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學課中,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是一個精神發(fā)展的概念,讓學生在學習中交流,走出生動的音樂欣賞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yǎng)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欣賞的感情和音樂的理解分析能力,使學生體驗深刻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引言
美在眾人心中,優(yōu)美的音樂能激發(fā)學生的喜悅和樂趣。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也可以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聽音樂,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評價過于強調唯一標準,語言缺乏鼓勵性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學評估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把握正確的方向,強調了綜合評價和激勵。但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往往依靠經驗,理解往往也過于絕對,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不同的學生,這無形中殺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欣賞課變得枯燥和乏味,使學生失去興趣。曾經聽一個音樂欣賞課《沃爾塔瓦河》,導致了筆者很多思考?!罢埻瑢W們仔細聽旋律,旋律描繪了什么樣的場面?”當時教師設立一個問題,老師希望的答案是:旋律描繪了塔瓦河奔流一天夜景,許多學生也回答了這個,但也有學生回答說:他聽到的感覺就像是風中的幽靈。老師聽到了立即否認它的答案,并告訴同學們不要亂說,不要鬧事,那個學生就很沮喪,顯然他的熱情受到了打擊。
(二)音樂形象的感知形式過于單一,過程缺乏情境
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整體形象是欣賞教學的關鍵。一旦學生能準確地感知音樂,就會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和心理產生共鳴,激發(fā)興趣。但是,由于中學生仍處于發(fā)展階段,有時需要依靠一定的手段,幫助他們拓展豐富的聯(lián)想,一遍又一遍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有許多老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例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有的老師希望讓學生反復聽,讓學生明白愛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題,同時也給學生談談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確實很難,因為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梁祝是太舊的故事,很多同學不熟悉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們怎么能僅僅依靠聽覺感知它的深意?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聽”肯定是重要手段,但它不是知覺的唯一形式,如果不能通過聽覺感知相應情感體驗,那么教師應改用其他適當的輔助教學方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反復聆聽,以避免學生產生排斥情緒。
(三)教學方法模式化,學生缺乏興趣
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然而,目前的情況并非如此,很多學生說他們不喜歡音樂欣賞。其原因是聽老師欣賞課沒聽懂,覺得很無聊。其實,這是音樂欣賞課的一個很大的誤區(qū),教課幾乎成了教音樂欣賞課的唯一手段。這種手法如何在教學中擺脫沉悶氣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不僅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參與勘探的熱情。
二、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從簡從易,不要設置過多的問題障礙
義務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太多讓學生掌握一些東西,但享受更多的感性。學生也掌握了主動權的音樂欣賞,熱情和注意力將動員他們的自信心。隨著音樂的展開,再稍加點撥,每個人都將逐步深入對音樂的理解。
(二)讓學生熟悉音樂的主題
主題是音樂的本質,可以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音樂欣賞教學,使學生熟悉,回唱音樂的主題或主題片段,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習音樂的主題,可以先用歌聲來模唱再使用視唱方法。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使用樂器進行演奏,結合器樂教學。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信息交換過程,通過多媒體的幫助,可以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教學效果,突破創(chuàng)新,并擴大更多的知識。電影、電視節(jié)目和音樂中的插曲更容易理解,因為戲劇性的情節(jié)、人物、語言、形象、氛圍充分幫助聽者了解和得到深刻的印象,也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感情會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再次聽到或唱起,在人們的記憶,就會將影視劇浮現(xiàn)在眼前,其中的字符、聲音也分外親切。
(四)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
音樂是時間的舞蹈,轉瞬即逝。因此,欣賞音樂需要反復聆聽,分析和比較。通過分析,掌握音樂主題,感受發(fā)展和變化的主題,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主題的對比與變化。并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通過比較欣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音樂表現(xiàn)和音樂情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種表達方式的音樂,也有利于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樂。
(五)結合節(jié)奏律動輔助欣賞
欣賞要讓學生明白音樂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盡量引導學生自己感受音樂節(jié)奏的步伐,領略音樂獨特的魅力,感受音樂的情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拍拍手,跺跺腳,避免單純的聽,過多依靠理論講述,出現(xiàn)死板沉悶的現(xiàn)象。例如:《天鵝湖》一課中,帶領學生們是這音樂做簡單的芭蕾舞手位表演?!蹲哌M新疆》一課中,學習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模打典型的舞蹈節(jié)奏形,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六)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和愉悅身心,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欣賞出發(fā),以提高審美能力為目的,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教育他們追尋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理解情感內容,解開生命中音樂元素,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法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結束語
中學是學生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靈的各個方面都隱藏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他們在身體和智力發(fā)育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利用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來教育學生的審美觀,傳播真理和善良的理念,用音樂文化的功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灌輸智慧心理,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偠灾?,音樂欣賞在健全人格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曉慶.如何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8).
[2]雷紅霞.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8).
[3]黃華英.中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5(7).
[4]石秀乾.改進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措施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