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杜仲炮制的歷史及現(xiàn)代工藝,研究杜仲的不同的炮制工藝對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不同的炮制工藝、炮制溫度、切制方法是杜仲中的浸出物含量高低的影響因素。
關(guān)鍵詞:杜仲;炮制工藝;質(zhì)量研究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樹皮。主產(chǎn)于陜西、四川、云南、貴州、湖北。4~6月剝?nèi)。稳ゴ制?,堆置\"發(fā)汗\"至內(nèi)皮呈紫褐色,曬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諸多功效。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
杜仲的炮制淵源已久,早在南北朝時期有酥蜜炙《雷公炮炙論》,唐代有去皮炙《千金翼方》,宋代有炙微黃《太平圣惠方》、涂酥炙、姜汁炙、姜酒炙、\"炒令黑\"、姜炒斷絲、麩炒黃(《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鹽酒拌炒斷絲等。清代又增加了童便制和\"面炒去絲\"。并用\"去皮用,治瀉痢酥炙,除寒濕酒炙,潤肝腎蜜炙,補腰腎鹽水炒,治酸痛姜汁炒\"的記述。現(xiàn)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切絲或塊、鹽炙、鹽炙砂炒、炒炭、烘制等?,F(xiàn)版藥典收載杜仲和鹽杜仲。我們對杜仲的有關(guān)的文獻作了較為系統(tǒng)地整理,將幾種不同的杜仲炮制方法進行了細(xì)致的比較,為深入進行杜仲炮制原理及工藝等現(xiàn)代研究提供參考資料[1-3]。
1 本草考證
中藥杜仲的歷代的名稱及別名記載就有很多,稱之思仙、思仲、木綿、檰、扯絲皮、絲連皮、絲棉皮等?!侗静輬D經(jīng)》:杜仲,江南人謂之檰,初生葉嫩時采食,謂之檰芽?;▽嵖酀嗫叭胨?;木作屐,亦主益腳。
杜仲的采收以栽培10~20年,用半環(huán)剝法剝?nèi)淦?。樹皮呈扁平的板塊狀、卷筒狀,或兩邊稍向內(nèi)卷的塊片,質(zhì)脆,易折斷,折斷面粗糙,有細(xì)密銀白色并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斷。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
2 炮制加工
2.1杜仲的炮制沿革唐以前及唐時期,凈制方面,陶弘景云:凡用杜仲皆去削上虛軟甲,取里有味者秤之。切制方面,《新修本草》:橫理切,令絲斷也?;鹬品矫妫独坠谥苏摗诽岢鏊置壑?,并明確規(guī)定了輔料比例及用量。明清時期,姜汁制、酒制、酥制、鹽水制、鹽酒制、姜酒制、麩炒等多種杜仲炮制品,在臨床中廣泛應(yīng)用。
2.2杜仲的現(xiàn)代炮制研究
2.2.1炮制方法 《中國藥典》從1963年版起開始收載杜仲,并規(guī)定了炮制方法及規(guī)格。1963、1977、1985三版藥典均強調(diào)\"去粗皮\"、\"切塊\",1985版還有\(zhòng)"切絲\"。炮制方面,到1985版則以文火炒至斷絲、表面焦黑,制成\"鹽杜仲\"。處方用名有杜仲、鹽杜仲、杜仲炭等。炮制方法如下:
杜仲取原藥材,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或塊,干燥,篩去碎屑。易折斷,斷面有細(xì)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杜仲飲片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不得少于0.10%。
鹽杜仲取杜仲絲或塊,加鹽水拌勻,稍悶,待鹽水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炒到絲易斷、表面焦黑色時,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每100kg杜仲塊或絲,用食鹽2kg。
鹽炙砂炒杜仲先將凈杜仲絲用鹽水拌勻、燜潤。將凈河砂置鍋內(nèi),武火加熱至翻動時較滑利,有輕松感后,投入潤好的鹽杜仲絲,快速炒約10min,至斷絲,表面呈焦褐色時,迅速取出,篩去河砂,放涼。每100kg杜仲塊或絲,用食鹽2kg。
杜仲炭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后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干。每100kg杜仲塊或絲,用食鹽2kg。
烘制杜仲取凈杜仲絲,平鋪一層(厚度約為5cm)于塘瓷或不銹鋼方盤內(nèi),置恒溫干燥箱中,待溫度上升至150℃時,將杜仲取出翻動再繼續(xù)烤制,恒溫烤制90min,取出放冷。
2.2.2質(zhì)量要求 杜仲呈小方塊或絲狀。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內(nèi)表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斷,斷面有細(xì)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微苦。
