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眩暈的療效及臨床分析。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診治的90例眩暈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西藥治療)和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辨證分型用中藥),每組各45例,治療4 w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對兩組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期間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結論 對于眩暈患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顯著改善患者的頭暈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眩暈;辨證論治;腦動脈硬化癥;調(diào)脂柔脈湯
眩暈是患者自身感覺外物不斷旋轉、擺動、升降或傾斜的一種幻覺,引起眩暈的因素有心源性、腦源性、頸椎病性[1]。本文所研究的是腦源性眩暈的腦動脈硬化癥引起的眩暈。
祖國醫(yī)學認為其病機如下:辨證先分虛實。虛者以精氣虛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腎陰;氣血虛者宜益氣養(yǎng)血,調(diào)補脾腎。實證以痰火為常見,痰濕中阻者,宜燥濕祛痰;肝火偏盛者,則當清肝瀉火;肝陽上亢,化火生風者,則宜清鎮(zhèn)潛降。本病發(fā)生多以陰虛陽亢者居多,治療當以清火滋陰潛陽[2]。近年來,有關腦動脈硬化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較多,本研究中將其分為4型,即痰阻血瘀型、肝腎陰虛型、肝陽上亢型、氣血虧虛型。并進行分型用藥,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眩暈患90例。納入標準:符合全國第三屆神經(jīng)精神科學術會議修訂的腦動脈硬化癥診斷標準[3];中醫(yī)證侯診斷為肝腎陰虛(健忘、頭暈耳鳴,精神差、夜寐不佳)、肝陽上亢(頭暈、頭痛、耳鳴、眼紅腫痛,在情緒激動或勞累時癥狀加重)、氣血虧虛(四肢困乏,腰膝活動后常覺酸痛疲勞,脈弦細)、痰阻血瘀型(眩暈、頭痛、頭重、耳鳴、健忘、心悸、胸悶、胸痛、虛煩少寐、唇紫、舌暗、苔膩、脈沉弦)[4]。排除標準:不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頸動脈狹窄≥70%者;哺乳妊娠或正準備妊娠的婦女;過敏體質(zhì)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合并其他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肝、腎功能衰竭,精神病。納入90例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齡(54.23±11.36)歲。隨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按1∶1的比例隨機分組。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行辨證分型治療。肝腎陰虛:補腎養(yǎng)陰,填精益髓,藥方以六味地黃湯化裁;肝陽上亢型: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陰,藥方為天麻鉤藤飲化裁;氣血虧虛型:補養(yǎng)氣血,藥方用八珍湯化裁;痰阻血瘀型:健脾益腎、活血通絡、清熱化瘀、祛痰化濁。藥方以我科多年經(jīng)驗方調(diào)脂柔脈湯為基礎加減,其調(diào)脂柔脈顆粒已制成院內(nèi)制劑,應用于臨床7年余。具體用藥為制首烏、澤瀉、決明子、山楂、靈芝各15 g,天花粉、丹參、黃芪、黃精各20 g,蒼術、地龍、大黃各10 g。中藥湯劑1劑/d水煎400 ml服,分早晚2次/d空腹服用,4 w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制定中醫(yī)證候量化積分表格,癥狀為眩暈、頭痛、耳鳴、健忘、心悸、胸悶、虛煩少寐、唇紫、舌暗、苔膩、脈沉弦等。癥狀嚴重程度分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4個級別。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下降,與治療前癥狀平均積分值比較≥ 2/3;有效:癥狀積分值下降在1/3~2/3間;無效:癥狀積分值下降≤1/3。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的變化,通過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癥狀判定療效。治愈:腦血管彩超示供血不足有很大改善,隨診1年以上未復發(fā);顯效:血液流變學略有下降,腦血管彩超示腦供血不足有所改善;有效:血液流變學無變化,腦血管彩超示供血不足略改善;無效:自覺癥狀略好轉,但臨床體征無變化。觀察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見表2。
3 討論
腦動脈硬化一般采用調(diào)脂、降糖、降壓等基礎治療,阿司匹林長期服用有消化道出血的副作用,而他汀類藥物肌肉毒性、肝臟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反應、新發(fā)腫瘤和糖尿病等的擔憂和爭論始終沒有停止[5]。相比之下,中醫(yī)藥以其良好的安全性,顯著的療效有很大發(fā)展空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辨證分型用藥治療腦動脈硬化療效顯著,又根據(jù)我科醫(yī)療實踐觀察,痰濁血瘀型眩暈是眩暈中最常見證型,故有健脾益腎、活血通絡、清熱化瘀、祛痰化濁功效的調(diào)脂柔脈湯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肖志剛.眩暈癥72例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3):51-52.
[2]蘇雪艷,井彥華.藥物聯(lián)合治療老年腦動脈硬化性眩暈[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4,18(8):694-695.
[3]王海峰,張景,王京奇,等.益腎健腦湯對輕度腦動脈硬化癥相關癥狀和血脂影響的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08,27(8):626-628.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25.
[5]陳清杰.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2):279.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