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寫作是與他人交流的一種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方式,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水平,可以將作文與閱讀教學有機融合,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關鍵詞]挖掘課文;知識儲備;引導方法;培養(yǎng)習慣
一、挖掘課文“潛質”.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李振村說:“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格外純凈,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充滿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熱愛閱讀,并進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闭n文與寫作教學最成功的結合,應該是學生在學習了課文之后,不但對課文有了較深刻、全面的認識,而且從寫作上得到了有益的啟迪,產生了寫作的強烈愿望,并且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必須善于充分挖掘課文的“潛質”,使學生準確地捕捉到思想深處的“閃爍火花”,及時地將想寫、需寫的東西寫出來?!拔夜P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只要是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出來,從而自覺地把寫作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寫作就不再是件苦差事、累差事了。例如馮驥才老先生以其詼諧的風格,真摯的感情寫成的《珍珠鳥》,就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反復朗讀品味“珍珠鳥”古怪的性格以及馮驥才先生的喜愛之情,同學們興趣盎然,在這一周的周記中,許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描摹了自家的各種小動物,其描寫之細致、感情之真摯,令我為之動容??梢姡n堂教學要是能真正撥動學生的心弦,作文也能變成“坦途”。
二、借助課文學習,擴充學生知識儲備
吉林市豐滿區(qū)第二實驗小學的楊巧云老師,全區(qū)3000多名小學畢業(yè)生,語文前17名的學生都是楊巧云班的學生,她的經驗只有兩點:她只抓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寫文章、堅持寫。由此可見,讀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么重要。讀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播下夢想,憧憬和向往。李振村說:“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格外純凈,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充滿向上的激情,才能熱愛閱讀,并進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蔽覀冊谶M行寫作訓練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多積累,打牢基礎,這樣我們的寫作之泉才會源頭不斷,活水長流。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大部分都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而同學們的課外閱讀卻是良莠不分,因此,我們應將課文看作是學生的“精讀”書目,將其作為學生語言積累的主要來源,將課外閱讀看作是“泛讀”,二者相輔相成,方能使學生有較深厚的文化積淀。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有選擇地朗讀一些優(yōu)秀書目,以達到厚積而薄發(fā)的目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這個道理。如學習了《裝滿昆蟲的衣袋》,就可以推薦法布爾的《昆蟲記》供同學們閱讀。
三、結合課文分析,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
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應該以寫作實踐為主,因此,我盡量避免生硬的寫作理論的指導,改變“寫一一評一一寫”的模式,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借助課文分析,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寫作文時少走些彎路,能將作文寫得更好。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寫作文時總喜歡進行景物描寫,而且言辭綺麗,描寫細致生動,但常常所寫景物與作文主題無關,反而因為寫景的文字太多太細,喧賓奪主,反而削弱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教學時就應該注意讓學生明白在記敘文中寫景是為烘托人物服務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主要體現(xiàn)在“讀寫例話”里,教學中,將這部分內容與課文教學緊密結合,顯得尤為重要。要注重借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如在學習《三顧茅廬》一課時,就文章開頭寫“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國大業(yè),但都沒有見著?!蔽哪憽爸T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蔽乙龑W生體會,寫作文時要將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以表達主題。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與課文緊密銜接,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發(fā)揮課文優(yōu)勢,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讀寫習慣
平時的作文訓練固然要精心設計,然而要使學生“寫”的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光靠“兩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的作文訓練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強化寫作的意識,發(fā)揮課文的優(yōu)勢,設計出恰當?shù)貙懽饔柧?,使課文教學和作文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要充分發(fā)揮課文的優(yōu)勢,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地寫作訓練,形式還有很多種:可以對課文進行改寫、縮寫等。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靠日積月累的語文素養(yǎng)。在平時除語文教學外,我還對學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讀寫要求:1.從一年級開始,引導學生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2.認真批改日記,有爭對性地鼓勵性的評價語言。3.每周進行一次美文欣賞,老師念或者學生上臺念。4.精批略改多評講。5.以小練筆為主,見聞、感受、天氣變化等均可。6.每日一則名言背誦,堅持不懈。7.以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每篇課文為范例,教給學生寫作方法,仿寫課文中的某個片段。8.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學生的內在需求,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如何讓學生意識到這種內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喚醒學生自身內在的學習激情。
參考文獻:
[1]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2] 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
[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01.
作者簡介:吳慶鳳(1966-12-26),女,吉林省長白山人,通化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