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陳鶴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提出了方法論。即: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動手動腦探索活動中,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動手,養(yǎng)成愛動腦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們幼兒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孩子的雙手”。他認為人類的活動是靠雙手進行的,若使人類把雙手束縛起來,就不能執(zhí)行大腦的命令。所以我們幼兒教師應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本文從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兩方面闡述。
一、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1.增強幼兒記憶能力
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大腦的支配,各種各樣的動作,能使相應的腦細胞得到鍛煉。通過自己動手親自操作,能夠加深印象,從而鍛煉了幼兒的記憶力。
2.反正幼兒思維
西方學者克洛韋爾曾說過:“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幼兒在動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動中,能根據(jù)問題的變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條件及時地改變思維方法,并會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 除此之外,動手與非智力因素發(fā)展也關系密切。
3.集中幼兒注意力
對幼兒來說,讓他認識一個物體,掌握一種技能或明白一個道理,光靠家長的說教或直觀演示是不行的,必須讓幼兒親自感知動手來實現(xiàn),只有直接施于動作,被認識的對象才能進入意識中。
4.培養(yǎng)幼兒的意志力
家長在訓練幼兒動手能力時,可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難來磨煉幼兒,培養(yǎng)幼兒專心致志,堅持到底的毅力。教育他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多動腦筋、想辦法,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加以克服困難。
5.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一般健康幼兒在三歲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能初步借助語言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出現(xiàn)獨立行走的愿望因此家長除應有意識地讓幼兒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還可以讓幼兒練習一些復雜的活動內(nèi)容,如縫扣子,給布娃娃和玩具小動物縫制簡單的服裝,幫著大人擇菜、包餃子、洗刷碗筷、到不遠的地方買東西等,以此來訓練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良好生活習慣。
楊振寧博士在對中美學生的調(diào)查比較中,很中肯地指出,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差,膽小,怕出錯,不善于選擇和剔除,不善于提出問題,崇拜權威。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方法
1.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的一種內(nèi)在的基本需要,若是這種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那么人就會有健全而充分的發(fā)展,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幼兒才會產(chǎn)生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孩子面對操作材料不敢動手,不知從何下手。其實這是他們沒有信心的表現(xiàn),害怕受到批評。教師可以及時給幼兒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大膽的動手。當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也就增加了自己的信心,他也就會積極努力的去想著做好另一件事情。鼓勵和表揚是老師的法寶,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有了這兩樣法寶,我們就能讓幼兒在動手的同時大膽的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2.設計趣味游戲
一般來說,學習是枯燥的,將枯燥的知識節(jié)能巧妙地融合在游戲中,最能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游戲的內(nèi)容豐富有趣,吸引幼兒參與活動,鼓勵他們動手操作。例如:堆積木。堆積木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但幼兒玩起來毫不厭煩,因為這些玩具有著無窮的組合和變化,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又如,橡皮泥也是孩子喜歡的。橡皮泥在他們的小手擺弄下,可以變成千姿百態(tài)的小人和小動物。這些室內(nèi)游戲活動,讓幼兒手腦并用,動手操作能力自然提高很快。室外活動時,可開展玩沙游戲,幼兒可以在沙子里蓋房子,設計公園、大樓。在游戲中,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教師要給與適時指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在各種動手活動中的指導有利于幼兒動手能力的發(fā)展。我們要轉變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領導地位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在滿足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讓幼兒自主動手去探究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建構,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師在幼兒動手活動中指導要適度。在活動中,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平等的與幼兒交流。以平視的目光觀察幼兒的活動,給予適當?shù)囊龑?,促使幼兒積極動手。正如同皮亞杰所說:“站在一邊靜靜地等待一會兒,給學習讓出時間和空間,仔細觀察兒童的所作所為,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學就可能不同于往常?!敝挥惺棺约撼蔀榛顒硬牧系奶峁┱?,活動的參與者以及問題解決的點撥者,才能充分調(diào)動和培養(yǎng)孩子動手的積極性。
4.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方面,更應該同心協(xié)力。在幼兒園里,由于教師的引導、要求,許多幼兒在幼兒園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進步不少;但是回到家里由于家長的溺愛,或者怕孩子弄壞東西,把家里搞的一塌糊涂,或者家長趕時間,來不及等孩子慢吞吞的做完事情,就全部包辦了。因此這些行為就會促使孩子養(yǎng)成在家依賴家長的不良習慣。其實在家中有更多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好機會,家長應該要有耐心,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如:吃飯時幫媽 媽分發(fā)碗筷,幫媽 媽摘菜,還可以幫媽 媽打掃房間等。家庭教育只有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只有將教育融入到家庭,再充分利用家庭這一資源,讓幼兒的小手動一動,才能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三、結語
培養(yǎng)一個人的動手能力,應該貫穿在其人生的整個過程中, 幼兒階段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這需要廣大教師、家長及社會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這樣堅持下去,祖國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靈”。
參考文獻:
[1]莫妮.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J]. 當代學前教育, 2010,第05期,20-22.
[2]郭艷麗. 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探析. 都市家教月刊, 2014,第04期,246-246.
[3]賴秀碧. “還孩子一雙自由能干的手”—談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之友, 2012, 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