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理念
《三顆枸杞豆》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回憶的筆法寫了三叔一生留給“我”的財富——三顆枸杞豆以及這三顆枸杞豆對“我”的啟示、教育。
這是參加李庾南實驗學??傂UZ文優(yōu)課評比的一節(jié)課。李庾南是全國著名數(shù)學特級教師,她的“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思想,已經(jīng)跨越學科壁壘,在普遍意義上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產(chǎn)生廣泛影響。按照李庾南實驗學??傂R?,參賽課必須充分體現(xiàn)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思想,即“以學生為主體,在師生合作中學會學習,學會自主發(fā)展”?;诖?,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遵循以下理念。
1.以“自學”為基礎,促進主體的樂學、善學
李庾南教學思想的核心是以學為主,旨在學力。這一思想與海德格爾“所謂教,就是讓學生學”一脈相承。而讓學生學習,除了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樂于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包括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本節(jié)課通過對三叔形象的多元解讀,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通過圈點批注、指導朗讀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2.以“議論”為樞紐,激發(fā)思維的自主、自覺
所謂議論,就是交流討論。在李庾南老師看來,這種交流討論是有條件的,它必須發(fā)生在有機激發(fā)思維興趣、合力掃清思維障礙、眾口評價思維結果的關口。課堂交流討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分享和探究。三叔這一人物形象是生動,每個人的解讀都可能是獨到的,需要在交流中相互評價、補充;三叔這個人物形象又是復雜的,需要借助小組與全班的合力,共同探究。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交流,碰撞思維,通過大組共學,整合認知,其目的是將合作學習這一基本學習方式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3.以“引導”為前提,促進學習的有效、深入
李庾南老師認為,引導就是教師的點撥、解惑、提示、質(zhì)疑。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也把語文課堂“訓練”的“訓”解讀為引導、講解、點示、撥挑、評價、規(guī)范。照此看來,引導是課堂“思維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責無旁貸的角色義務。這種引導,可以是對解決問題的啟發(fā)性、前景性的描述,可以是方法規(guī)律的點化與歸納,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三叔的形象是豐富的,三叔的行為是獨特的,學生很容易淺讀甚至誤讀,本節(jié)課力求從文本的語言入手,引導學生透過細致的語言描寫,解讀三叔的行為,走進三叔的內(nèi)心,啟發(fā)學生透過文字符號由表及里、剝繭抽絲,破解三叔的情感密碼。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的解讀提供及時的幫助外,注重通過問題的描述,將學生的探究引向深入。此外,本節(jié)課還設置了課堂學生質(zhì)疑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質(zhì)疑問難,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同時還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可謂一石三鳥。
二、教學實錄
1.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好!今天呀,我將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三顆枸杞豆)
師:課前我們已預習過課文,現(xiàn)在我有兩個小問題考考大家:三顆枸杞豆是誰送給誰的?這三顆豆對我有什么影響?
生1:三顆枸杞豆是“三叔”送給“我”的。這三顆豆對我有著很大的影響。
師:什么影響?具體說說。
生1:對我的生命有著啟示作用,征服了我,讓我從一個淘氣鬼成長為一名科學家。
師:很好,這位同學抓住了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非常聰明!
出示幻燈片,整體感知文章結尾抒情議論的句子往往點明文章的主旨。我們在概括一件事時,一定要抓重點人物,重要段落。
師:現(xiàn)在,大家能不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內(nèi)容?
生3:三叔送給我三顆啟示生命意義的枸杞豆。
師:結果怎樣?
生3:讓我從一個淘氣鬼變成一名植物學家。
師:很好。
生成板書:淘氣鬼 " 植物學家
2.合作學習,探究人物形象
師:一個淘氣鬼最后竟然成為植物學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遇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三叔。在“我”的心中三叔是個怎樣的人?可以從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概括,用一個詞形容一下,想好了就到前面來寫。(生板演:可憐的人 "可敬的人)
師:三叔是個“可憐”的人,三叔是個“可敬”的人,都有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三叔。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探究“三叔是個怎樣的人?”(出示幻燈片,思考探究:三叔是個怎樣的人?提示:先獨立思考,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最后推選小組代表回答。)
3.全班交流
(1)第一組
生4:我們組認為三叔是個可敬的人,從第25小節(jié)可看出他知道野豆角花的很多秘密,可是“我”一點也不知道。
師:那這一節(jié)是怎么寫野豆角花的?
