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結尾更是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索,一堂好課不僅要有精彩開篇,更應有畫龍點睛之筆的結尾。本文結合實例談了多樣的信息技術課堂結尾藝術,如:作品展示、巧設懸念、留有空白、名人熏陶等形式,讓讀者既有理論上的收獲又有實踐方面的指引,給人“言已盡而意未了”的感受。
[關鍵詞]教學藝術;課堂結尾;實例闡述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币惶煤玫恼n堂結尾可以再次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產生畫龍點睛、余味無窮、讓人感覺余音繞梁的感覺。一堂好課還需好結尾,不論是常態(tài)課還是公開課,對課堂結尾的設計都應講求凝練、真實、實用、深刻,讓學生體驗到“課已止而意未了趣未?!?,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知識與心理方面的鋪墊。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該如何“收口”,才能達到“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的效果呢?
一、作品展示 樹立自信 梳理知識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是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教學任務,常會以某一文件為依托(如Word、Excel、PowerPoint、Flash等文件),最終會把當堂所學的知識體現(xiàn)在某一文件之中。所以,多數(shù)情況下信息技術課會把展示作品作為課堂結尾的一種方法。然而,教師常常利用教學軟件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即告結束,并沒有進一步把握好如何展示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當一名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當堂所學知識,完成一幅較高水平的作品時,學生已經投入了很多心思在這幅作品上了。教師若能再進一步點評、引導學生說出如何創(chuàng)作的,將所學知識加以梳理,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初中信息技術(上冊)的第三章第1節(jié)中的“制作卷首語”時,有以下的教學片斷:
師:哪位同學愿意將自己制作好的卷首語展示給同學們欣賞啊?
生:(七嘴八舌)某生主動提出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好,請同學們?yōu)檫@位同學掌聲鼓勵一下,歡迎他為我們展示作品。
生:(掌聲)
生:利用教學軟件操作展示自己制作好的作品。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制作的卷首語漂亮嗎?
生:漂亮 (當然也有個別學生說不漂亮的,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說出不好的地方,然后,請他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這位同學你能說說在這幅作品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嗎?
生:我在這幅作品中插入了圖片、自選圖形。
師:哪位同學能否說一下插入圖片及制作自選圖形的方法?
生:插入圖片可以用“插入圖片來自文件”命令,在“插入圖片”對話框中,選擇所需要的文件。
生:制作自選圖形時,可以用“繪圖”工具欄,然后通過“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對話框來修飾自選圖形。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這堂課重點學習的內容。另外,我要提醒同學們在運用這些圖片及自選圖形時一定要搭配合理,不能喧賓奪主。
二、巧設懸念 激發(fā)興趣 知識拓展
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學鼓勵學生質疑。許多教師通常在課堂開始時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而到了課堂結尾的時候,卻把“質疑”拋在一邊,總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也就到此結束了。其實不然,我們的教學活動從時間上看是一堂課一堂課的,是不連續(xù)的,可誰也不能否認,我們的教學內容是連續(xù)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一堂好的結尾也是下一堂課好的開端。我們仍可以采用巧設懸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拓展知識。
一節(jié)課好的結尾,可以使學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內容,如同章回小說或電視連續(xù)劇一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到千鈞一發(fā)時刻嘎然而止。作為一名現(xiàn)代教師只會“解惑”,是很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布惑”,并以此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使由難變易的教學過程再起波瀾。
三、留有空白 自主發(fā)展 開拓創(chuàng)新
在中國水墨畫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大面積的空白現(xiàn)象,這種國畫中未被渲染的部分稱為“留白”。比如,南宋著名山水畫家馬遠的山水畫──《寒江獨釣圖》。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個漁翁獨自在船上垂釣,湖面泛起幾處粼粼的微波。整幅畫中有大量的空白,景物很少,卻給人感受豐富,正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不由讓我想到在課堂結尾處也可以“留白”與學生,讓學生自主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
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結尾之時,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整的模仿制作出一幅作品,這樣似乎也就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其實真正的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能夠靈活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機械廠中制造出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產品。所以,在信息技術課結尾之時,則可以用留白的形式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國畫“留白”講究“計白當黑”,對空白的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為生成“留白”并不是說我們在課堂結尾之時就可以放任不管了,相反這對我們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上。只有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另外,老師更應提高自己素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以應對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只要老師舍得一點時間和空間,在結尾時生成“留白”,就一定會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和情趣。
四、陶冶情操 激人奮進 升華情感
在某些課堂“收尾”時,引用與教學有關的名人生平事跡,贊揚名人的思想品質或推崇名人的治學精神,給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楷模和樣板,巧妙地把思想教育融于本節(jié)課的“收尾”教學之中。比如,在教認識計算機第一課時,在課堂結尾的時候,就可以介紹一下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的事跡。另外,還可以結合計算機的品牌來介紹相關人物,如戴爾品牌的計算機,可以介紹邁克·戴爾。結合教材內容可以適當選取與學生同步的其他課程內容來輔助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有效使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可以鞏固內容、拓展視野、挖掘潛能、升華情感,體現(xiàn)課堂結尾時的歸納性、延伸性,思辨性、情境性、趣味性。結尾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結尾也是一門藝術,讓人體會到“言已盡而意無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讓信息技術課堂的結尾意味無窮》 百度文庫 劉英梅.
[2]《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結尾的思考》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24 黃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