鹽杜仲形如杜仲,表面黑褐色,內(nèi)表面褐色,折斷時膠絲彈性較差,味微咸。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1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2.0%,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同生品。鹽炙砂炒杜仲表面黑褐色,內(nèi)表面褐色,折斷時膠絲彈性較差,味微咸。杜仲炭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焦褐色,斷絲,味微苦。杜仲炮制\"斷絲\"的意義:自古以來,斷絲作為杜仲炮制標(biāo)準(zhǔn)被代代相傳,古之?dāng)嘟z指杜仲片折斷處斷絲?,F(xiàn)在判斷斷絲則是以杜仲片內(nèi)部為準(zhǔn)。
2.2.3炮制對化學(xué)成分的影響 杜仲含有杜仲膠、木質(zhì)素及其苷類、環(huán)烯醚萜類、酚性及氨基酸等。
杜仲未去粗皮塊的煎出率比去粗皮塊低,粗皮占藥材的20%以上,故杜仲應(yīng)去粗皮入藥。杜仲切絲的飲片煎出率較塊、條高得多。杜仲切制規(guī)格對總成分的煎出率大小依次是橫絲﹥縱絲﹥丁﹥條﹥帶粗皮塊。因此,杜仲以切制成0.5cm的橫絲為好,有利于總成分的煎出。傳統(tǒng)的炮制要求是斷絲而不焦化。研究結(jié)果表明,加鹽量為2%,加鹽方式以先用鹽水拌潤再加熱為好。
對生杜仲、鹽炙杜仲、鹽炙砂炒杜仲三種不同炮制品的絲片作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測定。結(jié)果表明,鹽炙杜仲浸出物含量最高,鹽炙砂炒品次之,生品杜仲最低;對杜仲在λ282nm處有強吸收的活性成分浸出率進行測定,結(jié)果各制品(食鹽用量均為2%)均高于生品,測定活性成分煎出率則鹽炙砂炒杜仲>鹽炙杜仲>生杜仲。杜仲鹽炙后,有毒元素鉛的含量降低30%以上,鋅、錳、鐵、鈣、銅、磷6種元素含量均升高,尤以前4種升高明顯。采用HPLC法測定了生杜仲、鹽炙杜仲、鹽炙砂炒、烘不同方法炮制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結(jié)果表明杜仲經(jīng)炮制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各炮制品之間含量無明顯差異。杜仲炮制后磷脂總量下降。
2.2.4炮制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生杜仲、鹽杜仲和鹽炙砂炒杜仲均能使兔、狗血壓明顯下降,杜仲炭和砂炒品作用強度基本一致,均比生杜仲強。杜仲炮制后藥理作用影響的研究結(jié)論,鹽杜仲對試驗動物的降壓作用比生杜仲大一倍;杜仲煎劑比杜仲酊劑強;用醇提取后的殘渣水煎劑仍有降壓作用。杜仲生品、炒炭、砂炒三種制品均可減緩大鼠離體子宮的自發(fā)活動,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對子宮的作用,均比生品強;鹽杜仲對中孕小鼠痙攣性收縮的拮抗作用增加。鹽制杜仲可明顯促進雄性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對不同性別動物的不同器官蛋白代謝與SOD活性的影響作用存在差異,具有促進蛋白合成的作用。
3 結(jié)論
3.1杜仲的炮制研究得出結(jié)論,炮制方法對杜仲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影響最為顯著,對于不同的炮制品中具有降壓作用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炮制品優(yōu)于生杜仲;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測定鹽炙杜仲含量最高。
3.2杜仲炒炭并非傳統(tǒng)用藥主體,僅是個別方劑中應(yīng)用的特例,是片面理解\"令絲絕亦得\",而忽視\"以漸取屑方不焦\",\"斷絲而不焦化\"的原意,現(xiàn)代研究亦認(rèn)為杜仲炒至成炭,應(yīng)和炭藥止血無關(guān),既浪費藥材,又影響總成分溶出,不宜提倡。
3.3杜仲切制以寬度為0.5cm的橫絲,并去除粗皮的藥材有利于總成分的煎出。實驗研究證實,不同切制方向?qū)Χ胖倏偝煞秩艹隽渴怯杏绊懙?,但基層中藥炮制實踐中應(yīng)用杜仲不講究切制方向幾乎是普遍現(xiàn)象,應(yīng)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常曉紅.杜仲炮制的歷史沿革與現(xiàn)代研究[J].傳統(tǒng)醫(yī)藥,2009,18(10).
[2]宋嬿.杜仲的炮制工藝研究[J].中成藥,2008,30(6).
[3]趙冬霞.杜仲幾種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較[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11,30(4).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