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80例患有腦血管病的患者進行神經(jīng)介入治療,并對介入治療的護理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對這80例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80例患者均順利的完成了神經(jīng)介入手術,成功率達到了100%。術后只有1例出現(xiàn)了腦出血,其余79例并無任何并發(fā)癥發(fā)生,在通過一段時間的住院觀察后全部康復出院。結論 雖然采用神經(jīng)介入治療腦血管病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只要確保在術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手術中患者積極的與醫(yī)生配合,在術后進行細致的護理和預防,就能夠有效的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能夠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腦血管??;神經(jīng)介入治療;護理體會
腦血管疾病是影響人們健康,以及正常生活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特別是材料學及影像學的發(fā)展,使得神經(jīng)介入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近10年來逐漸的應用到了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與以往的傳統(tǒng)輸液掛水完全不同,也與傳統(tǒng)的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不同,微創(chuàng)神經(jīng)介入得到了很多業(yè)內人士的認可[1-2]?,F(xiàn)將神經(jīng)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80例患有腦血管病的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齡40~85歲。其中有13例是屬于急性腦梗死,21例為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17例,鎖骨下動脈狹窄為9例,顱內動脈狹窄為10例,10例為顱內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分別占總數(shù)的16.25%、26.25%、21.25%、12.5%和12.5%。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結合頭顱CT、頭顱核磁共振、必要時頭頸部CTA,診斷明確。同時全部患者進行了全腦血管DSA造影檢查,并進一步的確診和定位,全部符合神經(jīng)介入治療的標準。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必要時插管全麻的情況下,對股動脈進行穿刺,從而通過全腦血管造影,必要時行3D成像等,對病變的部位進行確認,以病變的性質為具體的依據(jù),通過微導管、微導絲配合進入病變血管,把溶栓藥物注入患者具體的病變位置,或者是對狹窄部位準確測量后選擇合適的球囊進行擴張,并準確定位植入支架對其進行治療。其中有57例采用的是腦血管形成和支架的植入方式,10例 患者在全麻下進行了顱內動脈瘤彈簧圈 栓塞術或支架輔助下彈簧圈 栓塞術,13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時間窗內采用的是取栓(部分患者取栓后因血管嚴重狹窄而留置了支架)或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溶栓治療的方式。
2 采取的相關護理措施
介入診斷和治療要涉及很多護理問題,只有做好相應護理工作,才能保證介入治療的
安全實施。由于患者所采用的是神經(jīng)介入的治療方式,其護理的措施和方法與傳統(tǒng)的治療相比有一定的差異,現(xiàn)就對神經(jīng)介入的治療的護理措施做如下分析[3]。
2.1術前護理 本??谱o士跟臺前先要準備相應的知識、能力培訓,相應神經(jīng)介入進修培訓,然后考核合格才能上崗。
術前護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一般護理、心理護理和術前準備等。
2.1.1 一般護理 主要是為患者營造一個比較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從而能夠有效的避免,或者減少患者的情緒緊張等。除此之外使使患者的大便通暢也是及其重要的,這對避免顱內高壓是非常有效的。要做好護理評估:比如做好患者一般情況、神經(jīng)功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社會狀態(tài) ;既往史:過去健康狀況、疾病史、手術史、 藥物過敏史等 ,患者生活習慣、自理程度;女性患者月經(jīng)情況等。還要除外相應禁忌癥: ①碘過敏或造影劑過敏、金屬或造影器材過敏;②有嚴重出血傾向或出血性疾?。虎塾袊乐匦?、肝、腎功能不全;④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⑤未能控制的高血壓;⑥并發(fā)腦疝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況;⑦有嚴重心理或社會問題;同時還要識別高危人群: 高齡、大面積腦梗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等患者; 制定和啟動應急預案。
