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索一種適合于親緣關系鑒定的新生兒采血方法。方法 將80例進行親緣關系鑒定的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手背靜脈采血(觀察組)和橈動脈采
血(對照組)穿刺,觀察兩種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針見血率及平均采血時間等。結果 兩種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平均采血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手背靜脈采血一針見血率優(yōu)于橈動脈采血(P<0.05)。結論 新生兒手背靜脈采血適合于親緣關系鑒定的新生兒采血,而且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
關鍵詞:新生兒;手背靜脈;采血;親緣關系鑒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 way of neonatal blood sampling applied to the parental testing. Methods 80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hand vein) and the control group(radial artery), compare the one-time successful rate, the puncture bleeding rate and the average collec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one-time successful rate and the average collection time was found between the study and control group(P>0.05), the puncture bleeding rate of study group i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P﹤0.05) .Conclusion The neonatal hand vein blood sampling do apply to the parental testing and have some advantages.
Key words:Neonate;Hand vein;Blood sampling;Parental testing
目前親緣關系鑒定檢測標本有血液、毛發(fā)、精液及口腔拭子等,因受條件限制,其中血液為親緣關系鑒定最可靠、最重要的標本。關于親緣關系鑒定采血方法目前尚未見報道,我科自2005年1月份已成立法醫(yī)物證鑒定中心,其中的標本除個別采用精液、毛發(fā)外,其余均采用血液標本,標本來源的個體包括各年齡階段的人群,其中成人及兒童采血較為容易,而新生兒采血相對困難,需要一定的技術,值得探討。經(jīng)過臨床實踐,筆者總結出一種適合于親緣關系的新生兒采血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進行親緣關系鑒定的新生兒共80例,采用單雙號法隨機分為手背靜脈采血和橈動脈采血,單號采用手背靜脈采血(觀察組),雙號采用橈動脈采血(對照組)。觀察組40例中男嬰27例,女嬰13例,日齡3~28d;對照組40例中男嬰22例,女嬰18例,日齡2~27d;80例新生兒均為初次采血,局部皮膚完整,無淤斑,無感染,采血量均為0.3~0.5ml,兩組個體在日齡、采血量等方面經(jīng)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由第一作者操作,兩種方法均采用5號頭皮針接5 ml注射進行抽血,血抽出后先注入EDTA.K2抗凝試管(針頭插入試管帽塞注入),搖晃,剩余幾滴滴到無菌紗布上(6滴左右)。
1.2.1手背靜脈采血法 操作者常規(guī)做好穿刺前準備工作,選擇手背相對粗、直的靜脈,在穿刺部位上方4~6cm處止血帶,按常規(guī)消毒手背部皮膚,穿刺者左手將患兒五指全部握入手中,使手背皮膚繃緊,右手拇指及食指前后平行持針柄,右手中指抵在針柄下方固定,沿血管走向進針,這種方法針柄被拇指、食指、中指三點牢固固定,右手進針時有支點,不懸空,便于穿刺,進針角度約為15°~25°,見血后回抽,確定針在血管中后松止血帶,抽取所需血量(0.3~0.5 ml),拔針,按壓3min。
1.2.2橈動脈采血法 操作者常規(guī)做好穿刺前準備工作,左手掌托住患兒穿刺側手背,拇指置于其掌心,將手掌輕輕拉向手背約40°,手指掌面向下壓,使患兒手掌呈反弓狀,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使穿刺部位皮膚自然繃緊,橈動脈血管亦相應拉直固定,此時橈動脈血管也更接近體表,采用筆者熟悉的目測法定位,即腕中紋(第2道腕橫紋)橈側1/4處,約為中線與外側的1/2處為穿刺點,與前臂內(nèi)線(可見一淺溝)平行進針,見回血,停止進針,抽取所需血量,拔針,加壓止血按壓5~10min[1]。若不見回血,可調(diào)整針頭方向,用消毒好的右手食指觸摸橈動脈搏動,把針頭調(diào)整到搏動位置穿刺,見回血后同上操作。
1.3評介方法 觀察兩種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包括一針見血和調(diào)整針頭見血(刺入皮下組織未見回血,通過在皮下組織調(diào)整針頭方向后見回血),以及采血時間,即準備用物完畢至抽出所需血量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兩種方法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手背靜脈采血一針見血率明顯高于橈動脈采血法(P<0.05),見表1;兩種方法的采血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3.1傳統(tǒng)的新生兒股靜脈穿刺,位置較深,血管隱蔽,需解開尿布,若暴露時間長,容易著涼;穿刺后按壓不好,易出現(xiàn)紅腫,不利于觀察[2];而且腹股溝處易藏污納垢,穿刺后有感染的隱患。而新生兒手指末梢采血一次只能取到0.1ml左右,若要采集0.3~0.5ml血量,需多次穿刺才能達到所需量,大大增加了患兒的痛苦,所以不采納。
3.2自1994年國內(nèi)首次報道了新生兒橈動脈采血[3],之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較多關于新生兒橈動脈采血的報道,由于它的優(yōu)越性也廣泛用于臨床,因此把橈動脈采血作為對照組較為合適。
3.3橈動脈采血有出血快,能較大限度保證采血量等優(yōu)點[4],手背靜脈采血出血慢,但因親緣關系鑒定所需血量較少,只需0.3~0.5ml,而且橈動脈采血進針后調(diào)整針頭的機率比手背靜脈采血多,調(diào)整針頭時需觸摸橈動脈搏動,會耗費一些時間,因此兩組采血時間無明顯差異。橈動脈采血法,由于為動脈,若按壓不到位,易引起皮膚組織淤血,因此加壓止血時間長,需5~10 min,而手背靜脈采血按壓止血時間只需3 min,縮短了按壓時間。
3.4新生兒手背表皮淺,一般可直視血管走向,采用手背靜脈采血法,穿刺難度相對小,更容易掌握,此法安全;而橈動脈反復穿刺,易引起橈動脈痙攣、出血及血腫等并發(fā)癥。
3.5外周淺靜脈位置表淺,針頭穿過的組織少,創(chuàng)傷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患兒的疼痛感低于經(jīng)橈動脈和股靜脈穿刺采血[5],因此手背靜脈采血相對其他方法,家長更容易接受,有利于醫(yī)患關系和諧。
綜上所述,新生兒手背靜脈采血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適合于所需血量較少的親緣關系鑒定采血。而且手背靜脈抽血不僅可用于新生兒,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還用于嬰幼兒親緣關系鑒定采血。
參考文獻:
[1]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13-314.
[2]呂靜瑩.新生兒手背靜脈血液標本采集的研究[J].求醫(yī)問藥,2012,10(5):177-178.
[3]張艷萍.新生兒橈動脈采血的體會[J].南方護理學雜志,1994,1(3):24.
[4]朱吉翠.新生兒生兒橈動脈采血的優(yōu)越性[J].醫(yī)學信息,2011,24(8):5560-5561.
[5]陳麗蓮,熊小云,黃穎穗,等.外周淺靜脈穿刺滴血法在早產(chǎn)兒血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1(28):79-80.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