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的藝術高考中,聲樂專業(yè)仍然是報考人數(shù)最多的專業(yè),如何在藝術專業(y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如何把握好高考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關鍵詞】聲樂;高考;高等院校;招生考試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日益發(fā)展,學習聲樂的人越來越多,每年高考報考聲樂的考生呈上升趨勢。聲樂是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發(fā)出嘹亮的歌聲,又用歌聲透過音樂化了文學語言,生動地塑造樂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其意境,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但聲樂學習并非人們所想的憑嗓子“唱幾首歌”,是一件輕松又隨意的事,它恰恰是音樂各門類中最難學的一門。它既是一門規(guī)律性極強的應用科學,又是一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為什么這樣說呢?與器樂相比,聲樂學習具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器樂的發(fā)聲載體是具體實在的物體,而聲樂的發(fā)聲載體是人體器官,發(fā)聲器官除鼻腔、嘴在體外,其它如聲帶、咽喉都生長在人身體內(nèi),既看不見又摸不著。這就使得在聲樂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的表述,只能采用比喻性強的,象征性的,模糊的語言,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2)樂器有固定的音色,音域和體積,而嗓子的狀態(tài)不是樂器狀態(tài),沒有樂器必須有的基本性能。因此,聲樂學習比器樂多了一個內(nèi)容——建造樂器。
(3)器樂的操作者與樂器是兩者分離的,而歌唱的演奏者和樂器是兩位一體,不可分割剝離的,這個樂器無時無刻不受到人的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理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如果說器樂訓練是靠人來掌握樂器的話,那么歌唱訓練是靠人來掌握自我。
要做到以上這些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一個長期對生理和心理磨煉過程,要經(jīng)過多年的專業(yè)訓練和刻苦磨煉才能達到。在一部分考生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快要高考了,憑文化考試可能沒有多大希望,馬上學鋼琴或其他樂器吧,需要童子功,拼不過人家,就學唱歌吧,匆匆忙忙的拿著歌本到處拜師求藝。我們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僥幸,同一首歌,學的時間長和學的時間短的唱得不一樣。學了和沒學的人唱更不一樣。也許有的考生會不服氣,明明看某某學了兩個月的聲樂,就考取了學校,那又怎么解釋呢?我們說,條件是存在著差異的,有的考生接觸音樂較多,或是從小學鋼琴和其它器樂,耳聞目染,樂感嗓子條件不錯,考前沖刺一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要一個從未學過聲樂,音樂其它修養(yǎng)幾乎等于零的考生,要在短短幾個月內(nèi)把一首相當程度的考試曲目唱好,是很難的。
我國高等院校聲樂專業(yè)的設置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專業(yè)音樂學院,如中央、中國、上海音樂學院等。這些學院都有聲樂系(或聲歌系),它以培養(yǎng)聲樂專門人才為目標,學生畢業(yè)后主要活躍在舞臺上。二是高等師范院類音樂(藝術)系、科或綜合性大學的音樂系。這類院校聲樂是招生中的主要考試科目,也是考生進去以后學習的骨干課程,它以培養(yǎng)中等學校,師范院校音樂人材為目標,培養(yǎng)的學生,是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
由于二者的培養(yǎng)目標不同,在招生方面各有所側重,要求也不盡相同,音樂院校聲樂系,培養(yǎng)的是專門的聲樂人才,也就是說培養(yǎng)歌唱演員的搖籃,它在專業(yè)上的要求比較高,除了要求考生有良好的嗓子、音色、出色歌唱能力、表現(xiàn)力,發(fā)聲方法正確外,還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zhì),如音樂記憶力,模唱能力,聽辯音的能力和扎實的樂理知識,對考生的身材,形象作了一定要求,表演專業(yè)要求女生身高1.6米以上,裸視力不低于0.8,男生要求身高1.70以上,裸視力不低于0.8。相比而言師范院校的音樂系科,培養(yǎng)的是具有一專多能的音樂老師,對考生的要求在專業(yè)方面沒有音樂院校那樣高,對其它方面,如文化和相關專業(yè)如器樂、和舞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如何提高高考成功率,考生可遵照幾方面進行。
一、鑒定聲部
聲部鑒定的傳統(tǒng)依據(jù)有三個方面:一是音域,二是音色,三是換聲區(qū)。這本身來說應該是正確的,但絕大多數(shù)學習聲樂的學生在接受專業(yè)或正規(guī)訓練以前,就憑自己的感覺和愛好在歌唱,如有的考生喜歡中音聲部渾厚的色彩,就把嗓音壓著唱,以中音自居。所以,由于盲目的或不正確的演唱方法,往往使得考生自身原有的自然條件遭到掩蓋。那么在聲部鑒定時,考生就必須在有經(jīng)驗的聲樂老師的分析下,必要時,還可以到醫(yī)院檢查,根據(jù)實際,確定聲部,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常說聲樂要因材施教,材是什么,材就是聲部,如果聲部這個基本的問題弄錯了,后面的訓練都是枉然。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