生5:“你看這朵花,真是有意思透了,它只有一個大花瓣,像一件紫色的外套披在外面;里邊又有兩片小花瓣,像衣服的領子,護著一個耳墜一樣的小苞。這真是有心計的植物,它把花蕊藏在這個苞里,所以誰也沒有見過,連蜜蜂也被它瞞過了。你用針尖將小苞挑破,才能看見這個害羞的家伙。它共有7根小花蕊,圍繞著一個大花蕊。小花蕊也有9根的,也有5根的,一律都是米黃色……”
師:能不能具體說說是怎么寫的?
生4:這段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寫野豆角花。如“像衣服的領子,護著一個耳墜一樣的小苞?!?/p>
師:請具體分析。
生4: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野豆角花的模樣,表現(xiàn)了三叔對野豆角花的喜愛之情。
師:很好,有沒有補充?
生5:“護著”“有心計”“藏”“瞞”“害羞的家伙”這些詞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寫出野豆角花的模樣,惹人喜愛。
生6:這段話除了寫花瓣、花蕊的模樣,還寫了花的顏色。
師:這段話是對三叔的語言描寫,在三叔眼里,小花像人一樣可愛,這可看出什么?
生5:表明三叔特別喜歡野豆角花。
生6:我覺得還有三叔對小花這些植物這些生命的尊重。
生4:我感覺還有點陶醉的情感,三叔為自己知道野豆角花的秘密感到得意,而這些知識“我”都不知道。
師:那我們在朗讀時就應把尊重、喜愛、得意的情感讀出來才行,誰來試一試?(一學生朗讀)
師:通過她的朗讀,你們能感受到三叔對野豆角花的喜愛,他的陶醉嗎?(生笑答:好像可以)
師:這句話可以讀得更好些,(師范讀“你看這朵花,真是有意思透了”),“有意思透了”要突出,聲調(diào)高些,帶著微笑讀出喜愛之情。這一節(jié)是三叔的語言描寫,并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從花瓣、花蕊兩個方面寫出野豆角花的美麗和可愛。
師:第二組覺得三叔很可敬,并說明了理由,其他組繼續(xù)。
(2)第二組
生2:我們覺得三叔是可憐的人:一生的三個理想都沒有實現(xiàn)。
師:哪三個理想?概括一下。
生2:建筑師、作家、生物學家。
師:三叔用了一幅畫來描繪了自己的一生,請你給我讀一讀。
生2:“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書,一株彎彎扭扭的樹,下面是三個圓圓的0?!?/p>
師:塔一般是巍然屹立著的,可三叔畫的塔卻是歪歪斜斜,書是松松散散,樹也是彎彎扭扭,這三個修飾語可以看出什么?
生1:理想破滅了,沒有實現(xiàn)。
生3:三叔目標不堅定,沒有努力。
師:從三叔的失敗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生2:遇難就退,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什么事也做不好。
生1:我們做事不僅要堅定目標,還要持之以恒。
師:概括得真好。
生成板書:堅定目標 "持之以恒地努力
(3)第三組
生7:我覺得三叔是可憐的人:他身患癌癥,快要死了!文章第10節(jié)對他進行了外貌描寫。
師: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的病情很嚴重?用了哪些手法?
生8:“微風吹著他顫顫搖搖的身體”,微風一吹,他的身體得顫顫搖搖,可見三叔的瘦弱。
生9:“那兩只眼睛,像開得大大的窗戶”用比喻寫出三叔眼睛的特別大。
師:大眼睛不是挺好看,有神啊!
生9(笑):不是,三叔的眼睛是那種因生病瘦弱而顯得特別大,大而無神,有種病態(tài)感。
生10:“嘴唇發(fā)紫,像成熟的桑葚?!币彩潜扔?,寫出三叔嘴唇呈紫黑色,不健康?!八坪跻桓罟嵌寄軓囊路饷鏀?shù)出來?!笨鋸埖貙懗鋈迨莸搅藰O點。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能不能讀好呢?請大家自己試一試。
(學生自由試讀)
師:誰來試一試?
(一生朗讀)
師:請同桌評價一下。
生11:他聲音響亮,且重讀了一些詞語,抑揚頓挫,很好。
師:其實我們朗讀時不僅要重讀關鍵詞,還要注意語調(diào)語速,體會人物情感。
(4)第四組
生12:三叔是個可敬的人,因為他改變了“我”。依據(jù)是:三叔臨死前送我的三顆枸杞豆。
校師相機引導:三顆枸杞豆是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讀57—59小節(jié)。
師:0對三叔意味著生命的結束,一事無成,他已經(jīng)沒有時間改變了,但對文中的“我”來說0是 一切事物的起點。(我從這三個0出發(fā),勤奮地追尋一、二、三……)
師:我成為一名植物學家,離不開三叔給我的三顆啟示生命意義的枸杞豆,也離不開自己的勤奮。
生成板書:勤奮 "啟示生命意義
師:一個人用勤奮改變自己,是自救;用教訓啟迪別人,是救人,三叔改變了我的一生,三叔是可憐,但他更可敬!
