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放化同步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時,總劑量不同的常規(guī)分割放療,對臨床效果與毒副作用的影響。方法 該臨床試驗為回顧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III期-N2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112例,應用同步放、化聯(lián)合療法進行治療,化療藥物的組合方案為第三代含鉑的方案,順鉑加依托泊苷方案28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順鉑加長春瑞濱方案21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熍c放療同一天開始;放療采用三維適形調(diào)強放療,放療單次劑量2Gy總劑量60~72Gy,平均劑量DT64Gy,放療總劑量≤64Gy的為低劑量組,放療總劑量>64Gy的為高劑量組。結論 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客觀有效率分別為74.4%、62.3%(P<0.05);中位生存時間為17.5個月、18.1個月(P>0.05);1、2、3年生存率分別為80.6%、45.0%、19.9%及82.8%、47.6%、20.5%(P>0.05)。毒副反應方面高劑量組較低劑量組骨髓抑制反應嚴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高劑量組較低劑量組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及消化道毒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P>0.05)。在應用三維適形暨調(diào)強放療同時聯(lián)合化療的方法,治療局部晚期(Ⅲa、Ⅲb)非小細胞肺癌時,高劑量組較低劑量組治療的患者毒副反應明顯。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同期放化療;適形放射療法;毒副反應
肺癌是世界上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的1/3多發(fā)現(xiàn)時即為局部晚期并且徹底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致使該部分患者5年總生存率只能達到5%~10%[1,2]。針對局部晚期NSCLC采取的療法,近幾年國內(nèi)國外大多使用放療和化療聯(lián)合為主的治療方式。胸部放射治療聯(lián)合含鉑的三代化療被認為是同步放化療的最佳選擇[3,4]。本研究旨在對112例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來觀察和分析患者的短期療效和毒副作用,為NSCLC治療選擇最佳的常規(guī)放療的總劑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院完成全部放療劑量并至少完成3個周期化療的112例病理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AJCC第七版TNM分期為IIIa/IIIb期;KPS≥70分;年齡≤75歲;無嚴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谎杭案文I功能等檢查均在正常范圍。
1.2體位固定及定位 CT掃描要求患者平臥于真空墊上,固定體位,雙手上舉交叉放于額前,平靜呼吸,標記三維激光燈參考點。CT掃描范圍包括下頜角至第一腰椎下緣區(qū)域。以第四版腫瘤放射治療學為標準,設為腫瘤靶區(qū)、臨床靶區(qū)、計劃靶區(qū)、危及器官區(qū)域,要求處方劑量占PTV體積達95%以上,兩肺V5≤60%、V20≤28%,心臟V30<40%,脊髓最大劑量≤40Gy,食管V50≤50%,計劃完成后驗證符合拍片存據(jù);處方劑量60~74GY,5次/w,1.8~2.2Gy/次,共25-37次。
1.3化學治療 化療方案為依托泊苷+順鉑,28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長春瑞濱+順鉑方案21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化療與放療同一天開始;
1.4療效評價標準 按著RECIST標準為療效評價依據(jù)。
1.5統(tǒng)計方法 據(jù)SPSS17.0軟件包建數(shù)據(jù)庫,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標準,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
2 結果
112例患者隨訪率100%,全部完成預計劑量放療,完成同期及輔助化療方案三周期的49例,完成四和四個以上周期的63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高、低劑量組1~2級3~4級骨髓抑制分別為23例、13例;23例、7例。高、低劑量組1~2級3~4級消化道反應分別為26例、8例;38例、9例。高、低劑量組I-II和III-IV級放射性食管炎分別為9例、3例;11例、3例。高、低劑量組I-II和III-IV級的放射性肺炎分別為7例、2例;10例、2例。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本研究高劑量組的骨髓抑制明顯重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有一些毒副反應亦有增多,但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高劑量組與低劑量組客觀有效率分別為74.4%、50.7%。MFS分別為17.5個月和18.1個月;1、2、3年生存率分別為80.6%、45.0%、19.9%級82.8%、47.6%、20.5%。兩組相比,客觀有效率、MST及1、2、3年生存率無顯著提高,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肺癌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上個世紀90年代,多個隨機對照研究及薈萃分析證明LANSCLC的化放綜合治療較單一手術、放療或化療獲得更好的生存獲益。包括同步放化療的最佳聯(lián)合方法,期間化療藥物的選擇、合適劑量、合適周期,還有放療的最佳分割劑量及總劑量、最佳放療技術及最佳的放療范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達到最佳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控制毒性反應等。
本研究中高劑量組與低劑量組兩組相比,高劑量組的骨髓抑制明顯重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毒副反應亦有增多。客觀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無顯著提高,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一結果和其他研究類似。如Juan等[5]采用較大劑量的客觀反映率77.3%,中位無進展生存期12個月,MST27.8個月,1年生存率為72.3%。本組研究1、2、3年的生存率較以往的研究無提高,分析可能與放療時間的延期,化療的療程次數(shù)較少,兩臨床試驗并非是隨機,以及由于患者個人原因后續(xù)的治療不充分所致。
終上所述放療結合鉑類和三代新藥聯(lián)合治療LAN-NSCLC效果確切,高劑量的局部控制較好。其次同步放化療方案毒副反應較重,但多數(shù)患者可以耐受。相比較低劑量組的毒副反應患者更易接受。低劑量組的1、2、3年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高劑量的局控率較好。
參考文獻:
[1]Baum annm,Appolds,pe Terson c,et al dose and fractionation concepts in the primary radiotherapy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1,33:s43-45.
[2]Sause W,Kolesar P,Taylor S,et al.Final results of phase HI trial in regionallyadvanced unresectable non-small ccll lung cancer-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Group,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and Southwest Oncology Group[J].Chest,2000,117:358-364.
[3]Guida C,Maione P,Rossi A,et al.Combined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8,68:2222-32.
[4]Okamoto I.Overview of chemoradiation clinical trials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Japan[J].int J Clin Oncol,2008,13:112-116.
[5]Juan o,sanchez-hemandez s,casal j,F(xiàn)ull-dose cisplatin and oral vinorelbine concomitant with radiotherapy in unresectable stageIII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multi-center phaseIIstudy[J].anticancer res.2014;34(4):1959-66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