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使用奧曲肽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垂體后葉素與硝酸甘油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63.33%),兩組數(shù)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奧曲肽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奧曲肽;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在終末期肝病臨床中,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具有病死率高的特點[1]。同時,引發(fā)該并發(fā)癥的因素諸多,且極具復雜性。本組主要探究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符合由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所提出的有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2];同時,行肝功能、消化內鏡及B超等輔助檢查,均確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8.6±2.1)歲;24h出血量在1000~1500ml;32例由肝炎后肝硬化引發(fā)出血、28例由酒精性肝硬化引發(fā)出血;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補液、輸血以及防治肝性腦病等[3]。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奧曲肽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垂體后葉素與硝酸甘油進行治療。具體措施如下:①觀察組:給予奧曲肽0.1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ml當中行靜脈推注,然后給予0.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當中行靜脈滴注,滴速維持在35μg/h,24h連續(xù)靜滴;止血后,進行減量滴注,并維持48h。②對照組:給予垂體后葉素,0.3μg/min;同時給予硝酸甘油,70μg/min,以持續(xù)的方式行靜脈滴注48~72h;止血后,進行減量滴注,并維持48h。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嘔血、便血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同時對血壓、脈搏情況進行監(jiān)測,另外患者的不良反應也需要進行觀察及記錄。
1.3判定標準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判定:①顯效:藥物治療24h內,患者停止嘔血或者便血,血壓控制在90~110mmHg/60~80mmHg,同時大便潛血實驗呈陰性[4]。②有效:藥物治療2d~3d內,患者停止嘔血或者便血,胃管抽吸液比較清,血壓及脈搏均處于正常范圍內。③無效:藥物治療3d之后,患者還存在嘔血或者便血狀況,并且血壓及脈搏不具穩(wěn)定性,甚至患者并病情加重或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n×100%[5]。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均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頻數(shù)和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shù)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肝硬化是臨床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反復作用形式的彌漫性肝損害[6]。在我國,絕大部分是肝炎后肝硬化,另外還有少數(shù)為酒精性肝硬化與血吸蟲性肝硬化?;诟斡不砥?,常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的臨床癥狀包括:嘔血、黑便、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以及發(fā)熱等。其中,嘔血與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xiàn)。出血部位處于幽門以上的患者通常存在嘔血或黑便,而處于幽門以下的患者僅可能存在黑便。但是出血量少且速度緩慢的幽門以上患者僅可能出現(xiàn)黑便,而出血量大且速度快速的幽門以下的病變可能會受血液反流入胃的影響,進一步引起嘔血。對于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出血量≤400ml通常表現(xiàn)為無明顯癥狀;而出血量中等則會引發(fā)貧血或進行性貧血及頭暈等癥狀;大量出血達全身血量30%~50%則會發(fā)生休克狀況。對于發(fā)熱癥狀,通常發(fā)生于中度或者大量出血的患者當中,在24h內發(fā)熱,多為小于38.5℃,發(fā)熱持續(xù)數(shù)日到1w左右[7]。
在臨床中,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法諸多,傳統(tǒng)的治療藥物如垂體后葉素,該藥物選擇性較差,并且極易使患者引發(fā)較為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等。三腔二囊管胃底-食管靜脈血管壓迫能夠起到及時止血的作用,但是再出血量高達50%左右,并且對于合并急性胃粘膜糜爛出血或消化性潰瘍患者并不適用[8]。因此,本組研究重點提到了奧曲肽。奧曲肽具備天然生長抑素的生理、藥理功效,并且藥物作用時間較長,能夠選擇性地使肝硬化患者門靜脈的血流量及血流壓力降低,使患者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物質的分泌得到有效抑制。同時,奧曲肽可以使患者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增加,進而減少患者胃食管內容物反流。因此,對于胃、食管以及時而指腸等部位病變所導致的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使用奧曲肽進行治療是不錯的選擇。
本組抽取了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所有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30例使用奧曲肽治療,對照組30例使用垂體后葉素與硝酸甘油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shù)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奧曲肽進行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胡掌朝.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奧曲肽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21:117-118.
[2]解玉萍.應用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3:169-170.
[3]梅彩榮.聯(lián)合應用奧曲肽和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1:287-288.
[4]黃敬華.基層醫(yī)院應用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0:1502.
[5]邱教.項時昊.李訪賢.奧美拉唑聯(lián)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82例[J].中國藥業(yè),2013,05:106-107.
[6]陳觀榮.冼飛.寧觀林.垂體后葉素聯(lián)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4:40-42.
[7]周俊.生長抑素與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4例臨床分析[J].肝臟,2014,06:437-438.
[8]王芳梅.唐中權.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4,02:47-49.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