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贛南采茶戲俗稱“燈子戲”“菜籃戲”,是贛南客家藝苑的奇葩,其語言極其豐富,可塑性強,風(fēng)格特色十分鮮明。戲曲里逗觀眾發(fā)笑的各種穿插叫插科打諢,具有獨特的戲劇功能和美學(xué)旨趣,是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南采茶戲的插科打諢藝術(shù)為采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關(guān)鍵詞:贛南采茶戲;插科打諢;方式
江西采茶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就是贛南采茶戲,俗稱“燈子戲”“菜籃戲”,是贛南客家藝苑的奇葩。源于江西贛州安遠縣九龍山的采茶戲,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廣大客家地區(qū)如江西、廣東、廣西、湖北等地區(qū)廣為流傳,甚至遠播到了廣西桂南一帶,所以,在2006年贛南采茶戲和桂南采茶戲一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贛南采茶戲特點鮮明:大都反映的是手工業(yè)者、農(nóng)民、小商小販等市井小民生活的小戲;人物沒有具體姓名,統(tǒng)稱小妹、大嫂、豆腐佬、大娘、二姐姐等;劇情來幾乎都涉及做生意等買賣行為,如《賣花樣》《走四川》《賣雜貨》《下南京》等;從表演上看,贛南采茶戲有“三腳成班,兩小當(dāng)家”之說,一般只有兩小旦、一小丑兩行;音樂上的特點有“三腔一調(diào)”等四種,唱得多是船燈調(diào)、花鼓調(diào)和采茶小調(diào);表演動作上的特點是,演員常在音樂伴奏下,靈巧地運用單水袖、扇子花、矮子步及模仿動物形象等動作,表現(xiàn)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客家特色。
贛南采茶戲的語言極其豐富,簡稱為“三腔一調(diào)”。根據(jù)其調(diào)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為“茶腔”“燈腔”“路腔”和“雜調(diào)”四大類。贛南采茶戲的主要聲腔是茶腔,特點為旋律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活潑、明快,極具田園氣息,如“斑鳩調(diào)”“打鞋底”“牡丹調(diào)”“上山調(diào)”等;贛南采茶戲的重要聲腔是燈腔,特點為旋律起高亢、熱烈,一張一弛,戲味濃厚;路腔體現(xiàn)采了茶戲載歌載舞的藝術(shù)特色,它詼諧風(fēng)趣,輕松活潑;雜調(diào)在采茶戲音樂中不是主腔,只是在采茶戲中穿插使用,點綴情趣,起到非常奇特的藝術(shù)效果。此外,在采茶戲中襯詞均得到廣泛運用,譬如上山、進坑用“喲喂”,出門趕路用“哪嗬嗨”,男女對花用“扯當(dāng)扯”,做鞋、繡花用“哎嗨喲”。所有唱腔都離不開襯詞,常常還有“唱詞不夠襯詞湊”的現(xiàn)象。念白和演唱皆用客家方言和贛州官話。
在贛南采茶戲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插科打諢。戲曲里逗觀眾發(fā)笑的各種穿插稱為插科打諢。插科打揮的意義在于通過逗人發(fā)笑讓觀眾保持欣賞戲劇的興趣,是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戲劇功能和美學(xué)旨趣。歸納起來,贛南采茶戲有以下五種制造打諢的方式:
一是諧音誤會制造科諢?!堆a皮鞋》中,以“龍燈獅子”和“燙皮絲子”諧音,制造誤會。妹子為了和情哥阿祥見面,以看龍燈獅子為由要出門,其母欲阻止,故意誤將看“看龍燈獅子”聽為“食燙皮絲子”?!渡蠌V東》中阿祥聽老板娘說,她開的客店名叫“史家老店”,阿祥誤將“史”為“死”和“屎”。
二是利用歇后語制造科諢。《釣拐》中,田七郎和黃四妹相戀,而劉二卻幻想娶黃四妹做三房,他見田七郎和黃四妹在一起就說他們傷風(fēng)敗俗,要抓得去示眾、沉塘,田七郎回應(yīng)他說“閻王老子出告示———打鬼話”;在《床下藏奸》中管家汪狗狗讓窮困潦倒的流浪漢汪細細替他辦事,給他20個花邊,汪細細說:“難怪算命佬說我有財氣——繩斷了有那蔑來托,看,錢又來了?!?/p>
三是借用男女之事制造科諢。講“黃段子”是底層勞動者常見的娛樂方式,贛南采茶戲自然少不了借用男女之事制造科諢?!顿u雜貨》中,阿哥為了向大妹子和細妹子要錢去賣雜貨,先是說大妹子到廟里求簽是勾引和尚,再就說細妹子出去買菜是勾引竹排客;賣雜貨的時候卻自己跟客棧老板娘發(fā)生曖昧,以致失了財物還寫下了八百錢的欠條,最終大妹子、細妹子都離他而去。
四是通過舞臺動作制造科諢。滑稽動作制諢,是常見的插科造諢技巧,贛南采茶戲中有很多滑稽動作,譬如矮子步、模仿軟體動物行走等都具有很特別的喜劇效果,人們將之概括為“獅頭,虎背,鯉魚腰,狗尾,獅子跳架,蝎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在《四姐反情》中,四姐約王四哥三更時分相見,王四哥卻醉酒前去,手上拿根線香照路,跌跌撞撞,一不留神滾進了荊棘篷,王四哥的表演動作深具喜劇效果。在《上廣東》中,阿祥在開場白中模仿狗、貓和螞蟥的動作,以增加語言的詼諧效果。
五是運用夸張手法制造科諢。在《賣雜貨》中,阿哥夸張地描述細妹子出門前過分用心化妝打扮時說:“我買了半斤油,就拿你擦了八兩。擦得頭發(fā)油光光,就是蚊子站上去,也會跌斷八只腳哇?!边\用這樣的表達讓你去想象,去思索“意外之意”。贛南采茶戲就是通過這些夸張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喜劇風(fēng)格。
插科打諢在贛南采茶戲中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為采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參考文獻:
[1]鐘俊昆.論贛南采茶戲的審美特質(zhì)[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8(4).
[2]王愛生,夏冰.談贛南采茶戲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8).
[3]薛文莉,袁明.美在民間論贛南采茶戲的草根性[J].中國戲劇,2008(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贛州市社會科學(xué)研究立項課題“贛南采茶戲的語言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