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本身沒有著國界、民族、種族的界限,它是整個人類可以進行交流的另一種語言方式。它不僅是人類在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激勵沉淀的智慧情感結晶,對人類的文明進步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音樂本身所帶給人們身心的愉悅感,精神上的豐足,心靈上的洗掉,智慧上的啟迪。而在音樂中,旋律、節(jié)奏、和聲等是音樂產生的基本而主要的要素,在音樂的理論知識中也占據(jù)有重要的地位,它使人們在音樂欣賞中能夠更好的捕捉音樂的美,感悟到音樂所帶來的心靈觸動。本文就對音樂理論要素進行分析探討,以為更好地促進人們對音樂的欣賞。因此,學習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掌握與之相關的一些技能,既有助于個人音樂修養(yǎng)和能力提升,又可為整個時代音樂音樂的進步起到積極地助力作用。
【關鍵詞】音樂理論;音樂要素;探索思考
一、音樂要素的基本概述
音樂要素,顧名思義,是指構成音樂理論中的基本必備因素,它由音樂節(jié)奏、音樂旋律、音準和音感四部分組成。在一首音樂作品中,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旋律是音樂的血液,音準體現(xiàn)水平,音感突出特色。不同欣賞能力的人對同一首音樂,在聆聽過程中亦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獲得的不同,鑒賞能力和角度是其主要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見,音樂要素不僅是音樂理論的重要組成內容,更是音樂作品表現(xiàn)風格、表達情感的重要承載。
二、音樂理論中具體包括的音樂要素探討
(一)音樂的節(jié)奏與節(jié)拍
構成音樂理論的四要素中,音樂節(jié)奏和速度是在一部作品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響著一部作品的風格和整體速度,作用至關重要。大自然萬事萬物都有著它自身特有的節(jié)奏,具體到音樂作品中的節(jié)奏,則是指它在演奏過程中所產生的節(jié)拍和律動。其各音節(jié)間的長短錯落,從而形成旋律,旋律構成音樂。
1.研究節(jié)奏與節(jié)拍
音樂的節(jié)拍是拍號在間斷的時間內反復產生重音形成的,也就是強音和弱音按照固定的序列進行循環(huán)產生的。節(jié)拍是由相隔時間固定的單位組成的,在音樂中將這種單位定義為拍子。在拍子中包括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采用分數(shù)的形式將節(jié)拍作為標記,分數(shù)中的分子是指拍子的數(shù)量,分母是指拍子的音符時值。當然,音樂的節(jié)奏不止這些,在作曲的過程中,為了使音樂能夠給人帶來新鮮感,就需要突破音樂中的規(guī)律,忽略掉音樂中出現(xiàn)的強拍,并在弱拍的位置進行節(jié)奏加強,給聽者帶來全新的聽覺感受。
2.節(jié)拍之間的關系
一般而言,從樂譜的形態(tài)來看,音樂中會有節(jié)奏的長短之分,但是如果音樂在演奏過程中節(jié)拍出現(xiàn)變化,那么節(jié)奏的時值就會隨之變化,如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排音符的時值長短與后幾排音符是契合的,雖然后幾排音符的層次不同,但是律動是等值且重復的;換句話說,在第一排音符中,十六分音符屬于最小的時值,因此,通過觀察下面幾組音符可知,若將原本的節(jié)拍律動調整為十六分音符,那么首排音符所呈現(xiàn)出來的是十六分音符的一種在節(jié)拍方向的分組。
(二)對音樂旋律的研究
作為音樂作品血液的旋律,它是音樂作品構成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其靈魂之處就在于它是該作品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旋律的主旨便是通過不同的聲音高低起伏、音色等將抽象的思想實現(xiàn)了具體內容上的描述,宛如一個故事的娓娓道來。旋律將和音樂有關的要素進行完美結合,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部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反復不停的試聽、試唱,做好高中低音的區(qū)分,才可對整部作品的旋律形成整體印象、理解和把握。而音樂旋律的有效掌握,認識讀懂樂譜是前提。因此,把握住旋律的特征能夠很好的掌握住音樂中存在的規(guī)律。
(三)音樂音色的研究
音色是由樂器振動產生,樂器不同,其音色也不同,但它們是產生音樂的重要媒介物的音質。樂器產生的泛音和原有的基音進行合成就能夠表達出樂器特有的音色。不同的音樂作品配以合適的演奏樂器,才能使音樂與樂器間相得益彰。不僅樂器有其音色,人的發(fā)聲中也分有高中低音三種,且有其不同的特性。樂器音色的不同,特點不同,其意義表達也不同。另外,樂器數(shù)目的不同,也會因此而傳聲不同的音色。因此,一部音樂作品中,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數(shù)量進行混合,再借以不同的演奏方法,其音色產生的效果,以及對作品的表現(xiàn)也是不同的。
三、將音樂要素融入欣賞
學習音樂理論及其掌握四大要素,其目的都在于更好地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實際的音樂欣賞中。對音樂的欣賞感受離不開音樂要素,當將音樂要素與音樂場景相融入時,旋律的不同在音色的配合下,呈現(xiàn)不同的場景變化。從而進一步去體會音樂中的要素的美和作品的靈魂。另一方面,音樂的要素與情感表達也是相容的。演唱者通過音樂載體將自身的內心情感表達、宣泄,聆聽者從音樂中去欣賞、感受所表達的情感。因此,音樂既離不開技術層面的解構,也需要來自內心的情感感悟,只有此,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場豐富的視聽盛宴。
總之,音樂的要素既是音樂的基礎又是根本,學習和掌握這幾大要素,才能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才能將音樂的場景與知識融合,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小云.音樂情感教學的途徑和方法[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1(6).
[2]布克(P.c.Buck).音樂家心理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
[3]李澤厚.美學三書——美的歷程[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
[4]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