師引導:你們說得都很好,可我覺得在他身上有一點最讓我敬佩!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三叔是不是成天躺在床上等死呢?他在干嗎?
生13:小樹林里觀察植物。
師:他為什么這樣做?
生13:抓住有限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師:對啊,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這篇文章運用了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刻畫三叔,還充分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我們在描寫人物時就可以學習這些方法,這樣人物會更生動、更形象、更立體。
(出示幻燈片:方法指津:描寫人物時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來入手;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人物更生動、更形象、更立體。)
師:三叔的一生,一事無成,幡然醒悟時卻已燈草燃盡,命運對他說:算了吧,你該回老家了!多可憐啊!時間都去哪兒了呢?還沒實現(xiàn)理想就要離世了!但在生命的盡頭懂得反思,知錯想改,并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他又是可敬的!
3.把握主旨,探究質(zhì)疑
師:古人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爆F(xiàn)在,咱們小組對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還有疑問嗎?交流一下,如果有,請小組代表寫下來,等會兒我們?nèi)嘟涣鳌?/p>
學生活動,寫完的交到講臺上。
實物投影儀展示:小樹林是“我”的樂園,為何33節(jié)說忽然感到很乏味?是否矛盾。
師:哪位同學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無語)
師點撥:我的樂園,我們先看看“樂”在哪兒,請在文章中找一找。
生5:第3節(jié)告訴我們小樹林是“我”的樂園,因為里面有各種昆蟲小動物,特別是金巴牛,由“躡手躡腳地走”“堵”“挖”“捉”啊,這些動作,可見讓我玩得不亦樂乎呢!
生6:文章7、8兩節(jié)寫出了小樹林特別美,所以我特別喜愛它。你瞧,那里有“金色絲綢般的陽光”,有“冒冒失失的蝴蝶”,多美?。?/p>
師:是啊,“春天幾乎從山溝里溢出來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誘人!這里有個字,我特別喜歡,你們猜猜?
學生齊聲笑答:溢。
師(笑):英雄所見略同!“溢”啥意思?
生無語。
師板書“溢”:我們看它的偏旁是三點水,一般用它形容什么?
生7:形容液體裝得很滿,就溢出來了。
師:對,這里形容什么?
生:春天。
生8:這里指春天的美景太多,山谷里裝不下,就“溢”出來了啊!
師:這樣的樂園人人都愛,什么時候讓我覺得乏味的?
生9:第一次遇到三叔后。
師:三叔做了什么事?
生1:讓我仔細觀察野豆角花。
師:讓我們知道一朵小野花竟然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生2:我覺得三叔的行為影響了我,讓我忽然感到小樹林很乏味。
師:對,很有趣味兒的小樹林,如果要想搞清楚所有植物的秘密,這個工程太巨大了,太枯燥無味了這時我感到乏味。
師: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經(jīng)過正確的引導才可以成器”?!拔摇睂π淞指信d趣,但如果沒有三叔的引導就是一味地貪玩,也不可能成長為一名植物學家??磥碛辛伺d趣還得加以引導才行,這也是文章給我的啟示。
生成板書:興趣。
師:“紅色的車輪”是什么意思?“捉住太陽”是什么意思?“這也是太陽?”“這也是太陽!”這句話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來把有關太陽的句子讀一讀,請大家朗讀48-53小節(jié)。
生2:我覺得“紅色的車輪”就是太陽,太陽是圓圓的,車輪也是圓圓的,而且它們都是滾滾向前的!
師:其他同學贊同他的見解嗎?
生點頭。
師:我也贊同,你真會動腦筋!
生4:我覺得三叔在生命垂危時想“捉住太陽”,就是想要抓住時間,抓住生命。
師:有道理!
師點撥:理解“這也是太陽?”“這也是太陽!”這兩句時,同學們要留心句末的標點。
生10:“這也是太陽?”是問句,表明三叔不確定,可是“我”是個小孩子,生命之路還很長,有的是希望,就像太陽一樣,所以三叔又說“這也是太陽!”三叔對“我”寄予厚望。
師總結:從三叔身上,從“我”身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都是太陽,或許今天我還不夠優(yōu)秀,但請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能堅持,哪怕你的手中沒有橙色的光芒,你也可以用紅色和黃色調(diào)配出一輪屬于自己的太陽!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