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開放性骨折患者的傷口進行觀察,并進行換藥護理,最終對臨床護理的體會進行總結。方法 選擇我院骨科自2011~2014收治的開放性骨折患者共計38例,在獲得患者的同意并簽訂相關協(xié)議后對其進行觀察與研究。由我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記錄,而后對換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觀察并記錄。結果 經(jīng)過我院治療,有36例患者治愈并出院,臨床治療的有效率達到了94.7%。結論 妥善并科學地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換藥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能夠盡早地減輕患者的疼痛,具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開放性骨折;傷口;觀察;換藥護理
造成開放性骨折患者的傷口處出現(xiàn)感染有許多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對于傷口處消毒的不嚴格,患者軟組織損傷的面積較大以及清創(chuàng)徹底性較差等原因而導致,對此,我院選擇38例患者,對其臨床換藥護理的體會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開放性骨折患者共計38例,其中有31例男性,2例為女性,年齡11~69歲,經(jīng)計算,平均為(37.2±3.7)歲。所有患者在剛入我院進行治療時均對其進行確診,保證患者符合開放性骨折傷口的臨床體征,患者的傷口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組織挫傷、疼痛以及腫脹等情況,經(jīng)測量,患者傷口的面積在1cm×2cm~5cm×7cm,其中有26例患者傷口在小腿部,2例患者傷口在上臂,1例患者傷口在前臂,7例傷口在足部,2例傷口在膝部與大腿部,。
2 結果
經(jīng)過我院治療,有36例患者治愈并出院,臨床治療的有效率達到了94.7%,對患者治療的之間在18~52d,另外2例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由于臨床治療效果并不明顯而選擇轉移皮瓣手術治療。
3傷口的觀察與臨床換藥的護理體會
3.1換藥前與換藥中的要求 在對患者進行換要錢,護理人員必須要穿戴好口罩與護士帽,并且使用肥皂水對手部進行清洗,在進行換要錢,護理人員便應對患者的創(chuàng)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便于在換藥前對用具與敷料等準備適當。在首次對患者進行換藥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做出相應的解釋,將患者的恐懼心理等負面情緒消除,保證患者在換藥時能夠有較高的依從性。對于創(chuàng)面較大較深的患者來說,在換藥時不必避免地將會十分疼痛,對此,護理人員可在進行換藥前的30min左右對患者注射止痛劑。對于換藥體位的選擇,不僅要保證傷口能夠充分地暴露出來,還應保證患者具有一定懂舒適性,一般情況下取臥位,最好不要讓患者看到自身的傷口與護理人員的實際操作方式,避免患者出現(xiàn)突發(fā)性的緊張與恐懼等情緒,導致?lián)Q藥失敗。
在換藥的過程之中,護理人員應秉持柔和與輕快的原則,最大程度上縮短患者的傷口在空氣中的暴漏時間,以此減少患者產(chǎn)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且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3.2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觀察與臨床換藥處理 新生的健康肉芽呈現(xiàn)為鮮紅色,肉芽的表面存在著顆粒狀的突起,肉芽易出血,分泌物較少且并無水腫情況出現(xiàn),對于健康的肉芽,不應過勤的換藥,避免擦落了新生的皮膚組織。
感染開放性骨折傷口處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慢性肉芽創(chuàng)面以及肉芽水腫的情況,出現(xiàn)水腫的肉芽組織顆粒較大,較之于周圍的皮膚經(jīng)常要高出一截,主要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管的問題、線頭、較多的分泌物并未得到及時的清除以及瘺管等,對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患者所產(chǎn)生的問題,選擇合理的處理方式,通??梢詰脻舛葹?%~10%的鹽水對傷口處進行濕敷,在收效后可進行加壓包扎。
對于過度增殖的肉芽,應將其剪去,并且,應使其較之于周圍的皮膚更低,若不將其去凈,則對于后續(xù)的愈合將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慢性肉芽的創(chuàng)面呈現(xiàn)為灰白色,在對患者進行換藥時,應將創(chuàng)面上部陳舊的肉芽組織刮除或減掉,保證創(chuàng)面的新鮮,使用浸入生理鹽水的紗布進行濕敷,而后使用中藥貼敷在創(chuàng)面上已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加速創(chuàng)面的愈合。
3.3傷口引流的觀察與與臨床換藥處理 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的傷口處若存在竇道且分泌物較多并且排出較為不易時,則需要對其進行引流,若傷口創(chuàng)面較小而空腔相對較大,則需要將患者的傷口處做剪開處理,而后將引流條放入其中,將分泌物引出,在對引流條進行放置時,則保證其放置在了空腔的最深處,保證適當?shù)乃删o,若是過送則可能由于外口逐漸地愈合變小而導致空腔呈現(xiàn)為燒瓶狀,若是過甚則容易對肉芽組織的生長與引流造成阻礙,從而對傷口的愈合造成影響。對于較硬質的引流物,不應將其放置在神經(jīng)、關節(jié)腔、或者肌腱的附近,若是空腔相對較大,分泌物較多,特別是壞死組織較多且具有著十分明顯的臭味的膿腔,可以選擇應用濃度為3%的生理鹽水、雙氧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在沖洗完畢后,應將膿腔內部的沖洗液盡可能地清理干凈,而后在將引流條置入其中并進行換藥。
3.4創(chuàng)面上皮的生長與保護 當患者的創(chuàng)面部位被正常生長著的肉芽組織所填平之后,其邊緣便開始存在著白色上皮組織想著中央不斷生長,在這一時期,患者上面的最中間可能會出現(xiàn)呈現(xiàn)為白色的、鼓勵的上皮快,一般將其稱之為皮島。皮島的生長呈現(xiàn)為放射性,從點狀不斷生長并呈現(xiàn)為片狀,在較短的時間內邊能夠同患者傷口邊緣處所生長出來的上皮組織進行匯合,因此,護理人員在對創(chuàng)面進行換藥時,必須要避免將皮島擦拭掉,新生的上皮是十分嬌嫩的,因此,在換藥時必須要對其投以特殊的注意與保護。
在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潔操作時,也不可以來回地涂擦,應適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輕輕地將傷口內部的分泌物與膿液進行擦拭,在完成對創(chuàng)面的清潔后,可選擇對創(chuàng)面部位敷以中藥促進上皮的生長。護理人員還應根據(jù)患者創(chuàng)面肉芽上皮的實際生長情況來確定下次進行換藥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應在2~3d后對患者進行再次換藥,對于面積相對較大創(chuàng)面,在肉芽組織生長十分平整且新鮮時對患者進行游離植皮手術。
綜上筆者認為,妥善并科學地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換藥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能夠盡早地減輕患者的疼痛,具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淑華,胡艷麗,李健慧.26例犬咬傷開放傷口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7(12):1065-1066.
[2]唐朝暉,白祥軍,鄭國壽,等.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338-340.
[3]高偉.感染開放性骨折傷口的觀察和換藥護理體會[J].河北醫(yī)藥,2006,07:661-662.
[4]李亞群.預防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護理體會[J].中國民間療法,2014,01:86-87.
[5]陳亞文,朱亞飛.抗感染洗劑配合西藥治療四肢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及護理觀察[J].陜西中醫(yī),2009,08:1028-1029.編輯/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