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人們的讀書觀也充滿了功利實用主義,而不是把讀書作為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的途徑,同時堅持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如何讓閱讀成為習慣,已成為一個大的社會問題。本文就培養(yǎng)職業(yè)院校學生閱讀習慣的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閱讀 習慣 養(yǎng)成
古人講“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歷史上有很多人對讀書的重要性有深刻的感悟,如:讀書,使人的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人的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能促進我們增智增慧,成長成才;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實現新的自己等等。然而,閱讀的習慣并不是自然就有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一、閱讀現狀分析
據網絡數據,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64本;美國的全民閱讀計劃正在進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50本。國民年人均閱讀圖書4.5本,而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從數據看出,我國圖書人均閱讀量很少,隨著網絡信息的大量覆蓋,這個數據還有可能下滑。
某高職院校這兩年的閱讀統(tǒng)計情況:2011年,持有借閱證讀者共5280人,借閱圖書11847冊,人均借閱2.24冊;2012年,持有借閱證讀者6384人,借閱圖書12900冊,人均借閱2.02冊,呈明顯下滑趨勢。
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扭轉閱讀量與閱讀率下降的尷尬現象值得思考。下面是某職業(yè)院校學生關于讀書方面問卷調查的一組數據(圖1、圖2)。
①您做人的道理主要來源于:
A任課教師 B輔導員 C同學之間 D看書學習
②您的業(yè)余時間都以什么活動為主?
A學習充電 B上網娛樂 C堅持鍛煉 D去圖書館
以上兩個問題的選答結果可以看出:看書學習占13.3%,去圖書館占2.5%,都很低。職業(yè)院校學生的讀書狀況實在堪憂,應從社會、家長、學校出版界等方面,查找原因,在學校中營造閱讀的氛圍。
二、影響閱讀的因素
一是現今社會,人們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很快,大部分人忙于工作及社交,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的心境,也就沒有多少時間讀書,尤其是在電腦、手機、電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更多地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查找資料,以至于慢慢遺忘了傳統(tǒng)閱讀,堅持傳統(tǒng)閱讀的人正在越來越少,于是,閱讀即便沒有變成小眾的,似乎也變得奢侈起來。
二是家庭方面,許多家長自己不讀書,更沒有養(yǎng)成孩子讀書的習慣。
三是在高校擴招、就業(yè)壓力形勢下,學校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與學生的閱讀觀也充滿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色彩,而不是把讀書作為陶冶情操、增長才智的重要途徑。
四是在價值觀、人生觀發(fā)展的多元化時代,部分出版商為了利潤的最大化,想方設法吸引讀者的眼球,使得圖書市場也越來越花花綠綠,使讀書心態(tài)變得浮躁了。學生群體則更傾向于漫畫、流行小說類書籍。據統(tǒng)計數據,大部分學校流行小說類書籍的閱讀率接近甚至超過60%,而一些經典名著備受“冷落”。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已成為學校甚至社會的大課題。
三、如何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
在輕視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社會大背景下,養(yǎng)成讀書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各級、各界大力協作,共同促進。
1.以制度作保證,科學制定推動閱讀的政策措施
在許多發(fā)達國家,都制定有相應推廣閱讀的制度:俄羅斯,在時任總統(tǒng)普京的支持下,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與俄羅斯圖書聯盟共同制定并發(fā)布《國家支持與發(fā)展閱讀綱要》;在德國,共有200多個促進閱讀的社團組織,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其歷任名譽主席都由德國總統(tǒng)擔任;在挪威,為了讓廣大青少年在12~15歲期間依然保持對圖書的興趣,順利度過青春期,政府官員和社會名人經常深入到學校,組織中學生舉行隆重的閱讀儀式,引領帶動學生的讀書熱情。
省市內某些高校,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致辭中,倡導同學們“沉靜下來,樂于讀書,勤于讀書,享受讀書”,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部分高職院校更是在優(yōu)秀學生評選、獎學金評定中也明文規(guī)定,閱讀量必須達到一定數量等硬指標。由此,我們可以以制度養(yǎng)成閱讀習慣。
2.加強圖書館資源建設,完善書籍種類,更新圖書資源
圖書館在圖書采訪時,不僅滿足采訪數量,完成所謂的指標建設,更應該考慮圖書質量,將讀者真正喜歡的圖書采購進館,尤其是加強經典、熱點圖書的采購,給讀者提供優(yōu)質文獻資源。
3.學校要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氛圍,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學校應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程體系等各方面進行系統(tǒng)設置,首先要激發(fā)教師的讀書熱情,通過教師帶動學生讀書,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校園氛圍;對語文教師進行培訓,由語文教師在新生語文課中完成相關內容和閱讀方法的講解和指導,結合教學內容提供學生閱讀書目,在課堂上開展討論,交流體會感想,帶動學生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4.學校圖書館要開展活動,通過新的措施和平臺來促進閱讀的開展
(1)加強新生入館教育,引入信息檢索技術學習。隨著職業(yè)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中等職業(yè)學校都實行了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構建了“提出任務—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七步法”教學模式。其中“資訊”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檢索能力才能完成。目前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在對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培養(yǎng)這方面做得比較少,學生這種能力亟待培養(yǎng)和提高。圖書館在新生的入館教育工作中,除介紹館藏資源、讀者須知外,重點講解圖書分類方法和檢索方法,以及與讀書有關的問題。
(2)積極開展讀書講座、讀書交流會等活動,分享一些讀者的讀書經驗及體會,以帶動其他人,影響其他同學們多讀書。
(3)圖書館每個月通過圖書導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介紹新書、熱點圖書,積極推薦館藏資源。開展讀書之星評選活動,表彰讀書之星,激勵廣大讀者加入讀書活動。
(4)在網絡普及的今天,開展學校之間館際互借,實現資源共享,讓公眾享有更多的閱讀選擇權,也為讀者提供閱讀的便利。
5.出版界要多出好書,為全民閱讀提供精品力作
激活圖書市場競爭、降低圖書價格讓利于民,也有利于激發(fā)讀者的讀書熱情。
6.家長要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家長要有意識從3~4歲開始,讓孩子慢慢識字,看一些圖畫書,慢慢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一個人如果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生都會受益無窮;一個人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每時每刻都會感覺心靈的充實;一個人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就一輩子不寂寞。
我們要盡量使閱讀成為一個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
參考文獻:
[1]鄔書林.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N].光明日報, 2009-6-8.
[2]王琳.國民圖書閱讀率下降的性質和原因探析[J].新西部,2011(8).
[3]程亞男.關于閱讀推廣的幾個問題[J].圖書館研究工作,2009(4).
[4]徐迅.論今日之閱讀[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3).
[5]姚亞平.點燃閱讀激情打造書香贛鄱[N].江西日報, 2013-4-23.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煙臺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