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中風康復期患者中西結合護理對功能恢復產(chǎn)生的效果。方法 觀察對象為我院心腦病科中風病住院患者508例,其中男268例,女240例,年齡38~85歲;病程6個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風證的診斷標準。均采用我科制定的中西結合護理措施。結果 中西結合護理可使中風患者各項功能恢復明顯提高。結論 在護理工作中,根據(jù)病情對中風患者辨證用餐,做好情志護理,加強各方面功能鍛煉以及合理有效地中醫(yī)康復療法是中風患者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中風康復期;中西結合護理;體會
中風急性期過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偏癱、不語或語言不利、大小便失禁、癡呆,給患者生活上帶來了很大困難,精神上和經(jīng)濟上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因此,對中風患者做好康復期的護理工作至關重要。我院自2012~2014年共收治508例中風患者,經(jīng)正規(guī)治療和恰當?shù)淖o理,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08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68例,女240例,年齡38~85歲;病程6個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風證的診斷標準[1]。
2護理方法
2.1飲食護理 進食高營養(yǎng)、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飲食,病情重,不能進食者,可給予鼻飼高營養(yǎng)、低脂、易消化流質飲食。中風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往往臟腑功能衰退,氣血虧虛,加之風、火、痰等諸多致病因素的影響,致使身體各器官功能更加衰退,食欲不振、大便難下、脾胃虛弱等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脾胃又為后天之本,所有口服的食物、藥物都要通過脾胃受納、運化、傳輸才能到達四末,中醫(yī)素來有\(zhòng)"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因此,飲食護理及脾胃調理顯得尤為重要。①應根據(jù)患者病情辨證用餐,痰多者要少食油膩、魚腥;肝陽上亢、肝火旺者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②飲食宜清淡,由于中風患者多久臥,\"久臥傷氣\",故而氣血不足、脾胃虛弱,宜少食多餐,不宜過飽,過飽飲食會造成飲食停滯,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中風患者由于病理因素經(jīng)常大便干燥甚至大便不下,因此患者應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暢,以防腑氣不暢,氣機逆亂。
2.2情志護理 中風患者由于活動受限和過分擔心個人健康,往往產(chǎn)生孤獨、悲觀、自憐等消極情緒,因而不愿活動,放棄康復鍛煉的機會。生活中需要充分依賴醫(yī)護人員和家屬幫助其解除痛苦,使患者有充足的信心去戰(zhàn)勝病魔,而且希望得到親人、朋友、醫(yī)護人員更多的關懷和照顧。中醫(y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以成為致病因素。中風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長時間治療不愈,對今后工作生活顧慮重重,易產(chǎn)生憂慮、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等多種心理狀態(tài)。我們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院內自殺的患者也較多,因此護士應多關心、體貼患者,用簡潔、清晰、恰當?shù)恼Z言解釋、安慰患者。操作輕柔得體,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消沉、悲觀、易怒的情緒,建立痊愈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具體地講,護士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情志變化,積極地、耐心地開導患者,向其說明情志的好壞與疾病康復的關系,使他們消除各種不良情緒,配合治療,以利于早日康復。對失語或語言蹇澀的患者,要根據(jù)患者的口型或面部感情等了解他們想表達的意思,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患者住院時間久,生活不能自理,陪護人員是他們密切接觸的人,陪護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識向陪護講明白、講清楚,使他們在做好護理的同時,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變化。做到醫(yī)、護、陪三者聯(lián)為一體,共同作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2.3肢體及語言功能鍛煉的護理 恰當適時的功能鍛煉對中風患者尤為重要。功能鍛煉可以益氣活血、舒筋活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功能鍛煉要在病情穩(wěn)定后及早進行,堅持被動和主動相結合、床上和床下相結合、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在這\"三結合\"的原則下,最主要的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zhòng)"及正確的運行方法。首先,要克服患者怕痛、怕丟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屬怕活動后會加重病情的誤解。在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時,護理人員應在床上給患者做強化訓練,活動時范圍宜小、力量宜輕,達到各關節(jié)和肌群都活動即可。操作時手法要輕、柔、穩(wěn),要有節(jié)律,并要根據(jù)各關節(jié)的功能特點進行。如肩、髖關節(jié)除伸屈外,還要作好外展、內收、外旋等活動。此外,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年齡制定訓練計劃。經(jīng)過治療與護理,當患者肢體出現(xiàn)自如運動時,可由患者自己練習,護士在旁指導、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動。如下肢伸、屈、外展,上肢拉繩等。當肢體恢復到一定功能后,即可下床活動?;颊咤憻挄r要做到先邁健足,再抬患肢,患足一定要抬起,不要拖地,站穩(wěn)后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力求效果,不求速度。有了一定基礎后,患者方可拄拐杖自行練習,直至能獨立行走??傊?,肢體的功能鍛煉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語言訓練方面,不僅需要正確的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颊咭朔码y和怕別人恥笑的思想,從簡單的數(shù)字開始,在練習單詞、單句的同時,醫(yī)護人員要不厭其煩地教患者發(fā)音,幫助患者糾正發(fā)音中的錯誤,直至能夠對話。
2.4中醫(yī)特色療法的護理應用 中醫(yī)特色康復療法在中風后遺癥康復治療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要多掌握中醫(yī)特色療法,對于中風后遺癥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可給與超聲治療、經(jīng)絡儀治療、低頻脈沖治療,并配合針刺、按摩、梅花針等療法,協(xié)助恢復功能,常用的穴位有:天突、手三里、肩髃、肩井、肩貞、曲池、外關、合谷、勞宮、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絕骨、三陰交、內庭等。
3結論
中風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為主的病證。臨床上有中經(jīng)絡,中臟腑之分,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梗死,腦血管痙攣等范疇。主要由氣血虧虛,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或外邪侵襲等誘因引起。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根據(jù)病情辨證用餐,做好情志護理,加強各方面功能鍛煉以及合理有效地中醫(yī)康復療法是中風患者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4.
[2]周仲瑛.中風.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3]尤黎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護理.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621-63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