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利用森田理論對強迫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 通過對50例在開放式管理病房住院的強迫癥患者進行分組對照觀察,對觀測組的整個護理過程始終貫穿\"順其自然,忍受痛苦,為所當為\"的森田理論。結果 通過森田理論幫助患者改變認知和行為,扭轉錯誤曲解的認知,達到性格重塑。結論 利用森田理論進行心理護理比一般常規(guī)護理強迫癥的療效顯著。
關鍵詞:森田理論;強迫癥;心理護理;效果
強迫癥是以反復出現(xiàn)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為基本特征的一類神經(jīng)癥性障礙,其典型的臨床特點為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并存,兩者強烈沖突使患者深感焦慮和痛苦,其病程遷延,心理負擔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功能[1]。森田療法是森田正馬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應用,它的療效得到了肯定,它的基礎理論也得到了發(fā)展[2]。本文通過對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開放式管理病房住院的50例強迫癥患者進行分組對照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強迫癥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13歲~50歲,平均(28.36±5.62)歲;病程4個月~3年;職業(yè):工人12例,農(nóng)民3例,干部8例,學生22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5例,高中16例,大專以上9例;癥狀:怕臟,反復洗手、洗澡的23例;緊張,擔心事情做不好,反復查看的14例;強迫觀念的10例;反復有沖動意念的2例;反復擔心自己失控會性侵異性的1例。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用藥、焦慮自評量表(SA S)、抑郁自評量表(SDS)、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入院時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因子分和總分,焦慮自評量表(SA 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由具有量表評定訓練專業(yè)心理測定技師進行評定。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按醫(yī)囑用藥治療和一般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發(fā)病相關因素,治療的不同階段,利用森田理論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采用按醫(yī)囑用藥治療和一般常規(guī)護理。
2.1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積極主動與患者交談,發(fā)現(xiàn)并幫助解決患者的問題,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取得患者信任。強迫癥的發(fā)生與強迫人格有很大關系,同一社會心理因素在特殊人格的基礎上更容易發(fā)生強迫癥狀。所以,要認真評估患者人格方面的特點,有利于治療和護理。
2.2每周向患者介紹森田理論知識或給他們看有關森田治療的書籍,引導他們認識其癥狀的形成機制,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要求患者將自己學習森田理論的體驗寫成日記,以后1次/w與患者交流對森田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使患者逐步改變其曲解的認知和行為。
2.3強迫癥狀常被患者作為一種轉移矛盾、回避現(xiàn)實、心理防御的手段得以產(chǎn)生和鞏固起來,他們老在重復自己所不愿意的幾乎達到追求完美的行為或想法,但偏管不住自己。熟練地應用森田理論\"忍受痛苦,為所當為\"幫助患者體驗積極的生活。指導患者改變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而將其行為逐漸投入到向上的、有建設性的生活中去。
3 結果
3.1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見表1,其中強迫、焦慮、抑郁、恐怖、人際關系、軀體化、偏執(zhí)、敵對、改善明顯,而精神病性改善略差。
3.2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兩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2。
4 討論
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是強迫癥的一線治療方案[4]。強迫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低于正常人群;強迫觀念、強迫行為伴發(fā)的抑郁癥狀是強迫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影響因素[5]。森田認為感覺過分敏銳是心理疾病患者發(fā)病的原因,如對各種欲望過分強烈,使得感覺更加敏銳,對普通人常有感受、情緒、想法過分反應并產(chǎn)生焦慮和苦惱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持續(xù)一段時間就會形成頑固性興奮灶,導致心理障礙。強迫癥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情緒本文顯示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者之間又有明顯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森田心理治療法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情緒,減輕強迫,改善軀體的不適用癥狀,還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引用循證護理,力求擺脫以經(jīng)驗為基礎的傳統(tǒng)護理理念,向以最佳證據(jù)為基礎的現(xiàn)代護理方向發(fā)展,將是我們繼續(xù)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胡振東,焦艷清.心理護理對強迫癥療效影響的觀察[J].天津護理,2008,16(4):192.
[2]李瑞珍,李建華.森田心理治療法的理論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J].內(nèi)蒙古人民大學學報,2007,22(2):209.
[3]張成聯(lián).一例大學生嚴重心理問題咨詢案例報告[J].社會心理科學,2013,28(4):504.
[4]張治坤,孫華.強迫癥的家庭適應性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0(5):817.
[5]楊建明,蘭光華.強迫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3,26,(3):794.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