音樂作品難易程度的劃分,它取決于音域,篇幅的長短等音樂信息。不少考生喜歡唱大歌,沒學多久,就唱高難度作品,出現(xiàn)“大歌小唱”現(xiàn)象,顯然是不合適宜。我們說,考試曲目比訓練曲目難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是看如何高,怎么難。如果才剛剛唱舒伯特的《搖籃曲》就把《睛朗一天》作為考試曲目,顯然是難以勝任的。
高考聲樂是一種選材考試,老師重點是通過考生的演唱,考察考生的歌唱發(fā)聲,吐字,歌曲表現(xiàn),音準,節(jié)奏樂感等各方面能力,看招進來以后有沒有發(fā)展?jié)摿?,而不是象一些比賽一樣,一曲定終身,所以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根據(jù)考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一首難易適中,學生能完整表達的曲目,與其唱一首支離破碎的大歌,不如精精致致地唱一首小歌。
值得指出的是歌曲的難易是相對的,同一首曲目,可能對甲考生來說很難唱好,乙考生反能唱得很好,重要的是唱精,細致地分析精心地處理,唱出自己的風格和聲音。如果聲音柔和、控制好,可以選唱藝術歌曲。如果聲音、音質(zhì)、音量好表現(xiàn)力又強,可以選唱歌劇選段。在選擇和確定考試曲目時,還要考慮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某些不足,精心選擇更適合自己發(fā)揮水平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和某些缺點顯露的歌曲,這對考出好成績是有幫助的。
三、選擇適合自己聲樂老師
聲樂的學習不同于其它文化學科,可以自學,口傳心授是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老師口頭親自示范、啟發(fā)。授者,真心相傳;受者,真心肯學,考生才會盡可能的避免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學者切忌亂投師,因為每個老師都會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分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法和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若經(jīng)常換老師,不但耽誤了時間,還會使自己頭腦混亂,無所適從。
四、要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學習
聲樂的學習,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的艱苦磨練,反復訓練,才能有一些進展,國外培養(yǎng)一名成熟的歌劇演員,須要十幾年的時間,用十年寒窗來形容是絲毫不為過的,聲樂,不光要勤學苦練,更重要的是學會用“腦”用心來學習。有的考生嗓音條件很好,但練習時不動腦筋,不用心,盲目瞎唱,學了幾年水平無多少長進,有的考生嗓音條件一般,由于肯動腦筋,能用心體會和鉆研,就能彌補先天條件的不足而考出理想的成績。
五、全面提高文化藝術修養(yǎng),重視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
一位考生要真正唱好一首考試曲目,僅有一副好嗓子是遠遠不夠的,好嗓子,只不過是天賦的好條件,更重要的是靠文化知識,音樂修養(yǎng)來提高演唱作品的底蘊。所以,考生在學習聲樂的同時,應學好音樂專業(yè)基礎知識,重視向其它姊妹藝術的學習,如文學、美術、戲曲等方面的知識,才能豐富藝術素養(yǎng),使之融會貫通,只有努力提高藝術趣味,才能使歌唱達到更高更深的意境。
六、加強心理素質(zhì)的訓練
有的考生平時在下面唱得不錯,但一到考場就緊張,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引起心跳加速,雙腿打顫,臉白手涼,口干舌燥,呼吸急促,滯阻與紊亂,失去支持,發(fā)聲失控,聲音晦澀,暗淡,失去光彩,注意力無法集中,走調(diào)忘詞,這叫怯場。怯場有很多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功不扎實,缺乏自信,還有演唱曲目難度過大。心中老想著高音唱得上不上去,導致考試失敗。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互相影響的,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有的考生唯恐自己唱不好,容易出現(xiàn)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如果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就可以使某些生理機能向疾病心理方面轉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我們在考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除了技術上的要求外,還要做其它準備工作,如有必要了解一下須報考學校的招生情況,如考試時間、招生人數(shù)、身高規(guī)定、曲目數(shù)量、難易程度等對考生的具體要求。
筆者從事聲樂教育多年,近年一直擔任聯(lián)考聲樂評委和外省聲樂高考評委,現(xiàn)將自己輔導高考聲樂考生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上,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了解聲樂學習的特點和招生要求,只有在全面了解,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理想,到達藝術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周小燕編著.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