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應用胺碘酮預防肺切除術后發(fā)生房顫的臨床療效研究。方法 將在我院住院接受肺葉切除術或全肺切除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并在圍手術期口服胺碘酮,對照組不給于胺碘酮,僅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結(jié)果 實驗組術后房顫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jié)論 在圍手術期口服胺碘酮能有效預防肺切除術后房顫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胺碘酮;圍手術期;預防;肺切除;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律失常。據(jù)統(tǒng)計,我國>30歲人群,發(fā)病率為0.77%,>60歲人群的發(fā)病率可高達7.8%[1]。嚴重的房顫患者首選治療方法是電復律,一般情況下,藥物復律是常規(guī)治療。心房顫動(房顫)又是一種常見的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可能導致各種不良癥狀,延長總住院時間和增加住院費用。國外有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在圍手術期適當用胺碘酮,不僅能明顯減少術后房顫的發(fā)生率,還能控制患者的心室率,明顯縮短房顫的持續(xù)時間,不增加術后并發(fā)癥[2]。通過對預防肺切除術后房顫前瞻性隨機對照的研究的,探討胺碘酮預防肺切除后房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旨在研究探討圍手術期應用胺碘酮預防肺切除術后發(fā)生房顫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接受肺葉切除術或全肺切除術患者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9.83±l1.54)歲。排除標準如下:房顫史或心房撲動;發(fā)生在外科手術期間需要治療的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對胺碘酮有嚴重不良反應或禁忌癥;肝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將患者按單雙號排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A組為試驗組,術前口服胺碘酮,600 mg/d(200 mg tid),連續(xù)7 d,之后改為200 mg/d至術前,術后當天開始靜脈滴注胺碘酮,負荷量為5 mg/kg,之后給予維持量0.5 mg/kg/h,能進食后改為200 mg/d口服。B組為對照組,不給予胺碘酮治療而僅用常規(guī)藥物。所有手術均在全麻進行,手術均由同一組術者完成。術中術后采用心電監(jiān)護和心電圖觀察房顫發(fā)生情況(起始時間、持續(xù)時間、最快心室率、QT間期變化、轉(zhuǎn)復率)及其他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律失常);同時術前、術后第2 d測定脈血胺碘酮濃度。觀察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1.3觀察指標
1.3.1心電圖分析 每例患者術前進行心電圖檢查,術后連續(xù) 72 h 心電監(jiān)護,且每日檢查心電圖至出院。觀察是否發(fā)生房顫,房顫發(fā)生時最快心室率及持續(xù)時間。
1.3.2血清胺碘酮濃度檢測 試驗組患者于手術當天及手術后第2 d分別抽取靜脈血,送檢胺碘酮濃度。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完全隨機方差分析。分別采用χ2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兩組術后新發(fā)房顫的相關情況。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臨床療效 術后1 w內(nèi)通過心電圖觀察發(fā)現(xiàn)共有19例(19.00%)患者發(fā)生房顫,其中實驗組有6例(12%),對照組有13例(26%)。房顫發(fā)生時間為術后第1 d 2例,術后第2 d 14例,術后第3 d 2例,術后第7 d 1例。實驗組房顫持續(xù)時間2~8 d,平均(3.4±1.2)d,對照組房顫持續(xù)時間1~15 d,平均(5.4±2.2)d,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故可說明圍手術期口服胺碘酮預防肺切除術后發(fā)生房顫的臨床療效可靠。
2.2不良反應 服藥后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者1例,出現(xiàn)其他心律失常者5例,經(jīng)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
3討論
目前用于預防肺切除術后房顫最常用B受體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但B受體阻滯劑有支氣管痙攣、肺水腫等不良反應,而鈣離子拮抗劑擴張血管、改變血流動力學,對心肌負性抑制作用過大[3]。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抗體的作用還不確定,洋地黃類藥物安全性差。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具有輕度非競爭性的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藥理作用是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 動[4]。抑制心房及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nèi)流,減慢傳導速度,減低竇房結(jié)自律性。對靜息膜電位及動作電位高度無影響。對房室旁路前向傳導的抑制大于逆向。由于復極過度延長,心電圖有Q-T間期延長及T波改變。靜注有輕度負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對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5]。
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在圍手術期應用胺碘酮預防治療心臟術后心房顫動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術前口服胺碘酮結(jié)合手術前后靜脈滴注胺碘酮可以明顯降低術后房顫的發(fā)生率,減少房顫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肺切除患者的臨床綜合救治水平,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研究中預防性口服胺碘酮不僅能有效地減少肺切除術后房顫的發(fā)生,并且有價格低廉,效果理想等優(yōu)勢,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284.
[2、Yagdi T,Nalbantgil S,Ayik F,et al.Amiodaron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5:1420-1425.
[3]Tisdale JE,Wroblewski HA,Xesler KA.Prophylax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noncardiac t noracic surgery[J].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0,22(1):310-320.
[4]周琳,蔣彬,蔣文平,等.胺碘酮對大鼠肥厚心肌細胞急性電生 理作用的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164-168.
[5]Kerstein J,Soodan A,Qamar M,et al.Giving IV and oral amiodarone perioperativel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the GAP study[J].Chest,2004,126:716-72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