù)3s以上,并逐漸持續(xù)10s以上,然后逐漸放松,練習20~30次/次,3次/d,術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繼續(xù)訓練,不少于3min/次,持續(xù)時間和次數(shù)逐漸增加,直至撥出尿管。此方法簡便易學,患者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要領,且不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通過護士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的依從性。
1.2.1.3尿管護理 術后患者的導尿管留置時間長,一般出院后還需繼續(xù)留置尿管,加強尿管的院外護理尤為重要。①出院后保持外陰的清潔,給予會陰護理2次/d,出院前1d指導患者家屬了解并掌握會陰擦洗的目的和方法,會陰護理可以降低導尿管和周圍皮膚細菌繁殖,防止逆行感染,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的舒適,示范會陰護理的順序和流程,使家屬掌握要領,并能夠獨立完成家庭護理;②出院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活動時將導尿管的遠端固定,以防導尿管脫出。集尿不得超過膀胱高度并避免擠壓,防止尿液反流,導致感染的發(fā)生,抗反流尿袋更換1次/w,更換時注意無菌操作;③發(fā)現(xiàn)尿液混濁、沉淀有結(jié)晶時應及時隨診。尿液應及時傾倒,防止重力作用牽拉尿管,使膨脹的氣囊卡在尿道口,壓迫膀胱壁或尿道導致粘膜組織的損傷;④鼓勵患者多飲水,1500ml/d左右,尿量維持在2000ml/d以上,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作用,減少尿路感染機會,同時也可預防尿結(jié)石的形成而堵塞尿管。
1.3觀察指標 殘余尿是指排盡尿后存留于膀胱中尿量,是判斷膀胱排尿功能的重要指標。113例患者均于充分排空膀胱后拔管。然后囑其多飲水,有尿意盡早排尿,觀察排尿情況,觀察指標包括患者能否自主排尿及控尿、有無尿意、排尿所需時間及排尿量、排尿時有無排尿中斷等。拔管后6~8h,自主排尿在3次以上,最后一次排尿后均采用插尿管的方法測量膀胱殘余尿量,硅膠尿管插進尿道后給予妥善固定,觀察10min的尿量并記錄結(jié)果,避免結(jié)果誤差。觀察指標參考膀胱功能恢復分級標準:Ⅰ級:無排尿障礙或殘余尿<50ml,表示膀胱功能恢復良好;Ⅱ級:殘余尿50~100ml,表示膀胱功能恢復稍差,給予適當處理后自主排尿好;Ⅲ級:殘余尿>100ml,表示膀胱功能恢復差;Ⅳ級:拔除尿管后,患者經(jīng)多種措施仍不能自行小便,表示膀胱功能未恢復。Ⅲ級、Ⅳ級仍需留置導尿管進一步處理[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患者拔除尿管后,觀察組膀胱功能恢復Ⅰ級19例,Ⅱ級23例,Ⅲ級20例,Ⅳ級3例;對照組Ⅰ級10例,Ⅱ級21例,Ⅲ級16例,Ⅳ級1例。患者留置導尿管時間觀察組最長44d,平均留置導尿管時間(21.477±7.378)d;對照組最長46d,平均留置導尿管時間(21.271±9.405);兩組患者術后殘余尿量的和留置導尿管時間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表2。
3討論
正常的排尿反射,骶段脊髓排尿中樞的傳出信號經(jīng)盆神經(jīng)傳出,引起逼尿肌收縮,尿道內(nèi)括約肌舒張,尿液被壓向后尿道。進入后尿道的尿液又刺激尿道的感受器,沖動沿傳入神經(jīng)再次傳至骶段脊髓排尿中樞,進一加強其活動,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使逼尿肌收縮更強,尿道外括肌開放,于是尿液被強大的膀胱內(nèi)壓驅(qū)出。這一正反饋過程可反復進行,直至膀胱內(nèi)的尿液被排完為止。膀胱的傳入神經(jīng)受損,膀胱充盈的傳入信號不能傳至骶段脊髓,則膀胱充盈時不能反射性引起張力增加,故膀胱充盈膨脹。當膀胱過度充盈時,可發(fā)生充溢性尿失禁。如果支配膀胱的傳出神經(jīng)或骶段脊髓受損,排尿反射也不能發(fā)生,膀胱變得松馳擴張,大量尿液滯留在膀胱內(nèi),導致尿潴留[4]。宮頸癌根治手術切除范圍廣泛,不可避免地中斷了支配膀胱的神經(jīng),造成逼尿肌收縮功能障礙,從而引起患者排尿障礙。
尿管持續(xù)開放同樣達到膀胱功能恢復的目的,相關研究資料表明,恥骨上膀胱造瘺引流手術能夠最大限度維持排空膀胱,讓其得到足夠的時間恢復,同時對于膀胱血管和神經(jīng)能夠再生有著積極的作用,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膀胱感覺得到有效的改善[5]。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保持膀胱長時間空虛,使膀胱有重新修復的時間,對降低尿潴留的發(fā)生起到了積極作用[6]。相對于尿管定時開放的患者,尿管給予持續(xù)開放引流,患者的膀胱有輕松感,心理壓力較小,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可得到明顯緩解,不用記掛尿管定期開放,增加了首次排尿成功率[7]。同時節(jié)省了患者的精力,有利于其他護理干預的實施,并在實現(xiàn)疾病角色轉(zhuǎn)換逐漸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狀態(tài)起到積極作用,促進了疾病的恢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65例尿管持續(xù)引流的患者在出院隨訪中顯示更能接近日常的活動狀態(tài),也能夠進行日?;顒?,患者角色逐漸淡化?;顒訝顟B(tài)是生存質(zhì)量總分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對患者的影響更為直接也更為顯著。患者的自我體驗比其他指標更為直接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提示在臨床工作中,采取促進患者恢復正常活動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8]。
參考文獻:
[1]晏香紅.循證護理在宮頸癌根治術后預防尿潴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妫?,2010,(9):96-97.
[2]Plotti F,Angioli R,Aullo MA, et al. Update on urodynamic bladder dysfunctions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J]. Critic Rev Oncol Hematol,2011,80(2):323-329.
[3]曹華.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36.
[4]朱大年.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38.
[5]李曉華,羊泓.護理干預對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2):3128-3129.
[6]莊秋英,范麗君,路玲芳.個體化排尿訓練計劃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26-327.
[7]付文娟,熊凱云.預見護理降低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9):145-146.
[8]徐昊,丁焱.宮頸癌患者生存質(zhì)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88-690.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