指導患者適應性訓練: 如床上變換體位、床上使用便器、深呼吸、咳嗽等。術前做抗生素、碘過敏試驗 、阿司匹林0.1g 、氯吡格雷75mg 口服1次/d , 連用3~5d 急診檢查時阿司匹林0.3g 、氯吡格雷300mg 術前頓服用。術前30min遵醫(yī)囑予患者鎮(zhèn)靜處理,常用苯巴比妥鈉0.1~0.2g肌注。如患者緊張焦慮情緒較明顯,可與安定5~10mg靜脈注射, 對有認知障礙、前列腺疾病、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必要時給予留置導尿, 術前常規(guī)在患者手術對側肢體留置靜脈留置針,在患者骶尾部貼減壓貼,防止壓瘡發(fā)生。
2.1.2 心理護理 很多患者在術前對神經(jīng)介入手術的方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等不是很了解,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除此之外,患者還會對昂貴的手術費用等存有顧慮。在這時,護理人員就要對患者講解手術治療中的一些操作步驟、方法、優(yōu)勢,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成功率較高等,盡量減少,最好是排除患者的顧慮和恐懼,讓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
2.1.3 術前準備 對患者的具體的身體狀況如血常規(guī)、凝血酶原時間和出凝血時間等進行測量。對穿刺部位給予術前備皮等。與此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指導,使其達到一個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并保證患者具有充足的睡眠。術前給予適當適量的鎮(zhèn)靜劑肌內注射。
2.2術中護理 對患者在不插導管的情況下,對肢體建立靜脈通道。對心電監(jiān)護儀進行連接,并觀察患者的病變的具體情況。值得一提的是,護士還要注意患者肢體溫度、色澤、足背動脈波動情況等的變化。對患者所用的各種藥物、各種檢查儀器等進行檢查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還要保證在術中要配合好醫(yī)生做好每一步。加壓輸液袋給予肝素生理鹽水輸入,肝素濃度2000U/500ml,輸液壓力250cmH20。
提醒介入醫(yī)生正確穿戴鉛衣鉛帽;協(xié)助介入醫(yī)生穿無菌手術衣、消毒、鋪好無菌大單,接好加壓輸液袋和高壓注射器,調節(jié)好位置,注意自身無菌操作 ,并在術中監(jiān)督有關人員遵守無菌原則,動脈置鞘成功后遵醫(yī)囑全身肝素化,一般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計數(shù)在10萬以上的成人患者,腦血管造影時可首次給與2000U肝素。必要時抽動脈血急查凝血酶原激活時間(ACT),以調整肝素用量。
2.3術后護理 對于患者而言,術后護理也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護理[4]。交接患者手術情況、用藥情況、穿刺處皮膚和全身皮膚情況及術后重點觀察注意事項;囑患者平臥24h,術側肢體制動6~8h并加壓沙袋。術后遵醫(yī)囑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神志,尿量、尿色及腎區(qū)疼痛情況、惡心嘔吐、呃逆等胃腸道等;密切觀察穿刺側肢體血管搏動情況,同時注意其皮膚顏色、溫度及感覺和運動功能等,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血腫。術后護理的如何,將會對患者今后的愈合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在患者重返病房后,要保證其側肢體要有6~8 h的制動,而不是絕對的臥床休息。如果患者還處于麻醉中,應該讓患者保持平躺狀態(tài),時間最好為6 h;在術后要保證患者的飲食是低脂、低鹽和易消化的,同時要多飲水這對造影劑順利、及時的排出是非常有利的;要對患者的肢體的膚色、溫度,以及足背動脈搏波動的情況和肢體的相關變化、穿刺部位有無滲血等進行密切的觀察,如出現(xiàn)變化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在患者病情得到穩(wěn)定時,要讓患者進行一些如坐、走和跑等訓練。鍛煉應該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
3 結果
本次所選的80例患者的治療全部成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住院觀察時,全部康復出院。在術后只有1例患者出現(xiàn)了腦出血,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病情得到了好轉,治愈率達到了100%。
4小結
腦血管疾病是一種死亡率和致殘率都比較高的疾病,然而通過神經(jīng)介入進行治療后,不但可以大大縮短缺血的時間,同時也可以保證患者能夠最大限度的恢復腦正常的相關功能。因此,神經(jīng)介入也是目前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佳的手段,也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具體的醫(yī)療實踐中。并且取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成績,同時也得到了很多醫(yī)學專家和學者的認可和支持。
參考文獻:
[1] 林永善,楊志英.頸總動脈注射尿激酶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病學,2008,11(1):60.
[2] 郭新平.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8(1):15.
[3] 邢志剛,陶恩祥.現(xiàn)代神經(jīng)病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5.
[4] 楊莘.神經(jīng)疾病特色護理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36.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