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采用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的臨床應用。方法 入選我院符合標準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7例,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Ⅱ級、Ⅲ級、Ⅳ級的不同分為三組,每組39例,另選取39例同期體檢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采用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四組患者,分析其與慢性心力衰竭的關系,對比三組患者的病死率情況。結果 研究顯示,隨著心力衰竭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逐漸上升,四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隨著紅細胞分布寬度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漸升高,三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對于臨床明確其疾病程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早期診斷;應用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detect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cardiac failure.Methods 117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Grade II,Grade III and Grade IV of chronic cardiac failure,39 cases each group.In addition,39 healthy check-up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correl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detection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was analyzed and the fatality rate of three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of four groups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higher severity of chronic cardiac failure(P<0.05);as the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was increased,the fatality rate of three groups was also higher(P<0.05).Conclus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cardiac failure,the detec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s significant to confirm the severity of il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s.
Key words:Chronic cardiac failure;RBC distribution width detection;Early diagnosis;Application research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病情嚴重,發(fā)病率高,且復發(fā)率較高。目前,有研究顯示,慢性心血管疾病晚期時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且很難有效治療,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7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7例,年齡50~85歲,平均(58.6±7.5)歲。按照疾病程度分級的不同分為三組,每組39例。另選取39例同期體檢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關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經NYHA分級的劃分標準,Ⅰ級:活動不受限制,平常一般活動不會引起呼吸困難、疲乏、心悸或心絞痛等癥狀;Ⅱ級: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自覺無癥狀,平常活動時可出現(xiàn)心悸、呼吸困難、疲乏或心絞痛等癥狀;Ⅲ級:體力活動受限,平?;顒訒r可出現(xiàn)上述癥狀;Ⅳ級: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117例患者中,心力衰竭Ⅱ級38例,Ⅲ級40例,Ⅳ級39例。四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日清晨取空腹肘部靜脈血2ml,全血標本,采用全自動的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其紅細胞分布寬度。按照心力衰竭疾病程度分為Ⅱ級組、Ⅲ級組和Ⅳ級組,同期選取健康人群為對照組,分析心力衰竭疾病程度與紅細胞分布寬度的關系。然后將117例患者按照紅細胞分布寬度分為小于13.1%組、13.1%~14.5%組、大于14.5%組,并進行6~12個月的隨訪,統(tǒng)計三組患者的病死率情況,最后進行對比分析總結[3]。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或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四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與紅細胞分布寬度的關系 研究顯示,隨著心力衰竭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逐漸上升,四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三組患者病死率與紅細胞分布寬度間關系的比較 研究表明,隨著紅細胞分布寬度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漸升高,三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其病情兇險,發(fā)病率高。臨床上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了多種檢測方法和檢測項目,其中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是評價疾病病程和預后的有效方法之一,這與鄭剛等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4]。以往有研究表明,患者心力衰竭發(fā)作時,機體內的血漿紅細胞分布寬度急劇增加,究其發(fā)生機制,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導致外周血炎性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等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減少了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影響了紅細胞分布寬度;還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激活了迷走神經,導致機體腎血管收縮,出現(xiàn)缺血性損傷,從而影響骨髓內生成紅細胞,出現(xiàn)貧血,增加血漿紅細胞分布寬度。而眾所周知,紅細胞是心功能危險分級的有效指標和客觀指標。有研究顯示,紅細胞分布體積的增大,可能會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發(fā)展,研究認為這可能與腎功能損傷、紅細胞無效生成及神經內分泌激活等多種因素有關。一方面與血BNP水平的異常升高有關,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導致機體血管收縮,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另一方面與慢性炎癥有關,慢性炎癥可能是紅細胞生成無效,影響了紅細胞分布寬度,而這又與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情況密切相關。同時人體的腎功能強度與紅細胞分布寬度相關,腎功能損傷嚴重者,其預后較差。
本次研究探討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心力衰竭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逐漸上升,四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隨著紅細胞分布寬度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漸升高,三組間相比較,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對于臨床明確其疾病程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瑞霞,楊義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的檢測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4):48-49.
[2]楊俊,王社盈,唐愛國.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16(12):73-74.
[3]趙連山,巫雪飛,李巧.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25(2),17-18.
[4]喻斌,陳建輝,肖妮,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檢驗的臨床作用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4(35):26-27.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