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注重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筆者以為,要想達到上述目的,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愿望,而這種愿望的原動力來自于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更多地關注學習,才能深入地探究性學習。
《課標》“建議”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驗,認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圖片、動畫、故事、音樂等方式來加以調動。一篇課文的學習,教者若能根據(jù)課文相關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引人入勝的情境,則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帶著積極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則會使學習效果更好,學習效率更高。
我在講《秋天的雨》時,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說一說秋天會看到什么。當學生在介紹自己記憶中的秋天時,大腦中就會呈現(xiàn)出秋天的各種特點。通過學生介紹后,每位同學對秋天的印象逐漸清晰起來,此時,我進一步問:“你在秋天會美美地享受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說:享受到美麗的景色,享受到美味可口的水果,享受到秋高氣爽的舒服……當學生還沉浸在對秋天的“享受”中時,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你們說的秋天非常美,非常令人向往。誰來說說秋天的雨是怎樣的?”學生說后,我自然地引入課文,學生帶著印象中的秋天走進課文,自然生發(fā)了諸多同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容易了。
在學文時,我適時地展示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圖,再配以生動而形象的描繪,讓學生感受到秋景如畫,瓜果飄香,豐收喜悅的各種情景,再讓他們談談所看所感,最后激勵他們讀文感受,要讀出美景,讀出瓜果的香味,讀出豐收的喜悅.他們一個個讀的興趣盎然,有的甚至還站起來邊讀邊做吃(聞)的樣子,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賞識個體,激發(fā)求知欲望
小學生都喜歡老師表揚、同學稱贊,因此,課堂上應盡量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現(xiàn)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與鼓勵,不僅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成就感,還讓他們享受到被認同的愉悅。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采取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尋找他們的“就近發(fā)展區(qū)”,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所作為”。
比如:我讓潛能生讀簡單的字詞或句子,回答簡單的問題;故意夸大問題的難度,讓優(yōu)秀生搶答等等,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覺學有所獲,感覺被尊重與肯定。在表揚與鼓勵中,他們會更積極地投身于學習中,會產生更大的學習期待,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三、合作表演,體驗學習樂趣
小學生天性好“玩”,對于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把學習融入活動中,學生定會興趣倍增。我在教學中,常常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的感悟后,讓他們演一演課本劇,以便讓他們的體會和情感得到表達與“宣泄”,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方式。
比如,在學習《小攝影師》這課時,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有的學生把高爾基的語氣和神態(tài)模仿得惟妙惟肖,裝出一副“長者”模樣;有的模仿小男孩時,顯得信心滿懷,志在必得,甚至在表演小男孩哭時,就地一坐,居然還能“擠”出幾滴眼淚。在學習《陶罐和鐵罐》時,我讓學生先體會陶罐和鐵罐對話時不同的語氣和表情,再上臺表演,學生演這種童話故事更是激情高漲,那種不屑一顧的眼神、輕蔑傲慢的語氣,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鐵罐似的。
其實,每一位學生都能迸發(fā)出極大的“能量”,都是表演的“天才”,只要我們準確把握學生特點和教材內涵,用心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表現(xiàn)環(huán)境,他們一定會讓課堂精彩不斷,他們的表現(xiàn)也一定會令我們贊嘆,甚至感動。
四、交換角色,滿足“虛榮”心理
學生不僅有想得到肯定與表揚的心理需求,也有一種想“告訴”別人的心理愿望——對于在學習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很希望能像老師一樣來“教一教”別人。了解了學生這種心理,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角色對換,向他們“請教”,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裝作不知道課文內容或某一問題,請教學生,他們每次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給我當老師。比如,我在教《只有一個地球》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表現(xiàn)浩瀚宇宙的視頻,向他們介紹說:“在茫茫宇宙中,像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也許還有無數(shù)個,可是課文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呢?老師始終也想不明白,是不是作者弄錯了?”有幾位同學根據(jù)自己預習課文或從課外書上掌握的知識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鼓勵學生走進課文,認真讀一讀,然后請他們的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學生們都想幫我弄明白這個問題,都積極主動地開始認真讀課文。
在“請教”他們時,我說:“不管是誰,能站起來告訴老師你所找到的原因,無論簡單還是具體,老師都非常感謝你們!”看到舉起的如林小手,我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求教”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力有多么大!于是,在學生的匯報中,我不停地對他們摸摸頭,握握手,拍拍肩,充分地表達著我的感謝。學生在這種自我表現(xiàn)的滿足中,在老師不停的鼓勵下,反復地讀著、畫著,一篇課文,就在他們對老師不停地“施教”下,理解得全面、透徹,學習效果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動力,最直接的就是興趣,只要我們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把握他們的興奮點,認真研究教材,尋找切入點,設計能調動學生興趣的各種方式和方法,那么,我們的課堂就不會寂然無語、缺乏生氣,而是情緒飽滿、思想飛揚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