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這種學習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的主動性和老師指導作用上,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離不開對其自主探索,質疑問難,合作交流的引導和培養(yǎng)。
關鍵詞: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把以老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轉變?yōu)槔蠋熞龑碌膶W生獨立探索、研討交流的自主學習,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找準知識的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常ぐl(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地球自轉”一節(jié)教學中,首先通過毛澤東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設置情境,提出以下問題: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通過詩詞和生活化的情境設置制造興奮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要貫穿課堂教學始終,使課堂在不斷地提出問題的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
2.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這一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的過程,是他們真正學會積極思維的過程,也是其個性心理品質得到磨礪的過程。例如:在“地球自轉\"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掌握了本節(jié)的基本知識,還有不少學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在南北兩極觀察地球運動方向一樣嗎 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應該是多少 由此可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3.合作交流,形成共識
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有助于他們建構知識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集中精力做好下面三項工作:(1)給學生一種再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氛圍,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和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和鼓勵學生極思維,提倡思維無“禁區(qū)”,提倡不同意見和爭論,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2)鼓勵學生敢疑敢想敢說敢討論,使課堂出現(xiàn)“信息傳遞與反饋暢通,思維活躍樂于創(chuàng)新的情境;(3)應進行宏觀調控,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
在教學中,對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加工提煉,更進一步地提出了幾個供學生討論的問題:地球在自轉時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意義?當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北和紐約,然后演示觀察,當北京是傍晚時紐約是什么時問,然后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在同一時刻,會有時間上的差異
4.總結建構,延伸拓展
這是師生的思維相互融合的階段,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抓住時機,做問題解決后的提煉和拓展:(1)幫助學生概括所學內(nèi)容的知識結構,建立知識體系;(2)幫助學生提煉思想觀點,明確解決地理問題的一般方法;(3)引導學生將問題向不同方向拓展,盡可能地把新問題和以前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將問題對接,以使其進一步延伸,在“地球自轉”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了知識體系同時又組織學生探究以下問題:(1)在海上,我們看到從遠處開來的輪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這說明什么現(xiàn)象 生活中還有哪些能說明這種現(xiàn)象。(2)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 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地球不自轉,能不能產(chǎn)生晝夜更替,如果能,需多長時間更替一次
二、對自主學習模式的思考
1.“自主學習”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
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問題為載體,以民主合作的教學關系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的學習形式,以探究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多邊思維碰撞,整合為核心,通過教學系統(tǒng)諸多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實現(xiàn)學生自主能力和學生整體素質共同提高為目標的課堂教學。
2.“自主學習”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精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把教師的外部控制轉變?yōu)閷W生的自我控制的過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過程。通過問題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體驗成功與挫折的舞臺。這種體驗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動機的強化等都是有益,只有使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3.“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和重心轉移
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里有“觀察、實驗、提問、議論、比較、歸納、類比等一系列再創(chuàng)造活動,學生間有探討、交流、爭論,師生間有質疑、討論、辨論。
4.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既要考慮課堂交流與交往的多向互動,又要防止放任自流
開展“自主學習”是對當前教學的一種改進,它要求我們必須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接納學生的個性差異,甚至錯誤。放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可爭,為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提供機會,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分享成功的快樂。
5.實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在學生基礎比較差的時候,不要急于求成,應提升地理學知識的總量,拾級而上,在提升知識總量的過程中,逐步傳授認知的策略,讓學生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調整,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等。既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保證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一種載體。
參考文獻:
[1]龐建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華東師范出版社
[2]《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心理基礎》皮連生 主編
[3]《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鐘啟泉等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